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迎戰未來必知的 10 大管理新趨勢

哈佛商業評論

發布於 2022年08月03日02:00 • 鄧嘉玲

今年,《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成立100年。百年來這本雜誌報導過無數的長青企業,這些企業因為不斷蛻變、轉型,得以生存壯大。

其實,《哈佛商業評論》自己也經歷數次大轉變,包括近期成功地數位轉型——由傳統紙媒轉為以數位版本為主,才能成為當今全世界最重要的管理雜誌,持續提供重要的管理實務作法及觀念。

尤其,近三年來全球經營大環境經歷極大震盪,多股力量交互影響,包括疫情延燒、美中對抗、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新保守主義掀起新地緣政治、全球氣候變遷危機、AI物聯網等科技快速進步等等,導致傳統的企業典範大翻轉,許多管理工具和做法,更已不再適用。

《哈佛商業評論》在此劇烈震盪的關鍵時刻,更是堅守傳播前瞻管理新知的使命。繁體中文版根據總部近三年來陸續發表的關鍵論點,共整理出10大未來管理趨勢,供大家參考。

趨勢1:軟性技能成為執行長最重要的能力

一直以來,企業在徵聘執行長時,比較強調需要技術專長、管理技能、財務控管的歷練等。如今,光具備這些傳統重視的管理素養,已不敷所需。面對未來挑戰,未來執行長更需要高超的軟性社交技能。

面對資本市場,企業領導人必須向分析師簡報、回應媒體;面對客戶和供應商,他必須良好地溝通;面對地緣政治,他必須像外交家一般斡旋;面對內部員工,他必須能激勵多元的員工發揮長才;面對數位轉型,他更必須做好跨部門協調。

然而,大多數企業面對高階主管需要的軟性新技能,尚未開發出系統性的培育方法和評量,必須即早建置,才能脫穎而出。

(##STYLE2##

對應文章:〈人際互動成為領導顯學〉(The C-Suite Skills That Matter Most)

##STYLE2##)

趨勢2:進入Web.3.0新時代

Web 3.0(第三代網路)已被視為是網際網路的新未來。這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新網際網路願景,涵蓋一組技術,包括加密貨幣、非同質化代幣(NFTs)、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去中心化金融等。它提供了可讀、可寫、可擁有的網路版本,使用者不需要再透過Google、Facebook等大型公司留下網路足跡,亦即把所有權還給使用者。

Web 3.0讓使用者在所屬的網路社群,擁有財務上的權益,也有更大的控制力量。未來,網際網路將轉化為一個大型資料庫,經由人工智慧建構出網路虛擬世界生態系。Web 3.0可望像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那樣,急劇改變我們的上網體驗。

然而,這不是沒有風險。進入這個空間的企業,需要仔細考慮它的風險和效益,要慎防隨著Web 3.0專案而來的環境衝擊與金融投機、詐欺。

(##STYLE2##

對應文章:〈徹底剖析Web3〉(What Is Web3?)

##STYLE2##)

趨勢3:數位轉型是條不歸路

過去幾年來,數位轉型已成為所有企業均要面對的趨勢,各行各業無不急著尋覓成功典範,作為指引。從無數正在進行數位轉型的案例來看,數位轉型是否成功,與投入金額多少無關。成功者也未必一定要是如Airbnb和Uber這類的原生數位企業。許多老牌企業搭配自家商業模式,發展出自己的流程,也能成功地數位轉型。

其中,很重要的是,執行長必須扮演好關鍵角色,跳脫現有業務的框限,了解數位如何產生價值;同時維持整個營運系統方向一致;更重要的是,要打造組織的「數位心態」,培訓技術或非技術員工,用數位的方式來觀察、感覺與做事。

(##STYLE2##

對應文章:〈全體員工化身創新好手〉(Democratizing Transformation)

##STYLE2##)

趨勢4:ESG成為必須遵循的新規範

近幾年來年,從國際到台灣,重視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的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已成為全球企業的重要議題。

在環境問題上,許多企業領導人都挺身而出,呼籲應該積極處理。包括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採訪,呼籲2050年前實現零碳排放。

除了環境問題,企業也必須在勞工政策、董事會組成之類的問題上做出改變,並盡量讓企業的資訊透明。

投資人會尋找ESG績優的公司作為投資標的,而淘汰績效不佳的公司。據哈佛商學院研究ESG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塞拉分(George Serafeim)的研究,投資人已變得很精明,可以分辨企業只是「漂綠」,或是真正在重大議題上創造價值。因此,企業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必須量身打造出自己的ESG 策略。若是ESG策略具備差異化,就能提升長期的財務成果。

(##STYLE2##

對應文章:〈ESG行動造就差異化優勢〉(Social-Impact Efforts That Create Real Value)

##STYLE2##)

趨勢5:疫情改變了消費與生活型態

將近三年來的新冠疫情大流行,讓數位轉型在一夕間加速進行,不僅影響新商業模式與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民眾的消費行為。過去習慣到實體店購買的習慣,已轉往線上購買,消費者對線上購買的期望也大幅提升,這意味企業必須比過去更精準地了解顧客需求,給予更好的線上消費體驗。

過去按照地區、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來做出顧客區隔,已不敷所需,現在有了數位工具,應該配合消費者個別需求,做出極致的客製化。若要創造這些體驗,企業就必須把數據和技術,放在組織的核心,並納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

(##STYLE2##

對應文章:〈十個行銷新事實,發現疫後新世界〉(10 Truths About Marketing After the Pandemic)

##STYLE2##)

趨勢6:邁向工作新未來

科技發展加上新冠疫情延燒,也使得工作樣貌大幅改觀。

首先,遠距工作已成新常態。愈來愈多員工和企業都體驗到了隨處工作的好處。員工享受到彈性空間和時間上的自由感,企業則可減少置產或租屋成本。過去被認為是遠距工作的缺點,已可藉著科技和特殊安排而克服。未來,企業應把握這個對企業和員工雙贏的選項。此外,愈來愈多工作者不再抱著「我能為公司做什麼的心態」而工作,而是將企業視為一個可以實踐自己理想的平台,企業應反思你能提供什麼給員工,協助他們達成理想。

而元宇宙未來是否可能融入工作當中,也成為關注的議題。例如在到職流程中,讓新人透過元宇宙認識新環境,或化身在其中開會。

面對未來工作樣貌的大幅改變,企業該如何做好準備。《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Adi Ignatius)為此特別製作了「工作新世界」系列,專訪全球重要企業領導人,談論未來工作的樣貌及因應之道。

(##STYLE2##

對應文章:〈專訪太陽馬戲團執行副董事長拉瑪爾:讓創意成為策略核心〉(Cirque du Soleil's Daniel Lamarre on How to Put Creativity at the Center of Your Strategy)

##STYLE2##)

趨勢7:專案管理將取代傳統功能組織

以往,一般上班族認為規律的工作就是他們的日常,參與專案會妨礙工作,但在未來,專案將有不同的面貌和使命。

據估計,專案導向的經濟活動將成長到20兆美元。企業面對更快速的組織轉型、新產品開發、新科技更迭,非得用機動性高的專案,才能應付。未來的組織中,傳統的功能部門只會保留必要的一小部份,取而代之的,是以專案為主的組織架構。這對組織的管理和文化都會帶來深刻影響。

領導人的工作重點,也會與以往大不相同,必須明智、果決的篩選專案,設定專案的優先順序,並且建立協作和授權的文化,培養內部專案管理的能力。

(##STYLE2##

對應文章:〈迎接專案管理新未來〉(The Project Economy Has Arrived)

##STYLE2##)

趨勢8:積極爭取新型態人才

科技突飛猛進改變了產業的競爭基礎,也改變了所需人才的樣貌。如果企業像過去,每逢天災人禍,就用縮編來度過難關,這次可能會犯下令人遺憾的錯誤。

未來企業非得重新部署人力不可。幾乎所有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項目,都必須重新來過。

首先,企業必須思考,在由科技推動的未來,哪些是你需要的重要職缺,並積極培育和招募這類人才。其次,企業必須重新定義何謂卓越,擬定詳盡的職務描述,建立一套衡量標準。最後,設法了解明日之星,想從你的企業獲得什麼,及你如何能提供員工有意義的工作?

(##STYLE2##

對應文章:〈征服未來的六大人才布局〉(Future-Proofing Your Organization)

##STYLE2##)

趨勢9:生態圈興起,邁入競合時代

在愈來愈多的領域中,企業、甚至是產業,已都不是策略分析的單位;而是要聚焦在「生態系統」間的競爭。

當今的生態系統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它是經由數位驅動、經過設計的生態系統,跨越了傳統的產業界線,提供複雜、可客製化的產品和服務,搭售商品。例如Google和阿里巴巴等數位原生公司所建立的平台,又如蘋果公司設立的iPhone App Store,銷售第三方設計的應用程式等。未來,即使你不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領導者,可能都需要依附在某個生態系統下。因此,企業必須思索自家的生態系統策略為何。

(##STYLE2##

對應文章:〈迎接生態系統經濟,企業有何策略?〉(In the Ecosystem Economy, What's Your Strategy?)

##STYLE2##)

趨勢10:彈性供應鏈成為必然

從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再到烏克蘭戰爭,乃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急迫性,種種衝擊已讓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情況曝露無遺。

企業面臨政治的壓力,必須增加在母國內的生產、提升母國就業;一方面也面臨營運壓力,必須降低對高風險供應來源的依賴。

過去重視精實策略,企業會盡量減少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庫存量,但現在已不適用,必須重新畫出供應鏈地圖,找出脆弱之處,尋找替代的供應來源;同時維持半成品和成品的安全庫存;最後運用一些新技術來降低製造成本,像是3D列印、連續流程製造等。

(##STYLE2##

對應文章:〈強化疫後全球供應鏈〉(Global Supply Chains in a Post-Pandemic World)

##STYLE2##)

十大管理新趨勢,左右未來企業能否永續經營。

加入哈佛商業評論LINE好友,隨時接收管理新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