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鷹架也能變成藝術品嗎?位在台南的國定古蹟赤嵌樓「海神廟」去看看。
赤崁樓海神廟工地,大變身成巨幅畫作。兩面環繞,仔細看畫作真實身分是工地圍籬。
遊客:「他們有用心,好像把幾個景點都放進去了。」
遊客:「會覺得有點像是印象畫,可能是什麼美術品的呈現。」
「你有看到牠很像鯨魚 對不對,其實它就是指沙洲。」
新生代畫家蔡濰任,以17世紀航海時代,台南台江內的古地圖為靈感,將島嶼化為大小鯨魚。
畫家 蔡濰任:「其實過去赤崁樓,它就是一個港口 一個中心,鯤的概念 就是讓牠活動感覺,其實城市它除了是一個土地之外,它還是有生命力,就是很像一個生物。」
兩公尺藝術品,新舊交替,有赤崁樓,火車站,及新的美術館。
畫家 蔡濰任:「看到這個圖說,大家可以連結到生活周遭這些事,然後順便去連結旁邊這些建築體,就是不要把它當作是,好像一個臨時的東西,把當它做是在這一段時間,可以讓大家可以很強互動。」
台南市文化局古蹟營運科長 李雪慈:「邀請藝術家們,來這些施工圍籬以及防塵網上,馬上進行藝術創作,這些藝術創作,表達了我們台南歷史文化,民俗風情。」
民眾也可以透過手機掃描,邊欣賞畫作,邊聆聽故事介紹,過渡期的工程園區,能華麗變身,成為令人眼睛一亮的,藝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