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蝠,這些夜空中的甜食愛好者,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兩倍的甜美芒果、香蕉和無花果,卻不會像人類那樣患上糖尿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最近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找到了可能的答案:這些飛行哺乳動物的基因適應幫助它們將甜食轉化為能量,而不是健康問題。
研究團隊將果蝠與以昆蟲為食的大棕蝠進行了比較,發現這些愛吃果實的蝠類在胰臟和腎臟的組成上有了獨特的演化。胰臟中有更多產生胰島素和調節血糖的細胞,而腎臟則有更多的細胞來過濾稀缺的鹽分和電解質。這些基因的改變讓果蝠能夠有效地處理它們高糖的飲食。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控制這些基因表達的調節性DNA在兩種蝠類中有顯著的差異。在果蝠中,這些調節性DNA能夠幫助它們應對血糖的劇烈波動,而大棕蝠則更擅長處理蛋白質和節約水分。
胰臟中有更多產生胰島素和調節血糖的細胞
這項研究不僅對於了解果蝠如何在糖分豐富的飲食中保持健康有著重要意義,還可能對人類糖尿病的治療有所啟發。研究團隊的目標是從果蝠身上學習,為人類開發出更好的胰島素或血糖感應療法。(圖/《自然通訊》)
果蝠可能看起來只是天空中的小小甜食迷,但它們的奇妙生理機制不僅是對糖尿病的自然療法,還可能為人類帶來健康上的新啟發。就像研究共同作者Nadav Ahituv所說的那樣:「果蝠對我們來說就像超級英雄,每一種都擁有驚人的超能力,無論是回聲定位、飛行、不結凝的血吸或是吃水果不患糖尿病。」果蝠的甜蜜生活,可能正是人類下一個健康秘密的鑰匙。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Getty Images cc By4.0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cc By4.0
參考論文:
1.Integrative single-cell characterization of a frugivorous and an insectivorous bat kidney and pancreas.Nature Communication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