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仙姑鬧的生活日常」 - 認識藝術家倪瑞宏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18年11月22日09:15 • 發布於 2018年11月19日16:00 • 詔藝

「對於自己所預定的目標,我的態度就是『要做就要認真做』。」- 藝術家倪瑞宏

倪瑞宏,1990年生,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複合媒體組畢業。

藝術家倪瑞宏。圖:藝術家提供。

《仙女紙娃娃》,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7。圖:藝術家提供。

藝術啟蒙

藝術家自幼稚園起就開始喜歡畫畫,特別是對於人物的描繪。她表示:「因為公主或美少女戰士類的題材,特別能引起我的興趣。」這些繪畫的天份,從小就常常出自師長的讚美中。例如藝術家提到,她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會帶著她們去看植物園或鄉間看昆蟲,他們會特別說「瑞宏的昆蟲畫得好棒!畫的好像真的喔!」。因為受到鼓勵,且當時就對於畫寫實的東西特別有感,因此小學六年級起,父母親便安排她開始接受正統的繪畫訓練,之後在國中和高中也都是上美術班。也就是那時起,繪畫便成為倪瑞宏人生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皮皮地獄圖》,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7。圖:藝術家提供。

《TCRC》,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4。圖:藝術家提供。

「對於藝術會產生這麼濃厚的興趣,我想受到媽媽的影響很大」。倪瑞宏的母親學的是美術史,後來也在社區大學中教授美術相關課程。藝術家回想起小時候因為媽媽當時在寫論文,要去美術館找資料,她因此從小就常常待在各大美術館,特別是故宮、北美館及史博館等這些地方,也時常去當時的敦南誠品看展覽。另外,她小時候在家時,無聊到發慌時,就會去翻閱家中媽媽的資料,例如姚瑞中所著《台灣裝置藝術》等這些書籍。此外,梅丁衍、崔廣宇、吳瑪俐、侯俊明等等都是藝術家小時候常見的名字,也是她心目中的偶像。在這些藝術中,「我對於某些隱喻類型的藝術表現,特別偏愛。」藝術家這麼說。

《鐵窗眼鏡》,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4。圖:藝術家提供。

《蓬萊仙山辦事處》,捲軸燈箱裝置現場照,2014。圖:藝術家提供。

《真愛之吻》,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7。圖:藝術家提供。

創作脈絡

倪瑞宏說,她本來最初在大學時代想要做的領域是陶藝,「但我知道我沒什麼耐心,我是那種很急性子,要想要很快知道結果的人」。陶藝很花時間,藝術家這種個性急的人不太適合,而且陶瓷類要做到鮮豔的顏色很困難、非常花功夫,花那麼多時間也不見得能達到理想的顏色,但她喜歡用鮮艷的顏色,因此後來就決定不做那個了。

至於後來之所以會去唸研究所,藝術家很誠實地表示,「其實是覺得自己需要一個學院的光環」。她相當篤定地表示「對於自己所預定的目標,要做就是要認真做」。當時為了成名,特地花了時間好好讀了村上隆的兩本「鉅著」:《藝術創業論》(2007)及《藝術戰鬥論》(2010),並不惜搞笑、搞噱頭,也就是後來在藝術圈中自稱為「仙女」的由來與本意。

《仙女下凡》,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7。圖:藝術家提供。

《請認明仙女光明燈》,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3。圖:藝術家提供。

從小就喜歡自嘲的她,早有習慣「跳出框架」(think out of the box),用外面的眼光來看回頭她自己。 但真正讓倪瑞宏衝擊最大的一次,是在大學時有次出了一個很嚴重的車禍,差點連命都沒了,覺得人生很無常。漫長的復原期間讓獨自居住在台南的她深深體會到有很多身體上的不方便,因此開始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當時也同時她遭逢許多來自不同生活層面的壓力與負面情緒,心情因此憂鬱了很久。那是一件人生中相當重大的衝擊,甚至連後來2013年南藝大舉辦畢業展的發想,也來自那場車禍,名稱就叫做「人生指南與生活提案」。該系列後來竟然也幸運地被誠品ART STUDIO選中,得以參與當年度10月在「誠品信義書店」內的展覽。

《臺北臺北》,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8。圖:藝術家提供。

南藝大畢業展現場,2013。圖:藝術家提供。

誠品展覽現場,2013。圖:藝術家提供。@P

創作的靈感來源與特色

「我對於詭異的東西特別有興趣,例如對於一般人進入會覺得很不舒服的那種蠟像館、博物館內有木乃伊那類東西很著迷」。換句話說,「我對於那種有點像是劇場,或是動物標本館,那種刻意營造出的自然,其實本質上根本是假的、不自然的場景特別有感覺」。對相關「死亡」這個大部份人蠻忌諱或是覺得敬而遠之的議題有種迷戀,例如:「我就很喜歡跑去墓園裡面看看,一進去常常會瞬間感覺很奇妙。」

《愛自己:放手的智慧》,電動假人裝置、假花,2016。圖:藝術家提供。

《愛自己:放手的智慧》,電動假人裝置、假花,2016。圖:藝術家提供。

《愛自己:放手的智慧》,電動假人裝置、假花,2016。攝影:張好/ 圖:藝術家提供。

倪瑞宏在創作時取材,大部份來自她的生活。「我平常有固定講垃圾話的幾個朋友,大概就是那五、六人。我偶而會和他們一起辦一些展覽,例如濕地、台南好空間的『姑嫂展』《午後的婦女時光》,就在探討『媽媽在家的手工藝是否也算是一種藝術』?」 但我還是會儘量抽空和其他藝術家互動,也會去參加他們開幕,彼此互相打氣。

《仙人似顏繪》,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8。圖:藝術家提供。

《在家裡畫台灣遺民圖》,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6。圖:藝術家提供。

倪瑞宏作品在形式上比較像是插畫類型,但在視線觀看並「閱讀」作品的期間,往往會給人一種「她還在講一些其他事情」的感覺,不像一般插畫般地直白,而是還有畫面以外的故事。換句話說,她絕大多數作品,有超出畫面以外的前後故事,具有「敘事」及「時空上延伸」的特色,而不是僅僅是一個畫面定格的描述而已。她說她盡量在作品畫面上保持一種開放性,「因為我只是描繪出這個故事中我想要表達的一個時點,至於剩下的沒看到或是沒有講明白的事情,就由觀眾們自行去腦補。」然後去得到箇中的趣味。

《蓬萊仙山辦事處之三》,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4。圖:藝術家提供。

創作的獨立性

「這一年多來,有感覺到自己特別幸運,有蠻多相關合作的機會。」但她也表示,「在我的工作經驗中,合作案件的插畫工作比較受到委託者的干擾,但純藝術就比較沒受到限制,可以自由發揮,因為也不需要為誰負責,內容也不是業者指定的方向,我可以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樣在創作的整體脈絡上就清楚很多。」

對藝術家來說,在藝術這條道路上,創作還是得要擺第一,「因為我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一種『純粹創作的感覺』。商業合作雖然可以讓我養活自己,但創造的內容往往比較像是『客製化』,會偏離我個人的脈絡」。她還特別強調:「我常常在回頭看我先前的作品時,都會感到自己的作品真的很純粹,有一種連我自己都會被說服神奇而強烈的魅力!」久久不能自已。

對於未來,藝術家體現出來的感受一反她外表看起來一樣的悠哉隨意的氣質,反而流露出比較悲觀態度,「現在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但她在訪談最後還是說出了她心底對於專業上所設定的終極目標:「我就是要成為一位大藝術家」。

《曲老大》,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7。圖:藝術家提供。

《新加坡之夢》,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8。圖:藝術家提供。

《蓬萊仙山辦公室》,鉛筆與廣告顏料於紙板,2017。圖:藝術家提供。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