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智完全沒製麵經驗,1996年便大膽標會籌40萬元買製麵機,創立上智關廟麵,38歲中年轉行,他只准自己成功,也坦言:「做關廟麵真的很簡單,我沒有學就直接做,賣機器的人在旁邊教而已。」真正的困難,是他突破關廟麵的傳統製程,麵條形狀與市場。
他深知在台南賣關廟麵,競爭太激烈,便擴展外縣市市場,長子吳光林記得:「20幾年前,買關廟麵要跑到關廟的麵廠,或跟附近有批貨的商家買,比較是自產自銷模式,老爸做麵之後,他很積極找經銷商和批發商鋪貨,才把規模做大。」
親自做麵、曬麵,吳金智還載貨北上找經銷商,供試吃介紹,常常當天往返南北,只睡4、5個小時,「所以身體退化很快,但沒事啦,過渡期而已,我一推出就賣得不錯,客人都會回流,如果每天這樣,早就死掉了 」。 當時吳金智不怕操勞,滿腦子只想著如何做出差異化且大量生產,他找來機器廠商共同討論開發醒麵機,還申請專利。
跟著他走進製麵廠房,麵糰在軌道上被緩緩送進擀壓機,途中便是醒麵時間,流程皆經過精密計算,吳金智介紹:「這是我發明的,但機器廠商要賣別人,我說沒關係,有錢大家賺,申請專利只是怕自己不能做,不是讓別人不能做。」
吳金智不在意被模仿,在業界被稱點子王的他常思考,一般麵條都有寬細變化,關廟麵為何不行?於是首創刀削、麵疙瘩和拉麵等造型,連太太燙了大波浪的法拉頭,都變成他的靈感,催生捲Q的法拉利麵,粗細加上口味變化,至今上智曾生產300多種麵條,吸引貿易商主動接洽,外銷到美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生意好到連被客人倒帳百萬,都無暇追回,「不一定追得回來,還不如做麵趕快賣」。
【關廟第一麵4】曾失去所有訂單還買一送一 他比老媽、KiKi早開拌麵館
【關廟第一麵5】他解析乾拌麵爆紅原因 一條龍服務讓顧客主動上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