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素人試駕】200萬買入門賓士休旅值得嗎?M.Benz GLA200三週試駕心得

8891汽車交易網

更新於 2021年04月27日00:50 • 發布於 2021年04月27日00:50 • 8891新車

這次很榮幸獲得試駕車輛的機會,究竟入門的GLA對不對的起它的身價呢?讓我來跟各位分享個人使用小心得。

感謝這個單元讓我有一個機會可以實話實說,不像有些文章都只講車款的好處,也不提車款的缺點,難免會讓一些車主買車之後卻發現該車款不如預期的好!近年來休旅車市場在全世界追上轎車的市場,成為各車廠無法忽視的一塊,於是休旅車的大小也開始有了許多不同的選擇!光這次試駕的GLA在市場上的同級對手就有Audi Q3、BMW X1/ X2、Lexus UX以及Volvo XC40,然而在擁有眾多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到底值不值得花超過200萬買GLA 200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們從外觀來看,車頭的部分,GLA200的水箱護罩設計與GLA180其實是分不出太大差別的,都是採鍍鉻單柵式的設計,下面搭配的是大面積的假進氣孔裝飾件,且無前霧燈的配置,這樣的設計純粹是為了看起來較運動化,並無實際效果,若硬要說的話,應該就是前方感應雷達可以被藏在其中,不會造成太突兀的感覺,而且沒想到除了水箱護罩有一個超大的賓士標誌之外,引擎蓋上方還有一個小的經典賓士標誌呢!

頭燈採用了與自家CLA車系雷同的設計,採用全LED的設計,辨識度相當高,日行燈的設計給予此車一些年輕的感覺,雖然此車並無加選更高階含進階自動調適遠燈輔助的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但亮度方面以日常使用來說絕對是夠亮的,若預算足夠且常常進出無路燈的道路,建議還是加選高階頭燈。

來到車側的部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車體的上下高度與上一代有著顯著的差別,這個改變也反應在車室空間上,從側邊可以看出GLA整體上是一台車頭較長,車尾極短的車款,車頂也配有行李架,方便日後加載所需的旅行用品,整體造型從B柱之後,線條開始往下帶,企圖營造一種類Coupe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可看出此車使用了大面積的防刮材質,雖然說防刮材質使用在休旅車上很合理,因為可以避免休旅車車主在越野時刮傷車漆,但此車款是定位於入門賓士休旅車,再加上近幾年來各車廠的風氣,因此我推斷節省成本或許也是原因之一,不過在側裙上,原廠還是用了銀色的飾版來稍作點綴,避免整體看起來太過單調。

車尾的部分,尾燈下方搭配雙邊鍍鉻排氣尾飾管,增加運動感的視覺效果,這兩個排氣管造型是無實際作用的,因為真正的排氣管是以隱藏的方式藏在後方的,黑色的塑膠防刮件與車頭的假進氣網一樣,擁有方便將感應雷達藏起來,避免看起來太突兀的效果,後保桿上方有金屬的防刮板,對於在搬運貨物上下車時,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我覺得既實用又美觀!

與上一代相較之下,變動最大的非尾燈莫屬了,這代採用賓士休旅車車款常見的兩框式設計,並且也是LED的型式,所以在辨識度上來說算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如果近看尾燈的設計,會發現這組尾燈的鏤空光圈設計,真的是充滿了未來感!

打開引擎蓋可以發現,雖然GLA身為入門等級的休旅車,但還是有油壓頂桿,不過抬頭往上看,就會發現此車引擎蓋底下並無隔音棉,不過難得的是,駕駛這輛車時可以聽到渦輪的洩壓聲一剛開始拿到車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一度懷疑過是不是來自車內音響播出來的音效,想說又不是AMG等級的車款,會被做得這麼熱血嗎?操駕時如果聽到洩壓聲,不免會讓人想越開越快,無形中還增加了一些操駕時的小樂趣呢!

再來介紹一下這台車的動力,GLA 200跟GLA180大致上的動力型式都一樣,唯獨在引擎輸出的調教上有所差異,兩者皆是裝載一顆1.3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最大馬力163hp,最大扭力有25.5kgm,0~100km/h原廠數據為8.7秒,極速可達210km/h,傳動方式只有前輪驅動,懸吊方面也都是舒適型懸吊,燃油方面用到95即可,想加到98當然也可以,但已經沒有像以前高級車一樣只能加98的情形了。

輪胎方面,此車搭配的是倍耐力的Scorpion Verde的休旅車胎,規格為235/55R18,輪圈則是18吋五幅雙肋式輕合金輪圈,個人認為此輪圈在這台車上還不錯看,整體看起來運動感十足。

基本的內外觀介紹完,接下來將介紹一連串我對於此車一些喜歡以及覺得有待改進的地方,個人將從車外介紹到車內,從駕駛座往後介紹到後車廂,首先就是我喜歡這台車的Keyless-Go套件,除了基本的免鑰匙引擎啟動外,車門四個門把皆可以上鎖及解鎖,也有電動尾門及腳踢感應啟閉,整個套件在使用上相當的方便!只不過腳踢的方式要用對的方式,只能真的用踢的動作,若是用橫掃過去,將不會作動,個人使用上發現,若車輛是上鎖狀態,直接腳踢尾門,有很大機率不會開啟,但若車輛為解鎖狀態,直接腳踢尾門,幾乎都蠻靈敏的。

駕駛座車門打開後,與其他賓士車款配置上可說是大同小異,門板上有座椅的控制鈕以及三組記憶裝置,靠腰4向調整鍵位於座椅旁邊下方,非常方便設定乘坐姿勢,正副駕駛座都是一樣的規格,這點應該會讓坐副駕的感到開心,因為很多車款副駕駛座座椅能調整的項目都較駕駛座少,門檻上有金屬的Mercerdes-Benz保護板,提升了一些質感,既可以保護車漆也可以提升視覺效果,但因為是入門車款,所以腿靠延伸跟頭枕都沒有電動調整,皆為手動,個人認為把車門鎖控制設計在手把內,算是一個方便且不佔空間的好設計,但全車僅能從按鍵上面的燈號得知車門是否已上鎖,使用上稍有不便,門板下方也有喇叭的配置,此車總共標配6支喇叭,個人覺得需要稍微把音量調大聲些,才比較有聽音樂的感覺。

由於GLA 200內裝皮質依然為人造皮,故長途乘坐或是天氣較熱時,難免還是會感到悶熱,若有足夠預算,具備通風/加熱的豪華座椅是個不錯的選配項目,由於腿靠延伸是手動的,拉把設計的非常突出,我個人及幾位友人進出座椅時,腿部常常會去按壓到,而導致上車之後又要重新調整腿靠長度,使用上來說確實有一點困擾,且伸展處的縫隙較易卡髒污,因此在做車內清潔時較為麻煩。

每次發動時的動畫都跑出自家GLE的車頭造型,而不是GLA本身的車頭造型,讓人實在有點難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只有GLA才有這現象?

GLA 200中控台搭載雙10.25吋的寬螢幕,在使用上真的方便且看起來非常有科技感,新一代螢幕改為可觸控,在操作上更加方便,但個人最愛的還是賓士的這款方向盤,非常有質感,粗細也剛好,後方還有兩個小換檔撥片可以增加駕駛樂趣,且所有的快捷功能都非常就手,很好適應。尤其是方向盤上兩個小方塊,可以分別控制左右螢幕的事項,讓開車時雙手完全不用離開方向盤!但此車的右邊小方塊,在我這三週使用起來,感應度不是很好,常常還是直接使用中間的控制板操作比較快,左邊的小方塊算是正常的靈敏度,我想應該是回廠檢查一下就能解決的事,但也不禁讓人對這台車的品質稍微有不好的印象,取代儀表板的電子螢幕擁有非常強大的功能,可以自由切換想顯示的資訊以及儀表風格,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如照片裡的運動風格,搭配中間顯示很大的時速,因為這台車沒有選配抬頭顯示器,所以這樣看車速比較方便,駕駛艙周圍也使用了大量的鋁質飾版,雖然看起來較有運動風格,但容易殘留指紋,讓內裝看起來髒髒的。

渦輪扇葉的冷氣出風口也是近期賓士常用的一種設計,個人也蠻愛這種設計,這個出風口也直接將風扇開關融合其中,若將出風口轉為直的,就可以關閉該出風口,周圍是採用鋼琴烤漆的設計,雖然美觀,但容易看見灰塵卡在上方及手指印,下方就是空調的各種按鍵,整體非常有質感,不過始終無法理解賓士車為何要執著於介入室內循環的設定,只要每過一段時間,室內循環就會自動跳開,強迫室外循環,之前得到原廠的回應是,因為德國人覺得長期室內循環不好,所以一段時間後會強制切換為室外循環,不知道這種說法各位買不買單,因為在空氣品質較差的台灣,常常會開到一半時,因室內循環跳開而突然聞到車內有臭味,個人覺得在使用上,確實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

將視線往下移,就會看到面積不小的觸控板,整體操作上還算靈敏,用起來像在滑筆電一樣,快捷鍵設定的位置也算好記憶,但觸控面板中間上方的換歌曲的設定,有時候真的是讓人摸不著頭緒,有時候有反應,有時候又沒反應,我直接用下面的觸控面板滑去調整歌曲反而還比較快!此處快捷鍵也可看出因為GLA為入門車款,按鍵的材質皆為塑膠,觸控板及快捷鍵的小缺點就是使用了塑膠材質,不僅容易沾黏異物,還容易會顯現輕微刮傷的使用痕跡。

此車雖然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但全車插口已經改成Type-C,沒有任何傳統USB插孔,所以需要特別重新買一條線,或許這就是賓士未來的走向,位於插孔前方的凹槽就是此車選配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實測放iPhone 11 Pro Max大小已非常剛好,由於沒有無線Carplay,所以也只能插著線,置杯架有彈出夾緊的功能,能輕鬆對應不同大小的杯型,且可以固定的很穩固,非常的實用。

中間螢幕的部分我實在不懂,為何Apple Carplay不能做成全螢幕顯示,冷氣溫度也並非隨時需要知道,實在沒必要為了顯示冷氣溫度而縮小整個CarPlay螢幕,明明有大螢幕卻不能完全利用,使用起來讓人頗為不爽,同為賓士的C系列就能提供全螢幕的Carplay,並在有調整溫度時,才將溫度顯示畫面從底下彈出,若GLA能有一樣的設計會更好。

而且個人覺得中間螢幕擺放的位置其實不是很中央,所以導致從駕駛座看中間螢幕時,會有小部分視線被自己的方向盤擋住。

從駕駛座往上看的話,頭頂有眼鏡放置盒,個人很喜歡有這種設計的車,因為就不用費心找其他地方放太陽眼鏡,後面按鍵是控制各個區域的燈光按鍵,前座可以選擇獨立照亮駕駛座或是獨立照亮副駕駛座,概念很像坐飛機開位子上的閱讀燈,或是開中間大的吸頂燈,也可以開啟後座區域燈,下方則是Mercedes me及SOS緊急求助功能的按鍵。

中央扶手裡面的容量不算大,但夠用,裡面還有兩個Type-C插孔可以充電,深度大概是一杯大杯手搖杯加吸管的高度,但擺放上僅有一層的設計,導致在放置一些車內物品時,小東西較容易因滑動而不好拿取,而且底部不算平整,有一半的底部是稍微有點斜度存在的,因此在放置車上用品時可能要花點心思,以免晃來晃去找不到。

手套箱的部分也是夠用而已,不過以小型休旅車來說,我覺得不算小,尤其是他還有特別設計一格放車主手冊的地方,但這台車手套箱開關有點小瑕疵,難免令人為賓士的組裝品質再捏了一把冷汗。

前門飾板的部分,由按鍵可以看出因為GLA定位為入門休旅車,所以許多部份都以塑膠按鍵取代,手把的地方為簍空的設計,雖然關門時很好抓,但就少了一個置物或放手機的空間,後方縫線的地方,有時候手靠上去會一直磨到,雖然縫線的品質不會讓人覺得像被刺到,但還是會不舒服,底下門板置物空間也有防滑設計,若置杯架不夠用時,拿來放寶特瓶類的也不會隨意滾動,車門最底下也有紅色車門警示燈。

後座與前座一樣有渦輪扇頁設計的出風口,下方有一個極小,沒什麼作用的置物空間,再下方又是另一個收納式的置物空間,打開後還有兩個Type-C插孔可供後座乘客充電。

後座空間主要乘坐兩位成年人會比較舒適,若要乘坐三位成年人,則會顯得非常壅擠,此車也配有兩組ISO-FIX,故後座可放置最多兩組兒童安全座椅,另外因為此車將後座可收折的中央扶手與後座滑動套件,改選為前座的無線充電套件,所以基本上後座是沒有地方可以放飲料的。

後門的部分,手把也是簍空的設計,所以少了一個置物空間,而且下方門板置物空間也不大,因此導致此車後座幾乎無有用的置物空間可言,另外後車門底下就沒有紅色車門警示燈可以提醒後方車輛了。

原先以為這種小型休旅車最大的缺點就是後座開門角度會偏小,造成後座乘客上下車較不便,結果實際使用下來算是比預期的好很多,上圖為前後門打開的最大角度,可以看到後座開門角度其實跟前座的開門角度差不多,在這三週的試駕期間載了幾位同事及家人,實測之下,不同體型的乘客進出都沒有什麼問題,相信空間感與進出方便性會是跟上一代GLA比起來,最明顯的差異之一。

來到車尾,尾門開啟高度算高,對於身高較高的人來說不會有撞到頭的困擾,但對於身材較矮的人來說可能就要重新設定開啟高度,因尾門開啟高度不低,在室內停車場時也常常需要注意限高,後保桿上方有金屬材質防刮板,兼顧美觀與實用性,尾門可腳踢感應,也可使用上方開關按鍵,旁邊有一個按鍵會同時關閉尾門及鎖上車門,使用下來算非常方便。

行李廂底板下,如現在大部分車款,已取消備胎的設計,取而代之的是補胎劑及打氣機,以及一些小置物空間。

行李廂的部分,四邊都長得非常平整,在放置物品時非常方便,左右兩邊都有提袋掛鉤與置物網的貼心設計,不過置物網的大小放下一個車上緊急急救包就差不多了,右側的鬆緊帶設計在固定物品上非常好用,是個人非常喜歡的設計之一,行李廂底板也可以上下移動,來增加行李廂空間的高度,在底板不往下放時,高度是與尾門切齊的,有放置物品時,較易在尾門打開後有物品滑落出來,所以個人比較建議將隔板往下放一些,不過將隔層往下放之後,靠近座椅的左右及中間,會有原本用來支撐隔板的機關佔掉一些空間,從上圖也可以看出後座是採用4/2/4的分離方式,若使用空間不夠,可將後座傾倒來增加容量。

接下來是個人認為幾個行李廂的小缺點,第一個是照明燈,此車雖然不大,但後車廂照明燈的亮度與座位的照明有著天壤之別,座位的閱讀燈都是非常明亮的,但在行李廂的部分卻是沒那麼亮,而且又只有單邊照明,在光線不佳時使用上有些困難;第二個是上方的隔板,因上方隔板採一體式,所以無法做收折。若臨時需要載運較大型的物品,將隔板拆下後,還需要找地方放置,使用便利性不如捲簾式隔板方便;第三點對於有些人可能比較會有感,那就是後車廂沒有設計快速傾倒後座的釋放桿,因此在需要傾倒後座座椅時,還需要到繞到車門兩邊才能操作。

對於車內的整體來說,表現可圈可點,雖然是入門車款,但不會感覺到陽春感,尤其車內氣氛燈可以有非常多顏色的選擇,而我最常選的就是這個會隨機變換顏色的效果,讓車內隨時有多種顏色變化著。

接下來分別是一些平常駕駛的心得,我先從後視鏡的設計開始,兩側的後視鏡最外側的地方,是採用凸面鏡的設計,因此對於開車時鏡像中物體的距離判斷,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再來就是倒車顯影,因此車的倒車顯影鏡頭採隱藏式設計,所以每次打到R檔時,車尾方都會有明顯的機械作動聲,常常會嚇到同車的乘客,在收回時也一樣會有明顯的機械作動聲,若能將該作動聲音做到幾乎沒聲音的話將會是最好的,不過倒車顯影的螢幕畫質真的是無話可說的好,但顯示的動態線條會一直跟隨方向盤調整而有所變動,個人還是喜歡有固定式的引導線,在倒車時能更容易知道車身寬度,也比較容易抓到倒車角度,若預算足夠,也會建議選配360度環景攝影,雖然此車車身尺碼不大,但在停車時,環景的幫助還是不小的,而且有前鏡頭的話,在停路邊停車時也能更容易知道,怎麼抓與前車的距離。

駕駛視野的部分,我認為駕駛視野不算太好,雖然是一台小車,但這台車的車頭距離感較難抓,需要一些時間適應,A柱因車身設計的關係,所以整體較為粗壯,導致A柱所帶來的視線死角可不小,轉彎時都需特別小心留意,再者前擋風玻璃面積不大又加上使用黑色頂棚,所以視覺上壓迫感也稍重,若能使用淺色頂棚,或是選配全景式天窗,在視覺上壓迫感應該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最後要分享的就是這三週試駕期間的駕駛心得,在平日通勤使用上,我大多數時間都是使用舒適模式,在這模式下的動力反應較慢,對於通勤路線常常塞車的我來說,駕駛上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困擾,不過此車的煞車設計,前段踩下去都是空空無反應的感覺,但稍微踩深一點時,卻又會有煞車點頭的情況產生,因為這種煞車行程短的設計,導致在塞車走走停停時,常常會讓人對於這個煞車的設定感到不適,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煞車的力道,避震的軟硬度也算是偏舒適的設定,不太會有過多路面的回饋感,整體感覺較像在開日系車,方向盤的設定也是非常的輕盈,不管是在迴轉,或是停車,都不用使用到太多力氣轉動方向盤。

切換到運動模式之後,油門反應變得較靈敏,動力反應也較迅速,重踩油門時有微微的渦輪吸氣聲,放掉之後有不小聲的洩壓聲,讓人聽得熱血沸騰,若是透過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進行升降檔,電腦會自動強迫升檔,不讓轉速拉太高,若想讓轉速逼近紅線區再換檔,就要使用個人化模式,並將變速箱設定成手排,這樣才不會被電腦強迫升檔,也因為沒有電子懸吊,所以在不同模式下都是同一組舒適型懸吊,這也導致在激烈操駕時,車輛的晃動程度較大,讓人開起來少了一分德國車底盤穩定的感覺,而且同樣的煞車在高速行駛時,還帶給人一種力道不足的感覺。

爬山路時,個人建議使用運動模式,因為舒適模式的動力延滯很明顯,常常會讓人有一種覺得爬不了坡,重踩一點油門,動力卻瞬間湧入的狀況,整體上開起來會不太舒服,但在平日通勤時,就不建議使用運動模式了,原因是這台車的變速箱在運動模式下,被設定的頓挫感很重,在減速時,每退一個檔位就像被人從後面推了一下。

我認為此車僅適合平日通勤使用,因為此車並不適合做激烈一點的操駕,在高速彎的情況下經過伸縮縫,車體會有明顯的晃動與彈跳感,在山路連續左右彎時,車體的傾斜角度不小,種種不穩定感,讓人在激烈操駕時難免會擔心車輛的極限,而有一種不安心感,最後此車在隔音方面,做的並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更可以感覺到風切聲以及輪拱傳來的輪胎滾動聲是非常明顯的。

總結這台GLA200到底值不值得花超過200萬購入呢?我個人認為是不值得!除了品牌光環之外,整體使用上,我覺得表現稍嫌普通,尤其是組裝品質的部分,讓人印象分數打折了不少,另外此車在經過不平整路段時,車室內常有許多小異音產生,配備的部分,這款2020年式也沒有當今許多人想要的23P系統,雖然新年式已列為標配,但牌價也硬生生地漲到205萬元起,在這個價格上,能選擇的車款也就更多了,若是想要小型車,但沒有一定要休旅車,我寧願多加一點預算,購買底盤設定較好,質感也較好的C200,GLA200在油耗的部分也沒有預期中的理想,尤其在運動模式下的油耗,油錶下降的速度讓人不覺得他是一輛配著小排氣量渦輪引擎的車,希望這篇分享文能幫助到對於GLA,或是200萬上下的車款有興趣的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