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有雷影評心得│《惡之畫》真實輻射出世人的眾生相

yamMovie電影特區

發布於 2020年09月07日03:19 • 黎仰欽

入圍今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由陳永錤導演執導的《惡之畫》,劇情描述不得志的畫家許寶清(東明相),因緣際會進入監獄教受刑人畫畫,驚訝發現黃河飾演的殺人犯周政廷有著極高的繪畫天份,沒想到這一切都在「受刑人畫展」後變調,引發一連串軒然大波。

初看故事大綱時,原本以為這是一個死刑犯經由畫家的挖掘和引導,慢慢被藝術薰陶、浸染,進而慢慢獲得重生的故事。我們在現實生活也聽過許多死刑犯在獄中畫佛像,甚至開畫展的新聞,法律上所賦予他們的罪他們逃避不了,然而心靈上他們卻希冀藉由佛經的誦唸、佛像的繪製讓自己的罪愆減少一點,以換來心靈上的平靜。

《惡之畫》顯然沒有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他一方面承接了自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來所要探討的死刑犯及其家屬的人權問題,一方面去辯證藝術品和創作者間的關係,如果一幅畫帶給人們獨特鮮明又能感動人的美學風格,然而創作者卻是一個十惡不赦的隨機殺人犯,這樣的藝術能否稱之為藝術?我們需要因人廢作嗎?

陳永錤有著旺盛的企圖心和社會指涉,電影前半段藉由許寶清和周政廷的互動,讓我們看到尋常人眼中的惡魔,其實可能有著天使的羽翼,只是被暫時隱藏起來,即便是死刑犯,他依然可以有名字,能夠被世人窺見其天分。然而世人不認為死刑犯可以是「人」,可以是畫家,更遑論讓他們的畫作公諸於世?

各種的公審、私下制裁,在我們都尚未了解葉政廷是否純然的惡之前,已為這社會先蒙上一層惡,導演很有技巧和層次的探討了這個議題,他讓我們反觀自己是否也可能在社會這個大畫布上,肆意地揮灑了屬於自己的一抹黑或紅?加害者的父母既非犯罪當事人,為何要受輿論指責或各種難堪霸凌?受害者的親友能夠高舉正義大旗,就替受害者動用私刑嗎?《惡之畫》在前半段的劇情呈現,扣緊了社會脈動,也吸引著觀者繼續看下去。

然而自許寶清陡然動念想要侵犯畫廊女老闆(劉品言)後,劇情陡然詭奇了起來,加之他在獄中被周政廷出言羞辱歧視後,執意要去周的故鄉,尋找那塊秘密基地,劇情的轉折和安排就缺少了前段的順暢,而有些牽強和突兀。前者固然可解釋為每人心中都可能有一小塊惡土,端視這股火苗何時被點燃,但後者的執意為之,卻讓影片的風格前後斷裂,純然意圖導向「這世界有純粹的惡」這件事,而末尾的尾大不掉,也削減了影片本欲呈現的諷刺和批判力道。

縱然影片有著敘事風格斷裂的問題,然而他依然有著說故事的誠意,看完之後會讓觀者思索「標籤」這件事,以題材來說他不算討好,但在霸凌成性的年代,這卻是個必須被探討的議題,和必須要上映的電影。他會是一部令你坐立難安的電影,卻讓你看到滿滿的我們,像面鏡子,真實輻射出世人的眾生相。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推薦指數:8分(滿分10分)

加入「yamMovie電影特區」LINE好友,隨時掌握熱門電影動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