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打通膨下升息猛藥 強美元副作用全球買單

全球中央

發布於 2022年12月07日07:08

聯準會政策利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往後三年其他富國經濟產出將折損0.5%,窮國經濟產出降低0.8%。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疫情與俄烏戰爭下,全球通貨膨脹為患,各國央行競相升息因應,世界經濟復甦不到兩年便顯露疲態。貨幣政策緊縮若踩煞車,高通膨將更難擊退;但升息如過了頭,經濟又恐陷深度衰退。通膨與衰退風險令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官員面臨兩難,2023年到來前,全球經濟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暴力升息致美元獨強 窮國被打趴富國也遭殃

自3月起,聯準會今年已六度升息,且近四次升幅都是過去罕見的三碼(0.75個百分點)。為對抗40年來最嚴重通膨,聯準會以40年來最快步調緊縮政策,但貨幣政策傳導需要時間,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7.7%,低於9月的8.2%及市場預期的7.9%,通膨依舊頑固,物價壓力還是很大。

與此同時,美國與多國之間利差擴大,外資紛紛從新興市場抽腿,投入美國資產,帶動美元強勁升值。根據聯準會經通膨調整的數據,美元兌一籃子貿易夥伴貨幣已從2011年7月低點竄升約40%。

《紐約時報》9月底報導凸顯美元猛升對新興經濟體的副作用。在非洲,奈及利亞與索馬利亞原本就面臨饑荒風險,如今強勢美元讓進口食品、燃料和藥品更形昂貴;埃及、肯亞與南美洲的阿根廷背負沉重外債,美元升值使這些國家瀕臨債務違約;在亞洲,印度、韓國面臨外商投資退潮困局,印尼民眾則上街抗議燃料價格高漲,與警方爆發衝突。

這令人想起1980年代初期,聯準會在時任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領導下猛烈升息製造經濟衰退,成功壓制美國一度失控的通膨,卻也使開發中國家接連面臨債務危機,多年經濟成長疲弱。

但這回已開發國家也感受到壓力。在歐元區,俄烏戰爭2月爆發後能源價格竄升,通膨問題加劇,原本就相對疲弱的經濟更加脆弱,歐元兌美元一度貶破平價,為2002年以來首見;在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在英國央行升息抗通膨時,打算以減稅刺激經濟,外資信心崩盤,英鎊兌美元一度貶到歷史低點,特拉斯匆匆下台,淪為這場通膨釀成的政治風暴犧牲者。

抑制國內通膨別無選擇 聯準會「短痛換長多」

說到底,這一切都與近三年前爆發的COVID-19疫情脫不了關係。

這場百年一見的傳染病大流行促使各國祭出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以期穩住搖搖欲墜的經濟。熱錢氾濫加上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物價因供不應求而直線竄升;疫情緩和後,貨品通膨略微降溫,但民眾恢復外食、旅遊習慣,帶動服務價格飛漲;俄烏戰爭一發不可收拾,能源、糧食價格隨之大漲。在美國,這些背景碰上大批勞工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積極跳槽,薪資水漲船高,廠商更敢將墊高的勞動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通膨情勢更為棘手。

也因為美國經濟在這段期間相對穩健,美元在亂世中重拾避險投資標的地位,無形間加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聯準會積極升息時受的苦。

對聯準會來說,塑造強勢美元並非其使命與目的,但美元升值確實對拉低通膨有益處。美元走升使進口品更便宜,進口增加、貿易逆差擴大,有助聯準會達到讓經濟冷卻的目標。美元強勢不利美國產品出口,可能促使出口商減產,順便讓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口中「火熱」的勞動市場降溫。

「升升不息」恐釀大衰退 聯合國籲懸崖勒馬

不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10月初示警,聯準會與其他國家央行若持續升息,全球經濟長期停滯後可能陷入衰退。印度央行也警告,已開發國家央行積極升息下,全球經濟正面臨繼COVID-19、俄烏戰爭後第三個重大衝擊。

UNCTAD在年度報告中指出,聯準會若持續積極升息,恐對開發中國家造成重大傷害。這個聯合國大會常設機構估計,聯準會政策利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往後三年其他富國經濟產出將折損0.5%,窮國經濟產出降低0.8%。

截至11月,聯準會制定的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已達3.75%至4%,為2008年1月以來最高水準。相較之下,聯準會3月為壓制通膨而啟動升息循環前,這項短期利率逼近零。

UNCTAD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3月的2.6%下修至2.5%,預期2023年成長放慢至2.2%。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分別成長3.2%、2.7%。

UNCTAD祕書長葛林斯潘(Rebeca Grynspan)呼籲聯準會等多國央行懸崖勒馬,以免全球經濟落入衰退深淵,「我們有拉低通膨並支持所有脆弱群體的工具,但當前行動方針在傷害最脆弱的群體,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世界可能因此陷入全球性衰退」。

UNCTAD認為,升息無助解決當前能源、糧食短缺問題,各國官員應直接鎖定物價漲最凶的領域。例如能源業因油價大漲而賺進大把鈔票,政府可以單次課徵利得稅,支應制定油價上限的成本。

部分經濟學家也主張,鑑於美元是全球最強勢儲備貨幣,美國乃至於聯準會背負將美元所有利害關係方利益納入考量的特殊義務,意味聯準會有必要和其他央行協調,確保已開發國家沒有過度緊縮貨幣政策。

但現實在於,在全球經貿緊密互通的當代,聯準會升息雖無法解決通膨的供給面難題,主要目標是讓美國內需降溫,但降溫效果一旦溢散到其他國家,大宗商品價格因全球需求減緩而走低,供給缺口逐漸補上,全球通膨自然會逐漸緩和。

只是,沒有人知道政策緊縮要到什麼地步才能實現經濟「軟著陸」,也就是拉低通膨之餘避免經濟陷入衰退。

升息循環還沒到頂 美經濟軟著陸希望渺茫

外界也需要認知,美國國會交付聯準會的使命是實現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與其他國家央行協調並非聯準會職責。鮑爾11月2日在聯準會公布利率決策後的記者會說,聯準會官員透過IMF會議及其他例行會議與他國央行保持密切聯繫,一定程度上回應外界對聯準會升息「只顧自己」的質疑。

更關鍵的是,依聯準會偏好參考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物價指數,美國9月通膨率達5.1%,遠高於聯準會長期目標2%。聯準會啟動疫後升息已半年,通膨卻居高難下,都讓鮑爾及其他聯準會官員沒有理由在此時鬆動立場,釋出貨幣政策即將轉向的訊號。

鮑爾說:「我們必須使用手上的工具讓通膨受到控制。如果我們失敗,世界不會變得更好。這是我們的任務。美國物價穩定對全球長期經濟發展是好事。」

這場記者會,鮑爾示意聯準會終將放慢升息腳步,但升息循環頂點將高於先前預測。美股在他發言時由紅翻黑,道瓊工業指數終場跌逾500點,反映投資人低估鮑爾抗通膨到底、即使經濟陷入衰退也在所不惜的意志。

聯準會去年誤判這波通膨的嚴重性,已犯下大錯,如今積極升息只是亡羊補牢。而且從1970至1980年代的教訓可知,抗通膨戰線若因政策搖擺而拖長,消費者與企業的通膨預期成形,經濟「軟著陸」只會愈來愈難。站在第一線的鮑爾動見觀瞻,沒有再犯錯的空間。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