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國嘉德2022秋季拍賣會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隆重推出各式專題,探詢時代經典之作,引領市場風尚與藝術發展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2年11月21日03:18 • 發布於 2022年11月17日16:00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面對亞洲當代藝術市場,因Y世代與Z世代藏家比例的大幅提升,而導致的品味轉向,中國嘉德於2022年秋拍再次隆重推出各式專場內容,提供給予藏家多元的選擇。相較於其它拍場選擇一昧跟風的徵件策略,中國嘉德選擇以當代的視角引領藝術市場的走向,對於他們而言,好的作品是不受風格與形式的侷限,真正具有高質量與藝術性的作品,是接受的了時代考驗的。也因此本次「中國嘉德2022年秋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不同於其它拍場熱衷於潮流藝術的追逐,而是精選橫跨一世紀來的重要藝術創作,提供藏家們再次回顧藝術史脈絡之下,永恆不變的美學價值。

「無問西東 1900-2000中國當代藝術特別專題」-反映年輕藏家群體同樣也購藏經典之作

1900年-2000年堪稱中國藝術史迄今最為紛繁的一個世紀。在西方科學與文化的演進下,中國傳統繪畫受到巨大衝擊,並產生了一系列全新的藝術現象。層出不窮的流派、風格和問題,不僅反映了藝術家觀看世界的全新方式,同時也映射出此時期中國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巨大變化。但無論世事如何變幻,藝術形式如何更迭,歷史對藝術的選擇都在時刻提醒著我們,永恆的價值不曾磨滅mdashmdash在純粹的藝術形式中,高於一切地存在著,它們表達了中國精神和中國氣質的核心。|

本季秋拍,中國嘉德特別策劃ldquo無問西東1900-2000:中國當代藝術特別專題,以中國現當代藝術史為藍本,橫跨百年,首次將20世紀巨匠藝術與2000年以來的新繪畫藝術,以ldquo大當代rdquo的概念策劃成題,深入探討百年來中國藝術家在各自的時代語境下對ldquo當代性rdquo這一重要課題多樣化的探索,以及對藝術永恆價值的共同追求。

20世紀前半期,新的繪畫語言與形式不斷出現在中國藝術家的面前,在一個富於激情和理想的年代,各種思潮、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湧動。 1929年徐志摩與徐悲鴻之間的ldquo二徐之爭rdquo,更加從理論層面奠定了中國油畫多線並行發展的基礎:龐薰琹、倪貽德、丘堤在上海高舉ldquo決瀾社rdquo大旗,綱領明確的振臂高呼,ldquo不避艱辛、不問凶吉、更不計成敗,向前不息勇猛的進rdquo,希望肩負起中國新興藝術的使命;林風眠和吳大羽受蔡元培之託在杭州組建杭州藝專,通過辦學授課的方式踐行中西融合的藝術理念;顏文樑更是先鋒藝術實踐的先驅,作為ldquo蘇州美術畫賽會rdquo的發起者以及蘇州美專的創辦者,他將古典藝術、印象派與中國傳統糅雜之登峰造極;關良和丁衍庸則回歸古趣,以拙勝巧、至樸至純,分別以戲曲人物形象及金石篆刻入題,且油畫、水墨兼工,並形成了一種日常性的媒介滑動的特殊現象。

張恩利與王音可謂ldquo新繪畫rdquo藝術風格的領軍人,自90年代初,他們的創作就展示了一種超越時代的視角。張恩利通過對人的近距離觀察及日常所見之物的反复描繪,闡述自己對ldquo事物本質rdquo的看法,表達內在的自我審視。王音則專注於對創作文本的轉譯,以其自身的方式對傳統以及生活瞬間進行重新詮釋,從而使其繪畫走向了新的路徑。王光樂、梁遠葦從ldquoN12rdquo中脫穎而出,用大量ldquo重複性rdquo的工作探討ldquo藝術本體rdquo的概念,同時通過貫穿時間屬性,在反觀自身生活的同時也在丈量藝術的力量賈藹力從純粹直覺出發,爐火純青的繪畫技巧給予他追求超驗性視覺的能力,在體徵rdquo繪畫的真實性rdquo上一騎絕塵歐陽春、謝南星、韋嘉、高瑀則開啟了以ldquo自我敘事rdquo為創作載體的新視野,著力講述個體的感悟與成長,用各自特有的圖像形式實時錄播生命感悟;秦琦、段建宇習慣於遊走在繪畫敘事和敘事繪畫的邊界,以一種極為醒目的戲謔趣味創造了令人興奮的ldquo本土世界rdquo郝量則與古為徒,穿越古今,以傳統水墨精神探索、擴容中國當代水墨新觀念。

不難看出,不同時代的藝術形態與風格隨時代演進而變化,但他們又共同承載了時代賦予的內容。好的藝術創作都與它所處的時代共有對話,這種有效對話即所謂ldquo當代性rdquo。故而,如果將視角拉闊到一個世紀的高度,我們所討論的這批藝術家的創作都是且具有當代精神的、且在一呼一吸間源源不斷帶給我們藝術體悟與理性闡釋的傑出代表。

兩代藝術家相距半個多世紀,但都在各自的時代語境下,完成著、或完成了各自的功課,給予了這個社會真正具有價值之物。而同時,作品中出色的中國文化印記,也深化了觀賞者對於當下時代的體察,通過一道一道反哺,相信必然形成自我精神成長的深刻願景。

Lot1515

丘堤(1906-1958)

兩朵山茶花

布面 油畫

38times29 cm.

1939 年

◆ 發表

《三代中國女藝術家》,溫哥華,1998年4月,第30頁

《丘堤》,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2006年10月,第19頁

◆ 展出

ldquo三代女畫家展rdquo,1998年,紐約

ldquo三代女畫家展rdquo,1998年,溫哥華

ldquo三代女畫家作品展rdquo1998年,中國美術館,北京

◆ 來源

現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家屬

RMB: 2,000,000-3,000,000

USD: 277,800-416,700

丘堤這個名字和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現代藝術團體mdash決瀾社mdash是不可分割的,作為歷史上ldquo唯一一位獲得決瀾社獎的藝術家rdquo,其繪畫天賦令人艷羨。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美術史中,丘堤常被當作龐薰琹的妻子被簡單介紹,但作為一位獨立的現代美術家,特別是中國現代女畫家中的翹楚。丘堤喜畫花卉,也擅畫花卉,其榮獲ldquo決瀾社獎rdquo的作品便是一幅花卉靜物。野菊花、仙人球、康乃馨、山茶、夾竹桃、月季helliphellip這些溫馨沉靜而令人舒爽的形像都被她賦予永久的生命,留在珍貴的畫布之上。陳丹青曾評丘堤:ldquo她的靜物畫,以我所見,我願意說是中國第一。她知道避俗,出手非常簡靜。

Lot1516

龐薰琹(1906-1985)

湖畔

布面 油畫

33times31.5 cm

1948 年

◆ 發表

《龐薰琹》,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2006年,第198頁

◆ 來源

現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家屬

RMB: 2,000,000-3,000,000

USD: 277,800-416,700

Lot 1518

顏文樑(1893-1990)

金蕊流蘇

1960 年代

布面 油畫

39times21.5 cm.

◆ 來源

現藏家於1997年得自藝術家家屬

◆ 說明

本件作品畫框為顏文樑先生親手選配的原框,畫框背面標籤的文字與展覽編號為顏文樑先生親題。

RMB: 3,200,000-4,200,000

USD: 444,400-583,300

中國現代繪畫的奠基人顏文樑一生創作不懈,其作品注重透視與光影表現,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形成其獨具一格的創作面貌。他尤善以西方表現手法融匯東方審美精神,在中國近代油畫先驅中,能夠兼容印象派精髓與寫實藝術素養的,顏文樑堪為第一人。顏文樑素以風景聞名於世,花卉靜物題材創作寥寥,目前可見資料中,顏氏花卉創作僅三幅,本幅《金蕊流蘇》即為其中之一,極為珍罕。本作創作於1963年,畫家以巧妙的色彩對比與色階變化,將菊花這一ldquo花中君子rdquo的風雅展現得神完氣足。

Lot 1522

林風眠(1900-1991)

撫琴仕女

1950年代

紙本 彩墨

68times69 cm.

◆ 發表

《藝苑掇英mdash第七十二期三槐堂藏現代書畫專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前扉及第25頁

◆ 來源

王良福先生舊藏

RMB: 4,200,000-6,200,000quot

USD: 583,300-861,100

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藝術家而言,法國與它令人目不暇接的藝術浪潮有如難以忽視的遠方燈塔,遙遙映照在求索民族與超越民族的藝術之路上,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青年藝術家素履往之,在重洋彼岸觀复內心,觀復中國。林風眠亦是其中之一。

此幅《仕女彈阮圖》是林風眠1950年代探索東西藝術融合之路的豐碩成果。居於方形構圖正中的女子,橢圓形的臉蛋、修長的脖頸與圓潤的肩部,垂目頷首,情動不喧於眸,而言於身,作品在嫻熟的捕捉了仕女外形美姿的同時,將東方仕女的雍容風度和優雅氣韻展露無垠。這是林氏於五六十年代所形成的經典ldquo風眠體rdquo,也是藝術家三十餘年藝術生涯的縮影。既掩映著二十年代林氏邂逅法國後期印象派和莫迪里阿尼的影子,也有來自百年前敦煌匠人筆下妙法莊嚴、靜觀自在的觀音之相。

Lot 1523

丁衍庸(1902-1978)

橘色仕女

1969 年

布面 油畫

91times60.5 cm.

◆ 發表

《新亞藝術》,1969年9月,圖版第3

《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繪畫藝術》,台北歷史博物館,台北,2003年8月,第152頁,編號A93

《體艷》,太活藝術空間,台北,2007年,第117頁

《丁衍庸油畫全集》,HATJE CANTZ,德國,2020年10月,第228頁,編號115

◆ 展出

ldquo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繪畫藝術rdquo,2003年8月5日至9月21日,台北歷史博物館,台北

◆ 來源

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2019年11月16日,Lot2012

現藏家購自上述拍賣會

RMB: 7,000,000-9,000,000

USD: 972,200-1,250,000

與林風眠、關良並稱為ldquo廣東三傑rdquo的丁衍庸,既是中國現代美術的教育家,集創作油畫、水墨、篆刻之大成的藝術家,也是促成東西方藝術對話的實踐者與開拓者,為眾多藝術創作者所景仰與學習之典範。 18歲便展露其藝術天賦的丁衍庸,受到廣東省保送,1920年至日本留學,在1921至1925年間,積極尋求現代化的時代,丁衍庸於東京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科學習。該校教師大多曾於巴黎留學,帶著藝術之都的薰陶歸國,積極將西方藝術精神傳授與學生,因此,當時的日本對西方藝術的開放與迎接的態度,使得這股新興的藝術思潮,瀰漫在社會與校園環境之中。受此影響的丁衍庸也正開啟他探索自我風格,建立藝術思想的新篇章。

Lot 1525

張恩利(b.1965)

盛宴4號

2000 年

布面 油畫

247.7times198.1cm.

◆ 發表

《張恩利: 人性,太人性的》,香格納畫廊、上海比翼藝術中心,上海,2004年,第31頁

《張恩利:人性》,K11藝術基金會,上海,2017年,第102頁

《張恩利》,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2020年,第50頁

◆ 展出

ldquo張恩利:會動的房間rdquo,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3月7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

RMB: 8,000,000-10,000,000

USD: 1,111,100-1,388,900

張恩利有非常清晰的自我演化體系,並且一直在自我演化體系中孕育新的作品,從九十年代初至今可分為五個階段:單人mdash群像mdash物mdash空間與痕跡mdash抽象。群像的創作時間約在1999年至2002年,共有三組作品,1《舞》系列,創作於2000年之前,2《吃》系列第一階段,創作於2000年,總共有四張,滿滿登登不留空,《盛宴4號》是該系列最後一張,也是唯一在二十年後又回到中國的一張。 3《吃》系列第二階段,創作於2000年至2002年,大概有六七張,留白較多,勾线為主。(尤永讀畫錄mdashmdash關於張恩利《盛宴4號》的往事與隨想,文/尤永。)

Lot 1528

賈藹力(b.1979)

燃燒的少年與赫拉克利特

2016年

布面 油畫

132times113 cm.

RMB: 3,500,000-4,500,000

USD: 486,100-625,000

1979年賈藹力出生於鴨綠江畔的東北城市丹東,2001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2006年研究生畢業後即廣受關注,次年來到北京便舉辦了第一次個展ldquo瘋景rdquo,那些如同末日預言般的作品畫面,也成為賈藹力作品中令人記憶深刻的個人符號和語言。策展人凱倫bull史密斯曾如此評價道,ldquo賈藹力的作品展現了一幅兼顧寰宇與塵埃的世界圖景,這不只是在藝術上獲得了成功,還被認為是改變中國新一代畫家的關鍵力量。

1529

韋嘉(b.1975)

白頭到老II

2008 年

布面 丙烯

240times190 cm.

◆ 發表

《韋嘉2004-2008》,星空間,北京,2008年,圖版第11頁

◆ 展出

ldquo韋嘉2004-2008rdquo,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星空間,北京

ldquo今夜突然下起小雪mdash1999年以來的中國年輕藝術家收藏案例①rdquo,2019年4月13日至2019年5月9日,Hi藝術中心,北京

RMB: 3,000,000-4,000,000

USD: 416,700-555,600

這一時期的韋嘉在畫面上告別了早前數年平塗風格,轉變為更加深沉內斂,更加著重筆觸的表現性,或靈動揮灑,或肌理堆迭,可謂張弛有度,預告了他即將往更具張力與表現性的繪畫方向前進。《白頭到老II》便是這一階段的高峰之作,少年的孤獨與勇敢、燦爛與荒涼、華麗與質樸,都在畫面裡一覽無遺。《白頭到老II》見證了韋嘉在繪畫上一次自然而堅定的轉變,他從製作感較強的圖飾風格漸漸往筆意更具有繪畫性的方向走去,其中涉及的顯然不只是技法、趣味和藝術取向,轉變背後的深層推力,是韋嘉作為藝術家的自覺,自覺地張開眼睛,真實地看見這個時代。而創作ldquo白頭到老rdquo這個系列的2008年,也見證了韋嘉人生中一次被動而無奈的轉變,面對ldquo白頭到老rdquo這一曾經的誓言與承諾,此刻只有封存在畫裡了。

Lot 1530

梁遠葦(b.1977)

雙聯繪畫2010-1(雙聯畫)

2010年

布面 油畫

250times300 cm.times2

◆ 發表

《金色筆記:梁遠葦》,北京公社,北京,2011年,第22頁至第29頁

《藝術論壇》夏季刊,2011年,美國,第349頁

《2019藝術長沙(上)mdash梁遠葦:一物》,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長沙,2019年,第86頁至第91頁

◆ 展出

ldquo金色筆記:梁遠葦rdquo,2010年11月13日至2011年1月13日,北京公社,北京

ldquo共同的現場:UCCA 15週年理事收藏展rdquo,2022年4月16日至8月7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RMB: 9,000,000-12,000,000

USD: 1,250,000-1,666,700

Lot 1531

王光樂(b.1976)

水磨石

2006 年

布面 丙烯

180times140 cm.

◆ 展出

ldquo形無形:中國抽象繪畫展rdquo,2006年12月3日至12月31日,一月當代畫廊,北京

RMB: 3,000,000-4,000,000

USD: 416,700-555,600

王光樂是中國觀念繪畫的代表藝術家,N12藝術團體的核心成員。很多人將其作品歸於抽象藝術的範疇,事實上理解王光樂的藝術,一個關鍵的要素是mdashmdash時間,他作品中最迷人、也是最極致的一點便是其中蘊含的觀念性。

本件《水磨石》創作於2006年,屬於該系列最成熟時期,較之早期水磨石深色系的選擇,這時期的水磨石採用了更為空靈的亮色,不僅使得畫面中的空間感更為微妙,也呼應了王光樂最新的白色系列創作,是一件承前啟後的重要作品。原本堅實的ldquo石rdquo則幻為通透感倍增的真空狀態,畫面中無數的點看似是抽象的,近看卻是超寫實的具象。一件ldquo水磨石rdquo作品從開始到完成往往要花費數月時間,因而數量不多,白色水磨石更是少之又少。畫中每一顆石子、石子與石子之間的疏密,彷彿被時間磨損掉的清晰的邊界、這些都經過了藝術家精心的安排和縝密的計劃,王光樂的《水磨石》是介於抽象與寫實之間、理性與感性交織的時間之相。

Lot 1536

郝量(b.1983)

竹骨谱(一组14件)

2009至2010 年

绢本 重彩

32times20 cm.times14

◆ 发表

《窠影记bull郝量》,寒舍空间,台北,2011年,第22页至第35页

《艺术界 LEAP》2012年 3月刊,ldquo郝量:水墨幻象/洪迈rdquo

《ldquo概念超越rdquo新工笔文献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2012 年,第80页至第83页

《幽邃之地:郝量》,观心亭,北京,2014年,第19页至第25页

◆ 著录

《东方艺术bull大家》,第267期,2012年,ldquo生命的本相/罗玛rdquo,第126页至第129页

《库艺术》,ldquo眼下所处的ldquo现代rdquo或ldquo当代rdquo总是蕴含着ldquo传统rdquo的mdash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专访rdquo

《典藏今艺术》第 248 期,ldquo郝量:水墨新秀体内的老灵魂 /吴树安rdquo

《ldquo消逝的rdquo屏风mdash灰色的狂欢节:2000 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13年,第391页

◆ 展出

ldquo无界mdash青年水墨艺术家作品邀请展rdquo,2011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

ldquo窠影记bull郝量个展rdquo,2011年12月1日至31日,寒舍空间,台北

ldquo概念超越mdash2012新工笔文献展rdquo,2012年7月11日至20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ldquo幽邃之地:郝量个展rdquo,2014年3月22日至4月20日,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ldquo内向bull超越mdash回向传统精神深处的现代性rdquo,2016年,台北

RMB: 3,000,000-4,000,000

USD: 416,700-555,600

Lot 1537

高瑀(b.1981)

這樣的夜晚我們該如何相愛

2009 年

布面 油畫

200times300 cm.

◆ 展出

ldquo節點:中國當代藝術新景象2010rdquo,2010年6月20日至8月31日,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北京

RMB: 1,600,000-2,000,000

USD: 222,200-277,800

高瑀作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代表,用飽滿的色彩與童趣畫面,為中國當代開闢出前所未有的鮮活語境,看似玩世不恭,實則揭示出我們在當下時代處境中的困境,對生活和世界進行解構和調侃。不管是深陷消費文化下認知失調的青年人,還是變化莫測不可端倪的世界格局,都被他以幽默的方式演繹出來,引發觀者深度的共鳴,也使他成為第一位作品在拍賣場上締造百萬以上佳績的80後藝術家。本場呈現的《這樣的夜晚我們該如何相愛》繪製於2009年,屬於高瑀ldquo熊貓系列rdquo的成熟之作。在這幅畫中,高瑀將自己的生活與幻想一同攪拌,深刻帶入個人心緒狀態,創造出了獨屬於他的ldquo高氏浪漫rdquo,也使本作極富感染力。

Lot 1538

王光樂(b.1976)

070811

2007 年

布面 丙烯

116times114 cm.

RMB: 1,000,000-1,500,000

USD: 138,900-208,300

作為N12藝術團體的創始人之一,王光樂2002年開始的ldquo水磨石rdquo和2006年開始的ldquo壽漆rdquo系列作品,不僅奠定他作為一位個體創作者的方向,也因為作品對時間的深入思考而成為中國70後年輕藝術家的重要代表之一。

《070811》在創作手法上脫胎於ldquo壽漆rdquo系列,靈感源於其福建家鄉的民間見聞mdashmdash刷壽漆。老人會提前準備好自己的棺材,並且每年都要為棺材刷一遍漆,直至去世入殮,漆的厚度象徵著時間的長度。通常王光樂會選用兩種色彩差異較大的丙烯,一層層地覆蓋迭壓,每層之間留下間隙,將時間以色帶的方式保留在畫布上。但在《070811》裡,他選擇用兩種不同質感的白色構成畫面,也不再刻意印下年輪般的刻度,而是留下三塊界限分明的白,令時間在畫面中相互滲透,一如曾經的故事與情感總在記憶里相互糅雜。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日场

Lot 1315

林風眠(1900-1991)

佛柳共晴柔

1977年

紙本 彩墨

68times66 cm.

◆ 來源

林風眠赴港前直接贈予米穀

米穀先生舊藏

中國嘉德,中國書畫(一),2005年9月10日,Lot 51

現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會

RMB: 2,500,000-3,500,000

USD: 373,100-522,400

《佛柳共晴柔》為林風眠贈送給米穀的留念之作,背後也記錄了一段令人感懷的師生之誼。米穀,原名朱祿慶、學名朱吾石,浙江海寧人,是上海著名漫畫家。 1934年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後入上海美專西洋畫系;1939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曾在延安魯藝漫畫研究班、美術工廠創作和工作,1946年開始 以ldquo米穀rdquo等筆名發表作品。解放戰爭期間,曾為上海、香港進步 報刊畫漫畫。歷任上海《解放日報》藝術組組長、編委,《漫畫》月刊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米穀曾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與林風眠有師生之誼。

Lot 1316

吳冠中(1919-2010)

早春

1980 年

紙本 水粉

52times39 cm.

◆ 發表

《吳冠中全集III》,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2007年8月,第174頁

◆ 來源

佳士得香港,中國二十世紀,2006年11月26日,Lot 215

現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會

RMB: 3,200,000-4,200,000

USD: 477,600-626,900

吳冠中創作於1980年的《早春》精準地呈現了他於同年發表關於的文章《關於抽像美》所提出的 ldquo抽像美是形式美的核心rdquo的理念。《早春》所表達的ldquo繪畫的意境rdquo是情境、物象,而又蘊含一種詩情畫意,能觀者有所感動。畫面中不見精雕細琢的風景陳述,而是以吳冠中最代表性的ldquo形式rdquo 表現力,也就是利用點、線、面、色彩等獨立美感的呈現,塑造了前景清澈碧綠的河水,中處數間灰瓦 白牆的屋舍以及後方春意正濃的竹林。而畫面上數點的橘色、粉紅和深綠色,看似漫不經心,其位置卻錯落有致,在灰色調的分佈中顯得更為奪目簡練的線條則表現草木枝條的形態,節奏尤為明快生動,也是吳冠中具代表性的表達方式。枝椏間見綠意,春燕已歸,納水鄉之景於紙間,得見江南雅淨之初春。

Lot 1317

趙無極(1921-2013)

無題

1981年

紙本 水彩

56times74 cm.

◆ 說明

本作品附藝術家親簽之作品保證書

◆ 來源

佳士得香港,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2005年5月29日,Lot 288 佳士得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2014年11月22 日,Lot 58

現藏家購自上述拍賣會

RMB: 2,200,000-3,200,000

USD: 328,400-477,600

若巴黎給予了趙無極跨文化碰撞而出的激情,數十年積累的書法功底則賦予藝術家運筆於虛實的無垠自由與靜思。創作於1981年的《無題》是藝術家紙本創作的代表。趙無極的八十年代逐漸趨向沉靜,似乎這片宇宙中,萬物逐漸歸於新的秩序。從布面轉向紙本,材料的變更也帶來了技法與心神的轉變,顏料之間濃淡輕重、筆勢緩急、 皴擦點染的節奏韻律,水彩、丙烯顏料透明的畫面效果,皆使每一筆成為落至紙面的步 步思量mdashmdash如趙所言,沒有草圖或預備稿的不知出路的畫面更令他激動。 ldquo空間的擴張、色彩的融合、形體的運動組合,在我的憂鬱中撞擊成大塊空寂的白色、安詳的藍色、令人絕望的紫色和桔黃色……rdquo在筆隨心動間,每一次創作也成為藝術家內觀自身、外觀自然的探尋和體悟。

再現百年中國社會劇變之下的人文情懷-「20世紀人物風情志特別專題」

在風雲激蕩的20世紀,藝術之命運也隨之沉浮起落。人物畫作為最能夠直接表現世像更迭的畫科,更是經歷了種種可歌可泣的奮鬥和曲折,驀然回首,百年間的人物題材繪畫也成為構建我們時代記憶的重要視覺資料。本次秋拍中國嘉德特別推出ldquo20世紀人物風情志rdquo專題,集納劉海粟、林風眠、孫宗慰、吳冠中、張蒨英、賀慕群、沙耆、程叢林等現當代藝術家的10件珍罕力作,追根溯源壯闊年代下人物個體的面貌與狀態,再現百年中國社會劇變之下的人文情懷。

中國人物畫在五代及唐達到高峰,自元呈衰落之勢,明清有了一定的發展,經清末民國的繼續探索,成為貢獻於中國美術史的最為重要的部分。 20世紀初葉在西學東漸的時代背景下,西畫的傳入對傳統中國人物畫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尤其是其嚴謹的ldquo寫真rdquo特點與中國ldquo講求中庸、重在寫意rdquo的審美標準形成鮮明對照之後,吸引了大批的藝術青年出國留洋,也造就了之後人物畫發展的多元面貌。

在20世紀藝術艱苦卓絕的現代轉型歷程中,人物畫始終圍繞著ldquo東方與西方rdquo、ldquo傳統與現代rdquo這兩大命題而發展,ldquo中學西用rdquo成為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史命。縱觀20世紀現代藝術流脈,ldquo改良派rdquo及ldquo調和派rdquo基本各佔半壁江山。

前者以徐悲鴻為首,積極引進西方藝術學院的人物畫教學方法,以素描、速寫以及古典油畫技巧為基礎。徐強調:畫之目的,曰ldquo惟妙惟肖rdquo。妙屬於美,肖屬於藝。故作物必須憑實寫,乃能惟肖。這種基於ldquo寫實主義rdquo的人物繪畫在ldquo救亡圖存rdquo的特殊年代,因質樸的彰顯時代風貌而領一時之先;後成ldquo徐蔣體系rdquo,更成為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肇始。作為徐悲鴻得意門生,張蒨英1935年的《自畫像》展現了新世代女性的覺醒與力量,孫宗慰《蒙藏人民歌舞圖》將敦煌人物造型方法融於油畫,展現異域熱烈風情的同時,開闢出獨特的平衡之道。沙耆《比國寫影mdash評論家Stephane Rey夫人像》取歐洲百年油畫精粹,輔以個性強烈的色彩語言,是其留歐十年間最精彩的人物肖像之一。

而作為ldquo調和派rdquo旗手的劉海粟和林風眠,雖都是將傳統水墨、書法寫意精神和西方印象派、表現主義等相結合,化生出具有強烈現代色彩和生命情致的作品,又各具面貌。劉海粟《上海廟會》是其60年代油畫成熟期裡的代表作,人物眾多筆力雄健,也代表了當時主流之外的另外一種典型樣式,是其承前啟後的關鍵性力作,對於創見完整的20世紀中國油畫史的結構至關重要。林風眠《南方》作於1970年代,調和了法國印象主義、原始主義的色彩和中國傳統水墨的韻味,寧靜悠遠的詩意之境別具一格。其傑出門生吳冠中則將畫意融入新世代的藏民人物,創作出其生涯尺幅最大的人物畫《格桑花兒開》,堪稱填補了60年代中國人物油畫史之空白。

及至世紀末,遊曳於中德文化之間的程叢林以80年代之人物群像力作《華工船》回望華人百年奮鬥血淚史,重新將藝術表現與民族精神進行了歷史性的聯繫與思考,以史為鑑,筆刻美術史豐碑,震撼人心。這些藝術家在藝術信仰與社會流變之間,展現出藝術強大的精神張力。他們以ldquo寫人rdquo入題,賦寫情志,通過ldquo時人時貌rdquo,以具有革新意味的藝術語言,完成了自我與時代的血脈連契,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觀看中國歷史、反察當下的獨一無二的圖像式路徑。

Lot 1554

林風眠(1900-1991)

南方

1970 年代

紙本 彩墨

40times49 cm.

◆ 發表

《亞洲藝術》,亞洲藝術出版,香港,1979年,第133頁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mdash林風眠》,錦繡文化出版社,台北,1993年,第169頁

《林風眠全集bull下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1994年,第137至第138頁

《林風眠之路mdash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杭州,1999年,第275頁

《林風眠的世界》,民生報發行中心,台北,2000年,第73頁

《林風眠全集叁》,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14年,第12頁

◆ 展出

《林风眠之路mdashmdash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1999年11月,上海美术馆,上海

◆ 來源

王良福先生舊藏

RMB: 2,000,000-3,000,000

USD: 277,800-416,700

1977年,晚年飽經風霜的林風眠獲准出國探親,隨後在香港定居,創作條件的改善使得耄耋之齡的他情感表達更加自由,內在的壓抑得到了充分釋放。此時先生在已成熟的藝術模式中進行再創造、表現與突破,開啟了他藝術人生中的第二個黃金時期。直至1991年病逝,這十餘年期間他始終埋頭創作,衰年變法,畫風豁然轉變,賦色更濃艷熱烈,筆觸也更霸悍灑脫,行筆老辣粗獷。

Lot 1557

吳冠中(1919-2010)

格桑花兒開

1961年

布面 油畫

156times82cm.

◆ 說明

原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本拍品與中國嘉德2019年秋季拍賣會Lot2015《雞冠花》、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Lot2129《夫人朱碧琴畫像》源自上述同一來源,《雞冠花》與《夫人朱碧琴畫像》現已收錄於《吳冠中全集》。

RMB: 5,000,000-8,000,000

USD: 694,400-1,111,100

西藏題材這個20世紀的審美富礦,成就了20世紀一批重要藝術家,從董希文、吳冠中等前輩,到陳丹青、陳逸飛、周春芽等當代大家,西藏的人文和精神上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總能從各個角度給與藝術家靈感與啟示,帶來驚豔的藝術突破。

而追溯這股ldquo西藏熱rdquo的起承轉合,1961年董希文、吳冠中和邵晶坤三人的西藏寫生是無法繞開的。這次原本不起眼的ldquo組織任務rdquo用大量作品將西藏大地生動自然的人文風情帶回內地,並藉由次年3月全國美協舉辦的ldquo西藏寫生畫展rdquo轟動全國,成為中國油畫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關於油畫民族化的藝術實踐事件。

西藏之行對吳冠中個人藝術生涯同樣影響重大,他不僅於此行中完善了個人藝術方法論,並獻上了生涯最精彩的人物創作。本場呈現《格桑花兒開》、《康巴漢子》和《草原牧歌》三件極其難得的吳冠中西藏題材創作,合璧再現上世紀60年代吳冠中以油畫家登上現代中國畫壇時的氣度和麵貌。三件作品飽含跨時代的非凡藝術價值,其中《格桑花兒開》更是藝術家生涯尺幅最大,獨一無二的美術館級人物油畫代表,也是梳理中國20世紀人物畫線索的關鍵支點,重要性不同凡響,乃吳氏藏家可遇不可求之購藏良機。

Lot 1558

吳冠中(1919-2010)

康巴漢子

1961年

布面 油畫

53times79 cm.

說明

原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本拍品與中國嘉德2019年秋季拍賣會Lot2015《雞冠花》、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Lot2129《夫人朱碧琴畫像》源自上述同一來源,《雞冠花》與《夫人朱碧琴畫像》現已收錄於《吳冠中全集》。

RMB: 2,000,000-3,000,000

USD: 277,800-416,700

Lot 1559

吳冠中(1919-2010)

草原牧歌

1961年

布面 油畫

40.5times72.5 cm.

◆ 說明

原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本拍品與中國嘉德2019年秋季拍賣會Lot2015《雞冠花》、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Lot2129《夫人朱碧琴畫像》源自上述同一來源,《雞冠花》與《夫人朱碧琴畫像》現已收錄於《吳冠中全集》。

RMB: 2,200,000-3,200,000

USD: 305,600-444,400

再探抽象表現藝術之經典代表作

Lot 1568

王懷慶(b.1944)


1998年

布面 油畫

200times165 cm.

◆ 發表

《王懷慶畫集》,大未來畫廊,台北,1999年,第31頁

《王懷慶專集》,2004年,第109頁

《王懷慶mdash天工開物》,香港仁畫廊,2005年,圖版第84

《王懷慶》,大未來畫廊,台北,2007年,第80頁

《走出故園mdash王懷慶作品選》,西班牙Ediciones Poligrafa出版社、美國西雅圖藝術博物館,2010年,第181頁

《一生萬mdash王懷慶藝術展》,台北美術館,台北,2012年,第69頁

◆ 展出

ldquo王懷慶個展rdquo,1999年,大未來畫廊,台北

ldquo王懷慶藝術展rdquo,2007年12月4日至12日,上海美術館,上海

ldquo天工開物bull王懷慶藝術展rdquo,2008年1月30日至2月24 日 ,廣東美術館,廣州

ldquo一生萬mdash王懷慶藝術展rdquo,2012年6月16日至8月5日,台北美術館,台北

RMB: 6,000,000-8,000,000

USD: 833,300-1,111,100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轉折期,前衛藝術家在此期間重新開啟了對於形式語言的探索,王懷慶即為當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1985年,王懷慶赴黃山參加全國油畫藝術研討會後,又到紹興魯迅故居拜訪。在遊覽 ldquo百草園rdquo時,他不經意間對江南水鄉中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築產生了強烈印象,繼而激發了他從關注敘事的內容描繪到強調對象視覺構成的轉變。此後王懷慶不斷嘗試將立體的物象平面化,以墨黑的簡筆,融合些許變形,並將背景放空,將對象抽離於其原本現實所處的環境,讓個體產生一種若有自發的生命與個性,成為當時藝術一創舉。隨著鑽研漸深,他完成了一系列精彩的作品,於 1998年完成的《門》,即是王懷慶90年代創作成熟期的逸品傑作。

Lot 1569

刁德謙(b.1943)

對巴尼特bull紐曼繪畫的比例解構

2019年

布面 丙烯

199times336 cm.

RMB: 1,500,000-2,000,000

USD: 208,300-277,800

刁德謙既是位抽象藝術家,也是位哲學家,特殊的身份與經歷成為其創作的論題,六歲移居香港,十二歲遷居紐約,早慧的他自60年代末即開始從事藝術創作,親身投入美國當時風起雲湧的抽象浪潮中。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時代背景之下,藝術家們不斷重新思索何為藝術,積極探求突破創作框架的表達方式,催生了以紐約為中心的藝術運動mdashmdash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爾後盛行了20年,代表藝術家包含:傑克遜bull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德bull庫寧(Willem De Kooning)、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巴內特bull紐曼(Barnett Newman)等藝術家。

刁德謙的創作從精神性出發,正好迎上這股抽象表現的風潮,很快就展露頭角,受到藝術界的高度關注與推崇,成為紐約藝術圈的討論對象,登上其創作生涯的第一段高峰。其藝術成就也受眾多藝術機構的青睞與收藏,包含:惠特尼美術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及香港M+博物館等。刁德謙於藝術的耕耘,使之成為二十世紀後半葉,極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美籍華裔抽象藝術家。

拍賣時程。

更多資訊詳見中国嘉德官方網站:https://www.cguardian.com/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