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萬華已有百年歷史的青雲閣,在103年遭不肖業者強制拆除又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奔走下,與文化局合作勒令停止拆除作業後,青雲閣在建築師與文史工作者的努力考證下,終於又恢復原本華麗面貌。
日本時期青雲閣的華麗風貌
青雲閣位處萬華「凹斗仔」,是自日本時期開始營業的知名風化區,這裡妓樓、藝旦間與茶酒館林立,更是那個年代政商民流夜間聚集的地方。而如今被修復重建的三層樓建築「青雲閣」,在日本時期被稱為「和泉樓」,一直到1997年台灣政府廢置娼妓政策之前,這裡一直萬華地區風月繁華的著名場域。也因它風花雪月的歷史背景,因此從文史資料中的照片,可以看見整棟建築採取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設計,包含建築外觀上的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還有氣派的貝殼、洋蔥形式窗緣,都是如今現有古蹟中,少見的建築設計。
2004年青雲閣經業者強制拆遷,又從文史工作者極力搶修後,根據負責重建的建築師胡宗雄所敘,當年的被強制拆遷的3層樓建築體險些夷為平地,僅剩下大量的建築殘骸和單層完整建築。也因為當時緊急停止拆除計畫,因此可以看到目前青雲閤一樓的磨石子地板仍被完全保留。
參考大量史料修復
有鑑於當時現場狀況是無法辨識的,在修復過程,進行初步歷史調查,靠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提供的歷史資料,以類似考古方式,加上現場清理出的遺構殘骸,使用史料照片與電腦模擬技術,拼湊出有可能的原樣、推論建築樣貌與高度。
兩層樓變三層樓建築?
胡宗雄建築師在受訪時表示,根據過往登記資料,青雲閣被登記為樓高2層的歷史建築,但經過多方文史工作者提供的文獻顯示,推估應為三層樓高的建築才是。「目前的外觀是根據文史工作者提供的史料,修復外觀,雖然從登記資料顯示當時的青雲閤是登記2層樓的建築,但後來根據史料研究,覺得應該是三層樓的建築,因此使用後續考古的資料,重建三層樓的外觀。」胡宗雄道。
邀請當年匠工重出江湖參與修復工程
青雲閣從外觀中,可以看見許多日本年代末期於建築工法上常見的泥作立體裝飾,於是修復團隊也找回日本時期就為西區製作裝飾的郭匠師耆老,以口述當年設計的想法,尤修復團隊傳承當時的施作手法,並以翻模的方式,以立建的手法,根據現場的文史,歷經2、30個試做的手法,還原建築外觀的模樣,並對比現場殘留的遺構,進行修復與重建。
青雲閣變身萬華藝展場域
歷經8年的修復時間,如今浴火重生的青雲閣,也在策展團隊的協助之下,搖身一變變成萬華地區的藝文展覽場域。也希望重建青雲閤當時人聲鼎沸的風華,於是在一樓與調酒廠商WAT合作為期四天的快閃店,並以「青雲閣」為名,推出同名調酒。
二樓空間目前規劃成藝文展間,邀請藝術家使用青雲閤遺構為意境,延伸出「靈魂記憶」議題,設計相關藝術品,用遺構的碎片,當作承載過往故事的載體。
董陽孜老師墨寶驚現青雲閣
走進青雲閣一樓,大多仍保有當年建築的風貌,在空間上也有幾處看點,包含右手邊的紅磚牆,是利用建築物當時的遺構紅磚,重新清洗後重砌,以恢復建築的肌理。同時也可以在一樓上看到董陽孜老師專門替青雲閤提字的墨寶,如今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青雲閣的歷史,現場也使用數位資訊的方式,以QR code掃出青雲閤當時的歷史文獻與使用面貌,讓青雲閣從過往的風月場所,搖身一變成為以藝術為本的展藝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