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分享我在國外遭遇「言語性騷擾」的經驗,目的在於提醒讀者,當身處異國,面對這類情況時,該如何應對與處理。
不論文化背景如何,當我們感到不舒服時,對方都應該尊重我們的個人界限。同時,我們隨時都需要保持警惕,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
溫馨的寄宿起點
這次在加拿大的寄宿生活(Homestay)一開始非常幸運。我的寄宿家庭由 81 歲的 Home 媽與 78 歲的 Home 爸經營,他們已接待學生 20 年,而我正是第 263 位學生,其中九成來自臺灣。
居住環境非常舒適,家中有玻璃屋設計的客廳和綠意盎然的後院。相比於之前在都柏林(Dublin)遊學時的住宿,這次住的是單人房,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此外,Home 爸每週二會幫忙打掃房間,並更換床單和浴巾。
飲食方面,早餐可以自取廚房的食材,午餐則備有食物袋,包括三明治、水果、餅乾與果汁,方便帶到學校享用;晚餐則與家人一起用餐,菜色直到一個半月後才有重複,讓我既滿足又適應。
交通也很便利,從家到市中心的學校車程約 40-50 分鐘,且家與學校的公車站都是首發站,每次出門都能坐下,不需要轉車,這讓我能利用車程背單字或複習筆記,減少了奔波的疲憊感。
更令人感動的是,Home 家的成員都非常友善。晚餐時,大家會分享一天的生活點滴,討論文化差異、人生觀以及政治議題。
他們的女兒曾因我的電腦送修而借我她的電腦,還邀請我參加朋友的音樂表演;她的男友則是一名廚師,會在晚餐時特別準備我喜歡的菜色。這樣的互動讓我覺得被真心接納,也讓遊學時光充滿溫暖。
包裝成「開放態度」的性騷擾
然而,在整體愉快的生活中,偶爾仍有讓人感到不適的時刻。例如,Home 爸初期常與我分享有趣的往事,但隨著相處的時間拉長,話題逐漸越界。
某次在我取餐時,他提到自己 70 歲時,曾有位 21 歲的臺灣女生喜歡他,甚至請求親吻,但被他拒絕了。接著,他又提及:「Home 媽跟我的性事不合,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只好每天喝酒。」
起初,我試圖用玩笑帶過,回應道:「那個女生怎麼了?怎麼會喜歡 70 歲的人?」但當他話題進一步變得私密時,我嚴肅地表示:「這是你們的私事,為什麼要跟我說?你應該和你老婆討論。」然而,他似乎未將我的不適放在心上,反而表示因為信任我,才願意傾訴。
代辦公司在得知情況後表示,以往從未有學生反映過類似問題,或許因為外國人尺度較開放,建議我直接表達不適的感受,並認為外國人能接受並調整。當時家中只有我一位學生入住,我只能盡量避免與他單獨共處,並對涉及性別的話題採取裝作聽不懂或不接話的方式。
嚴正警告、劃清界限
事情進一步升溫是在某次 Home 媽住院期間,家中只剩下我和 Home 爸。他突然對我說:「我喜歡你紅紅的嘴唇!」「你可以到我房間吹冷氣!」「我去你房間教你英文!」這些言語讓我驚覺他的行為已構成性騷擾。
我當即起身離開,並嚴肅地警告他:「剛剛的對話我錄音了,我會放給你老婆聽。」他聽後,竟然笑了出來,裝作一副很害怕的樣子。
由於我和 Home 爸媽的房間位於同一樓層,即便樓下有其他家人,我仍格外謹慎。當晚,我再三確認房門已鎖上,並準備一些物品放在木地板上,這樣萬一發生意外,便能發出巨響提醒樓下的人。幸運的是,那一晚我平安度過。
代辦公司擔心我的安危,提出可以打電話給 Home 家施加壓力,但我婉拒了。當時我擔心 Home 爸會因此惱羞成怒,或是其他家庭成員會對我的說法產生懷疑。在那種情況下,遠在臺灣的代辦公司無法直接幫助我,我只能依靠自己處理。
隔天放學回家,隨著越接近家門口,內心的恐懼與焦慮不斷攀升,步伐也變得沉重。然而,一進家門便看到 Home 媽坐在客廳,說她受不了醫院,選擇提前回家。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激動地對她說:「真的很開心看到你回家!」
此後,Home 爸似乎察覺到我的態度變得冷淡,曾主動道歉說:「那天我喝多了,不該說那些話。我希望你不要認為我是壞人。」我則回應道:「我很喜歡你們家每個人,但我無法理解你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不適當的行為。我對你感到非常失望。」
接下來的那段時間裡,Home 爸不再提起讓人不適的話題,但偶爾仍會問:「你還覺得我是壞人嗎?」「為什麼 Home 媽回房間後,你就會離開客廳,是不想和我單獨相處嗎?」對此,我總是直言:「對,你有時候是(壞人)。」「對,我就是不想。」
確認 Home 爸對我進行言語性騷擾的時間,是在我住進寄宿家庭兩個月後,恰逢 Home 媽住院的那天晚上。後來,由於行動不便,她需要長時間待在家中,而 Home 爸也因此必須隨時陪伴照顧她。這讓我確認自己已無人身安全上的疑慮,於是決定繼續住下來。
此後,Home 爸鮮少再提及相關話題,即使偶爾冒犯一次,我都會明確表達不悅,他便會立即轉移話題,之後也未再發生類似情況。
面對性騷擾的 4 點應對建議
針對這次事件,我想分享 4 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第一,保持冷靜,並及時告知信任的代辦公司。
人在國外,人生地不熟,遇到這樣的情況難免又氣又慌,但首要是確保人身安全。
當時,我評估家中還有其他成員,木造房屋隔音不佳,且踩踏會發出聲音,再加上直覺認為 Home 爸應不至於做出太出格的行為,因此選擇先冷靜下來。
此外,早在前兩次不適對話後,我就將情況告知代辦公司,一方面尋求幫助,另一方面也讓他們了解情況,以便必要時提供協助。
第二,留意對方是否在測試你的底線。
過去的工作經歷讓我學會如何識別和應對不適的氛圍。當發現對方言行令我感到不對勁時,我會先嘗試委婉地拒絕。這不僅是為了避免正面衝突或激化矛盾,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在未來的互動中,能夠保持安全與掌控權,從而有效減少潛在的風險。
Home 爸第一次提及臺灣女生時,我以玩笑回應:「那個 21 歲的臺灣女生怎麼了,怎麼會喜歡 70 歲的人?」這樣的反應雖帶有輕鬆的語氣,但其實是我間接表達立場,傳遞出我不會接受不恰當的言論或行為的訊息。
第二次當他提到與妻子的私事時,我已明確感受到越界,於是採取了裝聽不懂、不接話的方式,盡量避免與他單獨相處,降低自己所處的危險性。
第三,文化差異不應成為越界的藉口。
在西方國家,性騷擾議題受到更大的重視,因此當遭遇騷擾時,直接表達立場是至關重要的。
文化差異的確會影響行為和理解,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越界行為視而不見。相反,正因為文化差異,尊重彼此的界限更顯重要。
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無論身處何種文化背景,保持對他人尊嚴的尊重與自我界限的保護,是基本的共識,並且應該懂得調整自己的行為,確保不對他人造成不適。
第四,只有你最了解自己該如何處理當下情況。
從都柏林到溫哥華(Vancouver),我聽過許多朋友分享他們在寄宿家庭中的經歷,其中不少都充滿了困擾。當初,我自認為是幸運的,因為寄宿家庭的條件尚算不錯,且一開始的相處也相對融洽。
儘管後來遭遇了問題,最終我仍決定繼續住下來。但這並不代表我在容忍不當行為,而是基於一個現實的考量──我相信,在能夠掌握安全的前提下,搬家所帶來的適應壓力和新的問題,可能會比我現在面對的情況更加複雜。
相較於搬家,繼續住下來對我的學習和生活干擾會更小。而這樣的選擇也讓我明白,在異國他鄉,沒有誰能比自己更了解當下的情境,也唯有自己能夠做出最合適的決定,來應對眼前的挑戰。
無論如何,自身安全永遠最重要
雖然最後我選擇繼續住下來,但坦白說,對當時的我而言,仍沒有足夠勇氣向 Home 媽或他們的女兒提及 Home 爸的性騷擾行為。
不過,為了避免未來其他學生遭遇同樣情況,回臺北後,我寫了一封信給他們的女兒,誠實地敘述事件經過,希望她與 Home 媽能協助改善 Home 爸的行為。此外,我再次聯繫代辦公司,確保此事能夠與 Home 媽充分溝通。
這是 Home 爸女兒所回覆的訊息。圖/Naomi Ku 提供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大家,無論如何,自身安全永遠是首要考量。遇到類似情況時,請冷靜分析,善用身邊的資源與協助。人在國外,可能孤身一人,但請記住,你並不孤單。
【延伸閱讀】
●性騷擾受害者的困境:道理誰都懂,為何我們還是「被沈默」?
●「誇你是亞洲美女,你還大發脾氣?!」──我在法國遇到職場性騷擾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