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
電子發票推行多年,民眾已逐漸習慣將發票存入載具,並透過APP對獎。然而,最近有網友在PTT發文,質疑「載具」這個詞原本是工程師的技術用語,卻被直接搬到收銀機介面,導致收銀員也照著講,甚至讓外國旅客感到困惑,話題引發熱烈討論。此外,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APP的設計也被網友吐槽,直言不夠直覺,讓不少人多年來被誤導,掀起一波熱議。
有網友在論壇PTT指出,「載具」這個詞過於籠統,例如「無人載具」指的是自動駕駛車輛,而「電子發票載具」則是存放發票的數位工具,兩者完全不同,容易讓人誤解。原PO更舉例,這就像把所有YouBike都叫做交通工具,讓使用者無法直接聯想到用途。也有網友認為,電子發票推廣速度較慢,部分原因正是「載具」這個詞不夠直觀,而「手機條碼」又聯想不到載具。
此外,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APP的介面設計也被網友點名批評。有網友發現,登入時需輸入「手機號碼」與「驗證碼」,而它說的驗證碼其實就是「密碼」,這種不直覺的設計讓許多使用者感到困惑,直言,「密碼就密碼,為什麼要寫驗證碼」。還有網友指出,APP的歡迎頁面上有幾個圓圈內寫著文字,看起來像按鈕,結果卻是純裝飾,導致不少人多年來習慣性點擊,直到看到討論才驚覺「這根本不能按!」。
這場討論在網路上迅速延燒,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誤解經驗」,甚至有人開玩笑表示:「按了五年才發現這不是按鈕,心情複雜。」也有人認為,這類政府推出的APP應該更注重使用者體驗,而不是讓使用者「自行摸索」。這起事件再次凸顯了政府數位化服務的改善空間,讓人期待未來能有更友善的設計與用詞,提升民眾使用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