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朝琴/綜合報導
臺灣學生今年參加國際科學競賽再下一城,突尼西亞國際工程與科技節成績今(27)日揭曉,臺灣學生代表團傳回捷報,全球32個國家220件作品共同角逐,我國代表隊4件作品囊括1金2銀1銅,勇奪傲人成績。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表示,突尼西亞國際工程與科技節(I-FEST2) 是非洲最大型的國際科學展覽會,3月21日至26日於突尼西亞麥地那辦理,包括法國、捷克、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約旦、土耳其、巴西、馬來西亞、南非等全球32個國家220件作品參賽。臺灣科教館從「2025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TISF)」選拔出4件作品代表我國參加。
科教館長劉火欽表示,近4年臺灣皆有選派代表團到突尼西亞參賽,在國際情勢壓力下今年尤為艱難,所幸臺灣代表隊努力不懈,繳出1金2銀1銅,所有作品皆獲獎,展現臺灣學生科學研究實力。
劉火欽提到,主辦單位特別頒發合作夥伴獎(Partnership Award)給科教館,顯示我國政治情勢艱難,國際仍透過軟實力發光發熱。科教館也在I-FEST2設立獎項,提供2件作品參加2026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期許雙方未來持續進行科學研究交流。
臺南市私立德光高級中學的畢業團隊,包括成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詹侑霖、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陳仕閎、成大化工學系柯兆恒3人,以《3-氨基苯硼酸修飾的奈米纖維素與二硫化物交聯製成的核酸奈米水膠在抗癌藥物載體的應用》榮獲大會金牌獎,更入選年度TOP 10。
金牌團隊同學們關注治療癌症時經常會影響患者生活的副作用,故以改善癌症藥物的載體出發,想讓這個載體能夠不傷害到健康的細胞,以降低副作用的產生;他們選擇天然的水果,以期提高與身體的相容性,並減輕金錢的負擔。
這項研究最後使用火龍果的核酸來當作載體的主要組成構造,並成功獲得一個具有標靶性的藥物載體。同學也進一步嘗試將「鋅離子」取代常見的癌症藥物(DOX),想藉由一些細胞內部的反應機制殺死癌細胞,結果顯示比二硫化物的標靶效果更好,且能減少使用藥物造成的風險,提供癌症治療一個替代的方案。
北市麗山高中許弘毅拿下銀牌獎,其作品《關於Repunit數列之餘數性質探討》探討Repunit數列及其推展數列的餘數循環特性,研究者給出一些規律,也得到循環節及不循環節長度的一些規則;評審認為研究對於要探討的目標,能完整的呈現,是很不錯的作品。
北一女中陳品安、吳念穎2位女學生作品同獲銀牌殊榮,她們的作品《探討在秀麗隱桿線蟲中IFE-1經由sRNA路徑 對於精子生成機制的影響》探討線蟲精子生成中的 sRNA 調控機制,探索 26G sRNA 在精子發育中的關鍵角色。未來,可進一步研究這種可促進基因表現的 sRNA 調控機制,深入理解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對不孕症等問題提出解方。
來自宜蘭縣立國華國中團隊,現就讀北一女中的穆亭昕、洪子晴、邱量3人,以《親疏有別-水滴在親疏交錯界面之運動現象探討》獲大會銅牌獎。她們以水滴藉由板材的附著力懸掛在底板下進行運動的懸吊水滴(Pendant Droplet)作為主題,發現在 0~17°的角度範圍內,親疏交錯介面和振動會導致懸吊水滴向上爬坡的有趣現象。
她們最終更整理出使水滴能夠進行直線運動、圓周運動、直角轉彎以及爬坡等液滴運動的原理,發現控制水滴運動的新方法。評審認為同學們做了相當仔細的觀察及記錄,所建立的模型,在物理分析與機制的探討方面皆能有很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