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鳳山社大推廣寺廟傳統藝術 學生大開眼界

太報

更新於 2021年11月22日14:18 • 發布於 2021年11月22日11:54 • 施書瑜

剪黏工藝師林秉賢早期從事醫療用品設計,平時熱愛宮廟文化與傳統藝術,進而拜師學藝,一頭栽進剪黏的世界,他的創作不僅跳脫傳統更是無極限,連杯碗、酒瓶甚至是蚵殼都是他揮灑創意的素材,現在他任教鳳山社區大學、前鎮高中等學校,帶學生體驗台灣工藝之美。

鳳山社區大學傳統工藝課程走入校園,為保留豐富文化資產並推廣傳統工藝,透過各項特色課程帶學生大開眼界,並傳承台灣傳統工藝之美!(圖/高雄市教育局)
鳳山社區大學傳統工藝課程走入校園,為保留豐富文化資產並推廣傳統工藝,透過各項特色課程帶學生大開眼界,並傳承台灣傳統工藝之美!(圖/高雄市教育局)

所謂的剪黏工藝顧名思義就是剪了再黏,傳統的講究作法是將瓷片、玻璃裁剪成型,再黏貼到水泥粗胚表面,這些工藝多用於寺廟裝飾,常見於台灣建築尤其是寺廟興建、屋頂修復及壁堵的裝飾,也因為費時耗工,這項工藝逐漸式微。

林秉賢說,剪黏不該設限,應該是任何材料都能拿來創作才對,所以連杯碗、酒瓶與蚵殼都能進行創作,經過他的巧思與新工法,這些東西有了新面貌,他的剪黏工藝不只是傳承新生命,也發揮實驗精神,他的作品更深受收藏家青睞。

許多學校像是前鎮高中、海青商工、鳳西國小美術班等都邀請林秉賢到校園推廣剪黏,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次到國小進行剪黏講座與實作,一位三年級的小朋友童言童語的說「老師是天庭來的」,但教剪水滴花瓣,小朋友卻一直剪出許多問號與星星的,最後作品落款名為「?花」,林秉賢回憶當時,則是哭笑不得的說,「老師我才滿頭問號吧」。

高雄市教育局協助鳳山社區大學傳統工藝課程走入校園,為保留豐富文化資產並推廣傳統工藝,透過各項特色課程帶學生大開眼界,並傳承台灣傳統工藝之美!由寺廟傳統剪黏工藝師林秉賢開辦的文資小學堂,將老藝術注入新工法,由於難得一見,學生趨之若鶩。

除了林秉賢的剪黏工藝,竹編工藝講師陳詠笙、李冠霆、黃泓銘,也受邀到福誠高中教學竹編工藝, 鳳山社大推廣傳統工藝,試圖改變傳統文化沒落的困境,加深社會關注傳統藝術的重要,台灣傳統工藝走入校園,讓學生從小認識台灣傳統工藝文化,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了解台灣的文化藝術之美。

更多太報報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