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客家人會釀糯米酒,過去主要給坐月子的女性補身子,用來彌補生產所耗去的體力,讓產後的身體盡早恢復健康,所以又稱為娘酒,這種用糙糯米為原材料所製成的是黃酒,屏東內埔鄉有業者改良為清酒,再加上紅麴的營養與色澤,讓娘酒更加有喜氣。
用熱水沖,以糯米、客家酒餅和紅麴米所釀的糯米酒,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勾起思念的記憶。
生技公司業者 陳麗萍:「阿婆做的粄,以及我們所有的客家的甜食,我就想到那種味道,到現在都不會忘記。」
「報喜,以前是(麻油)雞酒,只能吃一餐不能隔夜。」
陳麗萍表示客家女子坐月子時,就用黃酒煮雞補身體,現在改良後的酒,除了煮雞吃之外,還能拌油飯或是做甜點,再加上文化的包裝,讓後輩能認識客家報喜的文化。
生技公司業者 陳麗萍:「不管男女,現在是少子化,家裡有這樣的喜事,和大家分享是件快樂的事。」
陳麗萍說我們的文化從哪裡來,可從生活的用品及習俗得知,產品以文化來釀酒,所釀出來的也是甜蜜的回憶。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開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