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疾病診斷需使用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據調查,兩項檢查現行至少要等待一個月,醫事放射師公會日前呼籲放寬醫院外的醫療機構如健檢中心、診所也可設置CT或MRI,讓有需求者能與自費健檢分流,加速疾病診斷,衛福部昨召開會議,因無共識,決議再研議。
受限於游離輻射防護法規定,CT、MRI目前僅能設於大型醫療院所。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杜俊元日前呼籲衛福部應讓基層診所也能設置CT、MRI,讓有需求的患者能及時診斷。
衛福部昨召開會議研議是否放寬,但最後遭反對,杜俊元表示,部分團體考量醫院放射師人力吃緊,恐讓人才流至診所,再者是放寬後恐讓群體輻射劑量增加。他不認同群體輻射劑量會增加,若檢查皆按標準,在醫院執行也會增加輻射量。
不過國內放射師人力確實吃緊,據統計全台執業登記放射師約七千三百多位,但通過國考的放射師多達一點二萬人,放射師不願執業,最大的推力為薪資環境,放射師的起薪僅三萬多,有會員感嘆「不如去鼎泰豐」。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支持診所設置CT、MRI執行自費業務,若僅執行健保業務,CT、MRI每次檢驗檢查的給付高,恐會影響西醫基層的健保總額。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會議雖無共識,但將持續蒐集意見,並改善放射師執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