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媒體、大通路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今市場口味走向分眾、多元,各大品牌經營社群、做垂直電商,甚至發NFT(非同質化代幣),都是要經營屬於自己的「鐵粉」。在音樂產業的變化尤其明顯,從近年金曲獎入圍、得獎名單觀察,除了大眾都很熟悉的主流歌手,也能看到「草東沒有派對」、「血肉果汁機」等樂團身影,市場口味走向分眾。
背後的重要推手是音樂平台StreetVoice的母公司中子創新,人稱Landy的執行長張培仁表示,今年金曲獎所有入圍的歌手,粗估有70%曾經在StreetVoice發表過作品。
金曲獎只是縮影,張培仁所看見的,是台灣音樂產業的巨大轉變,背後關鍵並非科技、商業模式,而是文化與生活,這些變化,讓台灣的音樂產業與國際市場更靠近。
從分享創作,到社群成形
智慧型手機問世前,唱片公司握有誰可以當明星、哪首歌曲能被發行的生殺大權,而媒體傳播的管道有限,所有人在電視、廣播上所聽到的內容都相同,但智慧型手機問世後,搜尋、發表內容的方式變多,大眾欣賞音樂的方式走向分眾。
在此背景下,StreetVoice扮演的角色非常關鍵。它是亞洲最大線上創作音樂分享平台,2005年成立之時,核心理念就是瞄準「創作者經濟」,打造孵化創作者的平台。音樂人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聽眾也能追蹤歌手、針對作品留言評論。
創作者能上傳作品的平台選擇很多,StreetVoice的優勢在於只專注在音樂內容上,因此可以精準的匯集喜歡音樂的聽眾,目前StreetVoice會員數達到150萬、月活躍用戶突破50萬,這裡既是音樂的實驗場,更是讓新人被看見的重要平台,逐步形成了音樂「社群」。
張培仁認為,「音樂的功能,是傳播世代認同,並聚攏這個世代的人」。過去由唱片公司餵養內容給聽眾的Top down(由上而下)模式已經瓦解,現在則變成Bottom up(由下而上)的模式,創作者先找到一群死忠鐵粉,再由這群人向外推薦、擴散。
多元的線上、線下場景互相結合,替音樂人賦能
但,光靠一個StreetVoice是不夠的,StreetVoice在15年前剛開站時,一位音樂人要在站上獲得1000位粉絲,平均需要花費132個月(11年),也就是絕大多數的人都達不到,然而到了2021年,新人要獲得1000位粉絲,平均只需要三個月。
這樣的差距是因為StreetVoice開始製作每日歌單,中子創新事業發展經理劉耀中說,內部會透過產業標準的篩選機制,推薦新音樂給用戶,此外還有排行榜功能,只要有上榜的創作者,就有更大的程度會被聽見。
更重要的是,中子創新打造出了場景、社群,替創作者賦能。中子旗下還有簡單生活節(Simple Life)、餐飲品牌好丘、台灣最大的Live House Legacy、數位發行服務平台派歌(Packer)、藝人經紀代理品牌本色跟水晶共振等品牌。
張培仁說,會依照音樂人發展的狀況,安排媒體受訪、參加音樂祭等活動,創造與粉絲第一次的線下接觸,這些線上、線下的功能,很大程度的深入民眾日常生活,改變聽音樂的習慣,讓StreetVoice在2021年創下超過6,000萬次播放次數,達到2017年的3.5倍。
作品除了要被聽見,也要能替音樂人賺到錢,將歌曲上傳到串流平台上做數位發行,才能在每次點播時獲得分潤,以及開發更多的商業機會,中子觀察到許多音樂人有數位發行的需求,因此也有提供數位發行服務「派歌」。
派歌事業發展經理廖天怡形容,對音樂人來說數位發行很像是創業,背後涉及許多複雜的工作,包括:企劃、行銷策略、設立風格、確認目標客群、處理版權問題等等。以版權為例,要將一首歌上架到串流平台,必須繳交作曲、作詞人等資料,日後才能將分潤交到對的人手上;此外,還要確認版權來源沒有問題,避免日後產生侵權,假設一張專輯有十首歌,那麼就必須重複10次相同的工作流程。
而這些事情派歌都能提供一條龍的服務,目前在全球代理超過3,000組藝人、200個音樂廠牌,並在超過200個國家的串流平台發行。在2021年,派歌代理音樂人在平台上創造超過60億次的播放次數。
文化改變,才能談商業模式
中子創新能有今天的成績,張培仁認為,這並非商業模式的成功,而文化模式的轉變,以音樂平台StreetVoice為例,核心任務是做產業孵化,因此沒有針對創作者、用戶收費,當產業模式慢慢轉變到一個程度後,才有可能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過去17年中子都在做基礎建設的工作,現在每年台灣平均都有100多場大大小小音樂祭,幾乎場場爆滿;今年金曲獎派歌代理發行的音樂人入圍了56項、得獎的有九項,他粗估,入圍名單有70%的音樂人,過去曾經在StreetVoice上發表過音樂。
這些數字,從張培仁的角度看來,並非中子、StreetVoice單方面的成功,而是台灣獨立音樂被肯定、成功走入主流視野,更是整體音樂產業發生改變的證明。「剛開始(創業)時,很多主流唱片公司還是把我們當成邊緣的、另類的、地下的,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音樂產業最終是要從另類創新的地方開始,才會有新的未來。」
音樂市場日趨競爭,根據統計,平均每2.7秒就有一首新歌上傳到Spotify上,被聽見的機會、收入也被稀釋,張培仁認為,音樂的價值不應該是透過比較獲得,創作者經濟需要有新的樣貌。
雖然在專訪中沒有透露太多細節,劉耀中點出,大方向會是在StreetVoice上,打造兼具社群、電商等功能的一站式體驗,每一位創作者都可以將自己視為老闆,透過StreetVoice提供的工具、服務,更直接、頻繁的與粉絲互動,甚至經營不同的小社群,目的是減少中間的摩擦。
越分眾越國際,台灣音樂最好的時代來了
當音樂更加分眾時,離國際市場反而更靠近,張培仁解釋,一般我們所認知的「主流音樂」,跟一個國家地區的文化、文明有很緊密的關聯,因此很難國際化。但是搖滾、金屬、民謠、鄉村這些曲風,都是全球共通的風格和精神,不過是歌詞語言不同而已,只要找到喜歡這些風格音樂的聽眾,張培仁認為市場就是全世界,也是跟主流音樂有非常大的不同。
他認為,台灣接下來有很多機會可以輸出音樂創作,張培仁觀察,早在疫情爆發前,中國就已經有「台團熱」,每年5000人以上規模的演出就有10多場,就算是疫情期間,每年也都還是有10幾個台灣樂團,同時在中國巡演。
張培仁認為,文化的根本談的就是生活方式,台灣累積了10多年的創作能量,作品高度、演出經驗都很足夠,有機會成為多元風格的先鋒,。中子創新與StreetVoice的發展脈絡,其實也就看見了台灣音樂產業發展的縮影,如同歌手黃宣在金曲獎上所說,「台灣音樂最好的時代來了!」
責任編輯:錢玉紘
延伸閱讀
「周杰倫概念公司」三度叩關港交所!靠天王流量搶咖啡市場,能受青睞嗎?
為什麼Apple Music收藏了1億首歌曲,卻很堅持以人工編排選歌?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