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能源轉型商機,以能源管理服務深耕台日兩地市場的聯齊科技(Next Drive)再推新服務,以整合用、發、儲電數據定義最佳化綠電採購策略,以瞄準企業達標RE100的急迫性。聯齊科技執行長顏哲淵近日在《台日能源高峰會》表示,針對台灣紛擾已久的電力問題,過往都是在探討發電端,但事實上,未來在新電力時代,發電端與用電端結構愈來愈複雜,反而更應該從用電端著手改善,透過供需平衡來強化台灣的電網韌性。
2022年3月再度上演全台大停電,適逢上班時間,從北到南皆傳出災情,而此次停電禍首,又是興達電廠,再次凸顯台灣電力系統的問題。台電總經理王耀庭透露箇中原因,是因為電力供需失衡,導致電網不穩。舉例來說,如果用電端同時大量啟動,將導致發電端負載瞬間飆高,甚至只要1秒,就能讓全台瞬間停電,303停電事故即是如此。
台灣過度「集中式」的發電系統,出事時如骨牌效應,因此如何強化電網韌性,也是台灣在能源轉型之路上必須要先克服的問題。王耀庭指出,傳統電力時代,是用電端要多少電,發電端就給多少,用電端時刻都在變動,對發電端而言,就必須在極度不平衡狀態下調度,且隨著台灣近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王耀廷直言,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將勢必放大電網的不穩定性,因此能源轉型,頭件要緊事就是要儘快達到「供需平衡」。
這也是為何台電在2021年成立電力交易平台的主因,現在台電也正積極朝區域微電網的方向發展,透過集民間發電端之力,形成當地發電,當地使用,且亦能彈性併聯市電提供輔助,對此王耀庭也呼籲業界未來能夠積極參與電力市場,盼能源聚合商(Resource Aggregator;RA)在此扮演關鍵角色。而作為深耕RA許久的聯齊科技對此也深表認同,顏哲淵認為,過去產業總是往發電端找問題,但事實上需求端才是向淨零減碳最重要的一步。
新電力時代 不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何謂新電力時代?最大的改變就是電網結構與以往大不相同。王耀庭解釋,傳統電力傳輸方式屬於大型集中式,發電端採單向、輻射狀將電力分流到每個用戶,但在能源轉型下,未來電力使用者,如充電樁、企業儲能系統、家庭用戶等可能也是供應者,再加上再生能源併網,電力因而改從四面八方流動,形成網狀、雙向的結構。
然當發電、用電行為複雜化,考驗電網韌性,也因此王耀庭指出,新的電力時代,電力供給需要考量供需平衡,「恐怕不再是你想用多少電就發多少電」,而供需管理的需求與重要性即被凸顯出來。顏哲淵也特別強調,台灣供應鏈扮演全球製造要角,面對RE100壓力,企業光是買綠電就能達標嗎?其實不然,從台電的說法來看,新的電力時代來臨,企業用電行為更需要與發電端匹配,包括考量各種綠電的特性去選擇合適的方案,否則只會產生無謂的餘電與浪費,根本無法達到真正的減碳。
最佳化綠電採購策略如何讓RE100步步達標?
企業節能策略該如何布局,顏哲淵認為數據整合是關鍵第一步,這其中包括用電、發電與儲電三方的數據,透過數據分析可以找到最佳化組合,例如根據使用行為選擇合適的綠電型態或方案費率等。在家庭能源管理深耕台日兩地市場已久的聯齊科技,也宣布推出新能源管理服務,以整合用、發、儲電數據做精準能源管理出發,提供企業綠電導入、餘電使用、整體效益分析等的服務。這也是聯齊科技所推出台灣第1個以需求響應(DR)和虛擬電廠(VPP)為核心的企業綠電管理。
聯齊科技主要將企業綠電轉型的旅程拆分為3個概念,一是透過RE EMS掌握綠電資訊與場域用電,並透過人工智慧(AI)即時調控需量,避免超約的同時,也建立各場域需量反應的基礎;二是延伸企業ERP系統的概念,藉RE ERP追蹤年度綠電佔比目標、目前綠電佔比達成率,以及各項綠電成本分布與採購契約達成率。
最後再由RE Optimize AI分析,分析企業的用電行為與綠電成本結構,模擬出不同目標情境下的最佳化綠電採購策略,並依據不同採購策略,進一步最適化企業個別場域契約容量。未來也可輔導企業搭配儲能發展虛擬電廠,參與電力交易平台,創造能源新商機。
在RE100壓力下,製造業對碳排愈加謹慎,但顏哲淵指出,事實上有一部分的企業是沒有工廠的,像是不動產服務或金融產業,直接排放雖為零,但絕大部分的碳排來自間接排放,佔比超過9成,如果以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定義則是範疇二。 不同於從設備端節能、購買碳權,這類企業更適合導入綠電結合能源管理,透過用電最佳化來節能,且要更容易實現淨零,而這些未來也會是聯齊科技優先鎖定的市場。
正如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所言,台灣電力系統轉型,能源聚合商在其中扮演關鍵,當政策與基礎建設佈好,剩下的就看產業如何在市場中挖掘新的商業模式。顏哲淵也表示,驅動企業與家庭用戶節能,只靠補助成效有限,而電力市場多元化讓其有利可圖,企業導入綠電,不只是為法遵,更可以創造額外收益,才有可能讓減碳成為一項全民運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