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愛迪生的靈感小睡

科學人

發布於 2022年07月15日02:00 • 史泰特卡(Bret Stetka)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故意讓自己從睡夢中驚醒,以期提升創造力。新研究指出,他採用的方法可能頗具效果。

(影像來源:Unsplash)
(影像來源:Unsplash)

愛迪生(Thomas Edison)出了名地反對睡覺。刊登在1889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的一篇訪談提到,這位總是精神奕奕的燈泡發明家聲稱,自己晚上從來沒有睡過四小時以上。他認為,睡覺只是浪費時間。

然而,愛迪生或許靠著小睡片刻刺激自己的創造力。據說這位發明家在小睡時雙手各拿一顆球,推測是當他睡著時一鬆手,這些球會掉到地上吵醒他。如此一來,他就能記住睡覺時出現的各種想法,而我們通常回想不起這些。

重新啟發睡眠研究

現在睡眠研究人員指出,愛迪生可能發現了某些事。發表在去年12月《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論文提到,我們在半清醒狀態可能會短暫產生創造力和洞察力,這種狀態出現在剛開始入睡時,稱為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1(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 1, N1)。這項發現意味著,如果可以掌控睡著和清醒之間(所謂「入睡前狀態」)的模糊意識,就可能更容易回想起聰明的點子。

受到愛迪生的啟發,法國巴黎腦研究中心(Paris Brain Institute)的歐帝耶特(Delphine Oudiette)和同事召募103位受試者解答一些數學題,這些題目具有隱藏規則,藉此可以更快解出答案。其中立刻破解隱藏規則的16位受試者,後來排除在研究之外。其餘的人接著有20分鐘的休息時間,在這期間要求他們以斜躺姿勢來放鬆精神,同時右手拿著一個水杯。一旦水杯掉下來,就要求他們報告自己放掉杯子前正在想什麼事。

在整個休息期間,受試者接受了「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來監測腦、眼球和肌肉活動以評估清醒狀態,有助於判定受試者是醒著、而不是在N1,或者是已進入N2,也就是稍微更深層的第二個睡眠階段。

休息過後,受試者再次解答數學問題。已進入N1的受試者破解隱藏規則的可能性,幾乎是整個實驗期間都保持清醒的受試者的三倍,而且幾乎是已進入N2的受試者的六倍。論文作者所謂的「靈光乍現時刻」(eureka moment)並沒有立即出現,而是在後續嘗試解決數學題多次之後才發生,這點符合先前有關洞察力與睡眠的研究。

愛迪生憑藉小球掉落來防止睡得更深,這方法到底管不管用還不太清楚。小睡時水杯掉落的63位受試者中,有26位在經歷N1睡眠後才掉落。儘管如此,研究結果仍表示,在即將入睡前確實為創造力開了一扇窗。

歐帝耶特表示,就像愛迪生一樣,她個人的睡覺經驗啟發了這項研究,她說:「我向來有許多的入睡前經驗,似夢非夢的體驗讓我深深著迷了很長一段時間。而我十分驚訝的是,過去20年來幾乎沒有科學家研究過這段睡眠期間。」

發表在2018年6月《認知科學趨勢》(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的一篇論文提到,短暫的「清醒靜止」(或安靜休息)會提高破解隱藏數學規則的可能性,如同歐帝耶特實驗所發現的。此外,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路易斯(Penny Lewis)指出,快速動眼(REM)睡眠(眼球上下快速移動且多數夢境發生的階段)和非REM睡眠一同作用,可提高破解隱藏數學規則的可能性。

歐帝耶特沒有找到太多研究專門探討入睡前狀態對創造力的影響;然而,她確實提出了符合這種現象的大量歷史案例。

歐帝耶特說:「亞歷山大大帝和愛因斯坦都可能採用了愛迪生借助的方法,或者至少有這樣的傳言。一些激發偉大發現的夢境,可能就是源自於入睡前經驗,而非普通的夜夢。」

有個著名例子是,化學家柯庫勒(August Kekule)在深夜工作時,「半睡半醒」間看見一條蛇咬著自己的尾巴,之後他提出了苯的環狀結構。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也採用類似愛迪生借助的方法:他睡覺時手拿一把鑰匙,下面放著一塊金屬板,鑰匙掉落的鏗鏘聲會吵醒他,據說這啟發了他的藝術意象……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2年第245期07月號】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