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正氣亭・捉蔣亭・兵諫亭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更新於 2022年08月12日03:19 • 發布於 2022年08月12日03:19 • 張作錦

台灣自從1987年12月2日開放大陸探親以來,很多台灣居民即熱中去大陸旅遊。

除了「風景」區之外,「名勝」區也是大家選擇的重點。譬如說,發生「西安事變」的陝西省西安市,就曾是台灣遊客選擇的熱點之一。

1936年12月12日,乘蔣介石到西安開會之際,張學良和楊虎城把蔣介石扣押,要求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夜間兵變時,蔣介石逃至室外山坡上躲避,被張學良部下捉到。

後經談判斡旋,和平落幕,張送蔣回南京,經軍法審判,張被判刑十年,蔣介石雖然特赦,但被幽禁50年,直到台灣解嚴,兩蔣逝世,張學良才恢復自由。後移居美國,在夏威夷病逝。

西安事變主角蔣介石(右)、張學良(左)及楊虎城(中)在事變發生前合影。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西安事變主角蔣介石(右)、張學良(左)及楊虎城(中)在事變發生前合影。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1946年3月,經胡宗南發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在蔣避難之處建一座亭子,取名「正氣亭」,意在彰顯蔣介石被張、楊挾持時不屈不撓的「浩然正氣」。

但1949年江山易手,當年與西安兵變千絲萬縷相連的中共當局,怎麼還能標榜你的「正氣」,於是亭子就易名為「捉蔣亭」,清楚明白,也不能說不符合歷史的事實,因為真真正正是在那裡「捉」到的。但是那樣的口吻,畢竟太粗糙了些,遠不符雍容進退之道。

後來兩岸互動,都朝好的方向發展,1986年大陸在紀念西安事變50週年的前夕,將亭子易名為「兵諫亭」。

「兵諫亭」不僅符合史實,而且是中性的字眼,不會那麼叫人看了反感或挑釁意味那麼強了。

這兩年除了疫情影響之外,兩岸關係也不像從前的和順,來往兩岸旅遊的遊客少了,「兵諫亭」可能也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雙方執政者要存有善意

兩岸的路究竟應該怎麼樣地走,雙方當局都板著臉孔不講話,尤其在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之後,國際上「台灣是下一個烏克蘭嗎」的呼號不絕於耳。

美國《經濟學人》甚至撰文報導指出,台灣是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但八年前《經濟學人》做「出生國最幸運排名」,台灣全球排名第14名,八年後的落差,教人嘆息。

兩岸人民何辜,要過著這種提心吊膽、刀光劍影的日子。希望雙方執政者都能存有善意,改善態度,不要怒目相對、惡言相向。

「正氣亭」固然是一面之詞,「兵諫亭」還算是中性的,但願不要再有「捉張三」、「捉李四」的亭子。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