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紙張雕塑重製歷史新聞事件或日常細節場景模型,再以攝影重製現實,為觀者帶來不同觀看世界的視角,是國際知名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s Demand)最為人所知的創作核心。台北市立美術館即日起推出「托馬斯.德曼:歷史的結舌 The Stutter of History」特展,展現托瑪斯・德曼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
北美館17日舉行記者會,宣布與攝影展覽基金會、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共同合作,於新年推出首個重磅國際大展: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特展,匯聚藝術家從1990年代至今近70件作品,回顧其30年來融合紙張雕塑與攝影的創作實踐,將從1月18日展出至5月11日。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指出,托瑪斯・德曼是當代非常重要的藝術家,主要以當代攝影形式作為呈現,從歷史事件、新聞,甚至日常生活中獲得靈感,以紙張媒材創作雕塑「重現」現實,再透過藝術家的攝影視角,「重製」現實或烏托邦時刻。王俊傑:『(原音)他常常不只在處理影像的真實性這樣的議題而已,反而提供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告訴我們在影像背後,他如何用觀念去呈現他想要告訴我們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不僅是來自歷史事件或者是所有的新聞現場,也跟他的日常生活的細節結合在一起,然後透過他的影像告訴我們,現實跟虛構或是背後有些不為人知的意義所在。』
展覽名稱取名為「歷史的結舌」,結舌有「支吾其詞」的意思。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Douglas Fogle)解釋,「結舌」其實是指涉在托瑪斯・德曼創作過程中有很多空隙,從我們實際身處的世界,到攝影師拍攝了我們身處世界的照片,再到藝術家轉化成他用紙材所做的雕塑,再用攝影方式將紙材所創作的雕塑拍攝下來,每個步驟都存在空隙,也提供補足故事的機會。
像是用超過27萬張紙製樹葉創造的《森中空地》,陽光從樹冠中灑落在夢幻森林中,呈現人們對於原始純淨的浪漫情懷,但實際上卻是人造產物,反問的是「在充斥人造產物的世界中,什麼是自然?」《琴坊》作品則是根據一張歷史照片,用紙張打造一位小提琴製作師的工作空間,表達的是在機械化工業進程中,手工藝對於手作的堅持與信念。
其他包括《文件夾》,則是重建2017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前召開的記者會中,為證明他已交出名下企業經營權而堆疊的大量文件場景;以及311日本大地震後福島核電廠廢棄的《控制室》,都反映了托瑪斯・德曼對於不同主題的關注與好奇。
托瑪斯・德曼表示,現在的時代,太多人使用照片說故事,也透過影像和照片認識世界,但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提供大家不同觀看世界的觀點。托瑪斯・德曼:『(英文原音)我對於紀實型的照片其實興趣不太大,我希望透過照片之後,就好像打開報紙 。能夠開一扇窗,走進你沒有看到的世界。』
此次北美館特展雖然是托瑪斯・德曼世界巡迴展的其中一站,不過藝術家稱讚是目前為止最令他滿意的呈現。整個展覽在展場空間的設計上也具有巧思,不只是攝影作品呈現,也讓作品與空間、時間產生對話,希望觀眾走進來,能夠藉由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看到不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