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失敗教會了你什麼?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5月10日08:40 • 發布於 04月25日01: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失敗教會了你什麼?

文/瞿小栗

失敗是努力的證據

失敗是什麼?它可能是被公司裁員,可能是經濟上遭遇窘迫,可能是在親密關係裡被人拋棄,可能是暴飲暴食破壞了減肥計畫,可能是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輸在了重要的一步上……

想把事情做好是人之常情。當把一件事做成時,我們會體驗到極大的愉悅感和滿足感。而一旦一件事做不成,我們就會感到失望、沮喪,甚至會感到理想破滅了。

比起失敗,我們更願意談論如何獲得成功。如果不得不談論失敗,那麼大概也是會談論「如何避免失敗」。也就是說,失敗是很多人千方百計想要避免的。悖論在於,假如不允許失敗存在,很大的機率你也沒辦法迎接成功的到來。因為,從本質上來講,我們都是一邊失敗,一邊學會如何成功,一邊慢慢變好。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失敗了,潛在的事實是你一定努力過。失敗意味著你鼓起勇氣去做了一件不容易的事。失敗的結果會告訴你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無效的。

在我學習心理諮商的頭幾年,我總忍不住問我的督導師:「我可以這樣嗎?我可以那樣嗎?」她也總是微笑地看著我:「為什麼不呢?」我回應道:「我有些擔憂,要是沒有用就糟糕了……」、「哦,親愛的,那意味著你將會得到寶貴的經驗──此路不通,你需要嘗試別的路。」

那時的我忍不住懷疑我的督導師是不是過分樂觀或對我的期望太高了,多年以後我才逐漸意識到,真正讓一個人獲得成長的不是找到「對」的方法,而是不放棄嘗試的努力。

如果心理諮商師誤解了來訪者,很自然地,他希望來訪者能幫助他重新找到正確理解來訪者的道路。這時,心理諮商師從來訪者那裡尋求「靈感」,來幫助自己正確地理解對方,這也恰恰是來訪者受到鼓勵的時刻:他們發現可以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並從心理諮商師不願意放棄的態度中找到靈感。

你看,一次失敗可以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很可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事情。

如果一種方法沒有用,嘗試不同的、更有創意的方法可能是答案。所謂「失敗」,其實是我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學習的證據。

持續學習始於接受「我不懂」

當心裡的感受是:「我不夠好」、「我不夠優秀」、「我太懶了」、「我得更努力一點」時,我們就會本能地做出一些行動來轉移和緩解這種壓力,但這種行動通常只浮於表面。這就像很多人把買的書擺在書架上當裝飾品一樣,只是用表面上的這種動作掩蓋他們內心認為自己不夠好所帶來的焦慮。這通常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學習效果。

真正的學習是什麼樣的?這個過程通常包括兩個層面。

第一,要打心底裡去接納「我不懂」這件事。

然後,我們需要投入其中,花時間去學、去體驗,這個過程是辛苦的、單調的,甚至是無聊的。也就是說,真正的學習意味著,我們在觸碰和面對一種感受:「噢,原來這個我不知道」、「噢,原來我真的沒那麼優秀」。

我們需要面對「我有不足」這件事。我們會不斷地面臨這件事帶來的沮喪感、失望感、悲傷感和對自己的憤怒,但這是成長的一部分。

我們需要接受改變的發生是一個慢長的過程,在你肉眼可見自己發生改變前,你很可能會失去耐心,覺得很鬱悶:怎麼我努力了這麼久還沒有成功。但有這種感受是正常的。

就像前文中提及的從小不被允許犯錯的孩子,好奇心就會被壓制。好奇心讓你能問出「為什麼」,但要有這樣的好奇心,源頭還是在於接受「我不懂」這個事實。當問出的「為什麼」沒有得到恰當的回饋時,一些人可能會漸漸從中學會一件事──我最好不要讓別人知道我不懂。

不敢讓別人知道「我不懂」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 本文摘自 《我一點也不糟糕》,原篇名為〈Chapter 7 失敗教會了你什麼〉,立即前往試讀►►►

我一點也不糟糕:建立價值感,我值得更好,我也很好 - 瞿小栗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