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高雄長庚完成第10萬例心導管手術 患者年齡最大100歲

中廣新聞網

更新於 2024年01月09日07:31 • 發布於 2024年01月09日07:31
高雄長庚第10萬例心導管手術病人術後與心臟內科陳永隆主任開心合影(主治醫師為心臟內科方志元教授)。(圖:高雄長庚提供)
高雄長庚第10萬例心導管手術病人術後與心臟內科陳永隆主任開心合影(主治醫師為心臟內科方志元教授)。(圖:高雄長庚提供)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在醫療團隊共同努力下,1月4日完成第10萬例心導管手術,高雄長庚表示,現今心臟血管介入性醫療團隊不僅技術純熟,且持續創新,目前心導管手術成功率高達98%以上,收治的患者當中,年紀最大的是曾經有一名高齡100歲的人瑞,長庚表示,心導管病患平均住院時間只需要2至3天,心肌梗塞病人大約5天左右就可以出院。(溫蘭魁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9日)舉行心導管手術突破10萬例記者會,曾經是直升機飛行士官的病患蔡先生11年前43歲時,有一天運動後突然覺得胸口疼痛,就醫檢查是心肌梗塞,當年心臟科團隊評估後,決定幫他植入藥物塗層金屬支架,隔年加入臨床試驗,植入藥物塗層可吸收模架,術後病情穩定,蔡先生今天在記者會上也分享了他的就醫經驗。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今舉行心導管手術突破10萬例記者會。(圖:溫蘭魁攝)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今舉行心導管手術突破10萬例記者會。(圖:溫蘭魁攝)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方志元教授說明,這幾年心導管手術的治療方式不斷創新:「早期的心導管治療,我們需要把管子經由外部的穿刺進入血管裡面,讓管子達到在心臟的冠狀動脈,經由這條管子來做所謂的心導管的治療,目前已經發展到從橈動脈來做處理。」

心導管手術。(圖:高雄長庚提供)
心導管手術。(圖:高雄長庚提供)

方志元教授說,他的患者當中,年紀最大的是曾經有一名高齡100歲的長輩,最年輕的則是一名18歲的學生,運動時突然倒地,送醫急救,診斷出是心肌梗塞,人瑞和大學生當時介入治療後情況穩定。

高雄長庚1986年創立心導管室,1981年心臟病學權威洪瑞松教授在林口長庚完成亞洲首例經皮冠狀動脈手術,1987年在高雄長庚完成首例南台灣冠狀動脈血管整型術,1995年再次引領實施亞洲首例心臟血管支架植入術。

方志元教授進一步指出,心臟病好發的時機跟天氣有絕對的關係,通常,冬天是好發心肌梗塞的時機,民眾要注意保暖,一旦突然出現胸痛、冒冷汗、心悸、暈眩等不舒服情形,要儘快就醫;冠狀動脈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的遺傳,男性家人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前,如果有心肌梗塞或中風,代表有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存在,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