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吉爾吉斯1991年正式脫離蘇聯獨立,但經濟卻始終沒有起色,在最貧窮的「巴特肯省」,這裡的人民只有兩條路,不是去俄羅斯賺錢討生活,想留在家鄉就只能種菸草,因為這種可以被製成口嚼菸草「納斯威」的原料,非常受到歡迎,可是不但會成癮,而且恐怕會導致腸胃道疾病和口腔癌。但是因為價格比香菸便宜,在吉爾吉斯無論男女的使用率都在激增當中。
一大清早的市集熱鬧非凡,攤販們使出渾身解數,向買家們推銷自家種植的煙草。在吉爾吉斯的巴特肯省(Batken province),這可以做成名為「納斯威」(Nasvay)的口嚼菸草,相當受到歡迎,是當地人眼中的黃金。
乾菸草賣家 賽達克馬托夫 (Dzhunusali Seidakmatov) :「我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菸草,大家都把菸草拿來這裡賣,我們是全亞洲第一個菸草專賣市集。」
這是巴特肯省特有的黑色經濟,政府對於民眾種植菸草,可說是睜隻眼、閉隻眼的放任態度,因為當地水資源短缺,加上長年與鄰國塔吉克邊界的摩擦,鮮少有企業願意進駐這偏遠的山區小地方。
巴特肯省農業發展部官員 塞達克馬托夫 (Alisher Seidakmatov) :「巴特肯地區只有兩個村,有適合種植菸草的溼度,所以這對一年的收入貢獻並不大。」
儘管官方不斷宣導,如果種植杏仁、蘋果和其他水果利潤更好,但菸草農可不這麼認為。
菸草農 杜伊謝耶夫 (Askarbek Duisheyev) :「我們這麼做,因為巴特肯省沒有工作機會,為了賺外快,我們種植菸草。」
種菸草只是杜伊謝耶夫的兼職工作,他是當地的護林員,可是正職工作月薪只有1萬吉爾吉斯索姆,約合台幣3600多元;他開始種菸草後,雖然自己的土地面積不大,一次收穫只有半噸重,但足以讓他賺進相當護林員一整年的年薪。
菸草農 杜伊謝耶夫 (Askarbek Duisheyev) :「這些都是自己種的,是最高等的品質。」
要把菸草變成「納斯威」,這可是吉爾吉斯人的獨門絕活,有專門的製造職人,而每個製菸人做出來的口味都不太一樣;在曬乾、磨碎的菸草中加入石灰、香料,有的還會加進家禽糞便,混和後用機器壓縮成形。
納斯威製造者 卡基莫夫 (Israil Khakimov) :「我都會自己先嘗過,如果我覺得很好,就會拿去市場賣,如果我不滿意就重新做。」
說完就豪邁地往嘴裡送,納斯威是一種口含的菸草物質,藉由石灰破壞口腔黏膜,使尼古丁擴散到血液中,達到鎮定作用,可是不但會成癮,而且殘害健康;但因為價格比香菸便宜,在吉爾吉斯無論男女的使用率都在激增。
巴特肯醫院腫瘤科醫師 托羅耶夫 (Saipidin Toroyev) :「使用納斯威會導致腸胃道疾病、肝臟疾病,以及口腔癌。」
巴特肯省是吉爾吉斯最貧窮的地區,近半人口都活在貧窮線下,這裡的人只能去俄羅斯工作,或是留下來種植菸草兩條路,讓納斯威的菸草經濟持續擴大,在吉爾吉斯成為黑金市場,越來越多人染上惡習。
巴特肯省人民試圖另尋出路,沒有外援,只能想盡辦法運用自己手上的資源。蘇柳克塔市這座「黑金礦坑」,工人們每月上工15天,必須日夜輪班12小時,月薪不到5100台幣,可是年輕人別無選擇,因為這裡是唯一能賺錢的地方。
27歲礦工 烏馬羅夫 (Emylbek Umarov) :「我們在礦坑的工作很困難、很危險,我之前在礦坑受傷過,還因此躺了四個月,但沒有其他工作機會,所以我繼續回來當礦工。」
27歲的烏馬羅夫,有計算機工程和經濟學雙學位,知識在這裡不是力量,他得在礦坑中靠體力賺錢;每天得搭超過一小時的車,穿越險峻山路抵達礦坑,但礦坑經理強調,他們已經是市區中條件最好的礦坑了。
黑金礦坑總經理 伊斯梅洛夫 (Kanynbek Ismailov) :「我們公司經營煤礦業十年了,每年的煤礦產量約1.5萬噸,目前旗下有120名礦工。」
蘇柳克塔市坐落於群山之中,西元1868年建立,是中亞地區最古老的煤炭開採中心之一,郊區兩名四公尺高的礦工雕像,手中拿著挖礦工具,市區到處都可以看到蘇聯時期留下的壁畫,顯示礦工是這裡的經濟支柱;雖然現在綠能當道,煤礦逐漸沒落,但蘇柳克塔市還是希望靠著自家的天然資源,重返蘇聯時期的輝煌。
蘇柳克塔市市長 卡德爾庫洛夫 (Maksat Kadyrkulov) :「目前這裡大約有43個礦坑,都是私人的,以前在蘇聯時期,這些礦山都是國有的。」
以辛苦的礦工英雄們為傲,儘管這裡的礦坑意外頻傳,也沒有錢購買新的設備,卻是人民的希望,也是他們生活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