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文組學生,也能成為 AI 人才嗎?

換日線

更新於 2023年11月24日13:54 • 發布於 2023年11月14日07:31 •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文字整理:徐承萱/換日線校園大使
文組學生,也能成為 AI 人才嗎?
文組學生,也能成為 AI 人才嗎?

你是否曾好奇,AI 產業需要的關鍵人才與能力,僅限工程師、理科生嗎?文科出身該如何跨域,甚至成為進入 AI 領域的「加分項」?當 AI 浪潮席捲世界,我們又該多「早」就開始接觸、學習人工智慧?

現職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的溫怡玲,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新聞研究所,有橫跨電視、雜誌與網路媒體的豐富經驗,從事過副總編輯、製作人、企劃經理與政治線記者等多項工作。

換日線編輯部透過本集「換日線關鍵字」Podcast 節目與溫怡玲對談,進一步了解你我可以藉由哪些方法與資源,化身炙手可熱的「AI 人才」,並將重點精華整理於本文,與讀者們分享。

問:您如何以「文科生」的背景走入 AI 領域?非本科系出身,會不會難以適應?

我的背景的確蠻特別的,在進入 AI 圈之前,我在天下雜誌集團工作,負責企業學習的課程,當時在執行過程中,我就有意識到人工智慧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趨勢。

帶我進入到 AI 領域的「引路人」,是時任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的陳昇瑋。因為工作上有所接觸,他發現傳播領域的人才是 AI 界所需要的,因此邀請我到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工作。進到這個領域後,我覺得沒有像外界所想的「高深莫測」──雖然人工智慧是一種高科技,但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的應用,你要如何去使用它?將它應用在哪裡?

而且,除了技術研發外,我覺得 AI 圈也很看重跨領域的能力。例如企業管理、行銷能力,以及如何「問」問題。這些能力,剛好都和我以前的職涯相關,所以進入這個產業後,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摩擦。

此外,我待過很多不同型態的媒體,例如網路、雜誌、電視台等等;除了編輯部外,我也待過企劃部與業務部。這些豐富的工作經驗,讓我的專業能力相對多元,所以「跨」到人工智慧產業時,我也比較能好好適應。不過,畢竟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我也一直在學習中。必須持續自我精進,保持專業能力,才可以走得長遠。

問:進入 AI 產業,有哪些與必備能力相關的迷思?

很多人確實會以為踏入 AI 領域,數理能力一定要非常頂尖。不過我認為不完全是這樣。

身為文科生的我,以前也以為自己數學很「爛」。但是進入到這個產業後,我發現並不是我數理能力弱,而是我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學數學。以前在學校,老師都用標準化的方法教導,但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一樣。

在 AI 產業,我們很重視「量身打造」:該如何配合不同的個案去解決問題。所以我覺得 AI 未來運用在教育場域上,幫助會非常大,它能夠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看重每個人獨特的價值。

此外,很多人也常常誤會,以為做 AI 的都是工程師,但如同我一直強調的,AI 看重的是如何「應用」。當討論到這個議題,就是社科領域人才所擅長的:我們在現場與客戶實際互動,知道第一線的人需要什麼、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 AI。所以人工智慧不只是工程師在做,其實它也很需要念社會科學的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文科生,因為 AI 最終是回歸到人的生活,與大眾密切相關。因此我認為未來 AI 產業會非常需要「文組人才」。

問:如果有文組生想從事 AI 工作,您會提供什麼建議?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其實在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哲學系出身的人才幾乎是必備的。台灣相對比較少看到文組出身的成員,這是因為早期的 AI 發展,大多以製造為主,所以大部分都是資工系、電機系出身的;不過這幾年大家開始鑽研於技術,台灣現在也能看見文組生出現於 AI 領域中,最常見的便是法律系、歷史系、社會系,以及人類學系等等。

AI 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所以社會科學的專業非常重要。擁有社會人文的知識,才能去精進 AI 的技術。

如果有文組生想進入 AI 領域,我會推薦大家去看我與陳昇瑋執行長撰寫的《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我們將人工智慧在業界的應用與發展,做了清楚的分類。

我的建議是:你不用很深入地研究技術,但是要了解它如何應用。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將你觀察到的現象數據化、轉化成為人工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問:若孩子未來想進入 AI 領域,求學階段該如何準備?

我覺得這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對於 AI 的基本識讀、另一個則是 AI 專業能力的學習。

從 AI 基本識讀來說,我認為這樣的教育從小就要開始。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AI 原生代」,他們一出生就是擁有 AI 的環境。家長可以讓孩子從小了解 AI 是什麼,我們該如何使用它?AI 生成的東西,能夠照單全收嗎?例如 ChatGPT,它雖然能夠回答問題、替我們最佳化資料,但是它所生產的東西是否完全可信?

AI 勢必是未來的大趨勢,所以我建議家長們,要讓孩子對於 AI 有基本的識讀能力,他們才會了解如何正確地使用 AI、將其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 。

第二個,便是 AI 專業能力的學習。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天分,我建議專業技能的學習,高中以後再去接觸;在中學時期,可以先將基本的數理能力培養好,例如數學、物理、統計學等等。因為技術一直在更新,先學也不見得用得到。但是,培養好基本邏輯,將最基礎的知識學好,就算科技日新月異,你也能穩當應對。

除了數理能力外,也要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如何問問題、解決問題,這是 AI 領域非常重要的能力。家長可以適時地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中「找」問題:例如,能否寫一支程式來幫自己收玩具?別忘記了,學習的主體者是孩子,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引導他,找到最適當的切入點。簡而言之,培養扎實的數理能力、問題意識,能夠讓孩子在進入 AI 領域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問:為什麼「專題式學習」可能是 AI 時代的教育新解方?

大家可能有過這種感受,從小學習的知識,我們不太知道如何去運用它、找到與生活中的實際連結。以我自己的學習經歷來說,我小時候一直不懂學 sin(正弦)、cos(餘弦)、tan(正切)要幹嘛,我不知道要如何應用它。

「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生的學習方式,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透過專題式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多樣化的能力,並實際運用到生活中。

舉例來說,師生會一起討論想執行的專案,如開雜貨店、甜點店、咖啡廳。以咖啡廳為例,學生要規劃方案:該去哪裡進咖啡豆、店址選在哪、如何定價等等;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飽滿的,他的知識不再侷限於課堂與書本中,而是進入到生活裡。

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培養許多技能,如專案執行、團隊合作、跨域對話,不僅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更符合業界實際運作的模式,與 AI 產業重視的「問題拆解」能力十分相符。

問:AI 時代下,一般大眾可以透過哪些途徑或資源,培養相應的意識和能力?

AI 現在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識讀能力真的很重要。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台大電機系李宏毅教授的分享,以及《換日線》的相關文章,都能對 AI 議題有更正確的認識。

此外,網路上也一直存在著「AI 會取代人類」的說法,我自己認為,這樣的話聽聽就好。現在的資訊太過氾濫,網路上的資料雖多,但不一定每個都是正確的,建議大家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媒體,培養正確的 AI 識讀能力。畢竟在一無所知的狀況下,大家很容易感到恐懼,無法擁有正確的認知。

我覺得,大眾不用對 AI 抱有太大的恐慌,而是要從中找到 AI 與你工作的連結,思考如何利用 AI 解決問題,達成更好的功效,這才是 AI 的功能所在。AI 不是答案,而是我們找到答案的工具。

人工智慧未來會如何發展,沒有任何人知道;無論如何,還是由人類來決定它會被使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現在應該思考的,是去挖掘、探索人類擁有什麼樣獨特的價值,是 AI 無法取代的。

【延伸閱讀】

●AI 橫行的年代:我們眼中的「未來科技」,已是新世代們的「日常習慣」
●儘管圍棋程式 AlphaGo 打敗人類,只要我們具備「4C」,就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