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郭騏樂/臺南報導】《大智度論》有「論中之王」稱譽,主要對《大品般若經》的「性空幻有」等思想闡發,是1部大乘佛教思想非常重要論書;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經論講座在11丶12日連2日晚間,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大智度論》;以中道實相,來闡述菩薩道及六度波羅蜜實踐;透過善巧譬喻精彩佛陀故事,用智慧活水引領近2日講座與會大眾共1,400位信眾,認識菩薩慈悲、智慧行六度波羅蜜門方法,進而邁向學佛最高理想真實圓滿智慧,獲得自在解脫。
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在引言中表示,諸供養中以法供養第一,聆聽依空法師闡釋《大智度論》之「布施波羅蜜」,如獲甘露灌頂;大眾用心聽講專注的眼神,掌聲不斷回響及實際行動熱列參與,等同最佳法布施,也足見對佛法一份供養心;祈願與會者皆法喜充滿,福慧圓滿。
主講者依空法師為大眾說明,《大智度論》簡稱《大論》、《智論》,是一部為釋論《大品般若經》之作;係由古印度龍樹所著,後秦鳩摩羅什譯,共計100卷;同時闡釋《大智度論》論題,「大智」是摩訶般若的偉大智慧;般羅蜜多是「度」,意指完成意思,至於「論」則是高僧大德對佛所自說的根本經義之闡發;法師藉由說明此論意涵,帶領大眾走入六波羅蜜門,學習斷除生命業浪的煩惱與習氣,令一切所作皆辦。
依空法師指出,六度波羅蜜如同六艘很重要航空母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來度眾生在茫茫業海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六度彼此雖互通,惟學佛人實以「般若」為智慧圓滿的最高理想。
依空法師提及,《大智度論》重要「中觀」是以「緣起性空」角度分析,假名無自性,依義不依語,取其中道;「空」就是「中道」,就是般若智慧,能破邪顯正。
接著闡釋「六度波羅蜜」,巧喻精譬的故事,分別詳加細述;第一度談「布施」。依空法師說,就是「給」,是寶藏,能破苦、得妙果,為積善福德之門,立事聚眾之緣;例如為名譽、咒願、輕賤、愚痴等種種不淨施。
依空法師就布施類別說明:財施、法施、無畏施,然而菩薩布施,主要是法施;法施勝財施,人人皆得以淨心、善心、行三好、六根、專長等布施度眾;或以佛光人「四給」精神做「無畏施」。法師提及「檀波羅蜜」並指出,菩薩為佛法布施,佛法無量無邊,布施亦無量無邊;「布施」重要性,必須三輪體空、不自惱亦不惱他。
依空法師進而對「持戒」波羅蜜加以說明並分別提出,何謂持戒,與持戒殊勝功德;持戒之人,壽終之時,風刀解身,筋脈斷絕,自知持戒清淨,心就不畏怖;而且種種妙樂,無願不得,彰顯了「持戒」重要性;「戒」乃是自由而非束縛;「戒」如病中良藥,恐佈中守護,惡道中橋樑。
法師進一步說明,不殺生戒、不偷盜戒、不邪淫戒、不妄語戒、不飲酒戒、白衣戒法及八關齋戒等各種戒律;期勉大眾精進受持五戒、或菩薩戒。持戒能生精進、生禪定,更重要持戒能生般若智慧。
依空法師就「忍辱」波羅蜜提出: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生忍」可得無量福德,菩薩其心能忍,不愛敬養眾生,不瞋加惡眾生,是名「生忍」;「云何瞋惱人中而得忍辱?」當自念為之親厚,亦是我師,益加親愛,敬心待之;面對內心的慾望、憂愁、飢渴、渴愛、睡眠、佈畏、疑悔、瞋恚、利養及憍慢等十大魔軍,應生「法忍」,修忍辱,不隨結使;更以不見忍辱法、不見己身、不見辱罵人3種方法來行「清淨法忍」。
依空法師總結表示,星雲大師為了辦教育忍辱負重,一生推動人間佛教,承受無數忍辱波羅蜜;一路走來成了「我就這樣忍了一生」最佳寫照;波羅蜜的空性-無、不執著;運用在精進、禪定波羅蜜皆同等適用;學習在動盪生活中對境不動,就是動中禪;即便頓悟、開悟後仍要精進漸修;六度波羅蜜最高理想智慧的「般若」,心鑰全融會濃縮在心經簡短264字中。
法師以多年典藏的智慧活水,擇要精闢闡釋《大智度論》;字字珠璣,句句畫龍點晴,嘉惠聽眾,醍醐灌頂的智慧,薰習講座滿溢法香;為人間佛教「布施波羅蜜」,做最佳典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