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比小孩還沒用?大人怕蟑螂其實是正常現象

Knowing

發布於 2017年07月03日10:40 • 余宗翰

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有一個尷尬的經驗 ─ 小時候明明對任何蟲蟻都是「思無邪」地安然接受,長大後卻怕得要死,比如蟑螂、蜘蛛,甚至有些人像是恐懼症似的、看到蟑螂就驚聲尖叫,仔細想想有點不可思議。

 

事實上,世界上有700多種恐懼症,名目五花八門,有人會怕小孩、會怕老人、會怕膝蓋等等,比起來怕蟲子並不算多麼奇怪;問題在於,為什麼蟑螂恐懼症如此普遍?

 

基於免疫需求的心理機制?

 

有科學家提出,就如同大部份的人看到蛇會害怕一樣,人們會普遍懼怕蟑螂是源於人類為了避開身懷巨量病源體的生物、以降低感染機率的心理機制,此種心理機制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做「行為免疫機制」。

 

行為免疫機制有其功用。當人處於病源體多的環境裡 ─ 比如充滿細菌的溫暖病房中 ─ 人體啓動免疫系統的功能會耗掉許多能量,儘管人們感覺不到。相對的,透過人們天生對骯髒環境感到不舒服而下意識閃避的行為免疫機制,我們只要花費極少量的能量就能維持健康。

 

同樣的道理,人們對蟑螂極度的厭惡感會促使人們想方設法消滅、隔絕牠們,使之盡量遠離我們的生活空間,這樣就能積極地致成衛生的環境。

 

恐懼是可以學習的

 

相對於基因自帶恐懼心理的說法,也有科學家提出另一種可能性。科學家發現,不只人類,有些猴子也會怕蛇,看到蛇會驚慌逃避;可是人類飼養、從未見過蛇的猴子並不會懼怕;有趣的是,當未見過蛇的猴子與會怕蛇的野生猴子生活一段時間後,也會開始怕蛇。這代表,懼怕的行為不一定是透過基因來傳承,也能透過學習取得。

 

或許不怕蟑螂的小孩就是因為接觸到普遍怕蟑螂的大人,學會了恐懼。

 

(圖片取自flickr)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