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柳營要聞】夏季蛇類出沒 野外值勤、操課落實防護

青年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6月30日14:43 • 發布於 2021年06月30日14:43
(國防部軍醫局提供)
(國防部軍醫局提供)

時序已入盛夏,氣溫日趨炎熱,是蛇類出沒季節;國軍各級部隊刻正戮力防疫作戰,又適逢演訓任務整備工作,期間,仍應兼顧夏令各項預防保健措施。因此提醒官兵,毒蛇防治相關注意事項,落實防範各類疫情及意外肇生,避免衍生罅隙,確保官兵生命安全及健康。

一、常見蛇類區分:

(一)神經性毒蛇:雨傘節、眼鏡蛇(飯匙倩)。

(二)出血性毒蛇:百步蛇、青竹絲(赤尾鮐)、龜殼花。

(三)神經併出血性毒蛇:鎖鏈蛇。

二、流行期:

每年3月起,蛇類活動開始頻繁,臺灣常見蛇類咬傷比例,依序為青竹絲、龜殼花、眼鏡蛇、雨傘節、百步蛇及鎖鏈蛇。

三、臨床症狀:

(一)雨傘節:咬傷部位局部呈現麻木感,全身性症狀,以肌肉無力為主、瞳孔放大合併光反射異常、眼皮下垂、吞嚥及發音困難;嚴重時併發呼吸衰竭。

(二)眼鏡蛇:咬傷部位呈紅腫及組織壞死,阻斷神經傳導、肌肉麻痹,合併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三)百步蛇:局部劇烈疼痛、皮下迅速腫脹,皮膚出現水疱及血疱,咬痕滲血;嚴重時,會合併其他器官出血。

(四)青竹絲:咬傷毒牙痕明顯,少見全身性出血症狀,致死率低。

(五)龜殼花:咬傷毒牙痕明顯,局部疼痛、腫脹及皮下瘀血;若延遲治療,腫脹惡化,將導致間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

(六)鎖鏈蛇:全身性出血症狀明顯且嚴重,很快出現擴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並常見急性腎衰竭。

四、防治作為:

(一)提醒官兵於野外值勤、操課或進入草叢時,應穿著高筒鞋、長袖衣褲等自我防護措施。

(二)定期清除營區雜草,從事各項戶外活動前,仍應先打草驚蛇,且避開蛇類出沒之高風險場域及時段。

(三)不慎遭毒蛇咬傷,應保持冷靜鎮定,儘可能辨別毒蛇形狀、顏色及特徵,可用彈繃或絲襪包裹傷口上緣,並低於心臟,以減緩毒液擴散等「五要五不」原則。 (國防部軍醫局提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