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寂靜單色調,張志嘉的沿途印象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18年07月06日01:14 • 發布於 2018年07月03日16:00 • 譚竣鴻

旅行,是不斷重新讓自己面對世界,也面對自己。

在旅途的過程中,我們自由意識的選擇我們的目的地、搭乘的交通工具,但無論你/妳是自己駕駛著汽車、搭乘具有一層樓高的大眾運輸工具、也或著搭乘具有速度與效率的高速鐵路、又或是具有高空俯仰的長途空中旅程,沿途所停靠的、所奔馳的對於每個人來說,它帶有不同的定義與詮釋。跟隨這樣移動的媒介引領到另一個空間視野,所體驗到的沿途印象也隨之產生了情感連結。

張志嘉《橋》。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畢業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的張志嘉,曾於2016年舉辦「在他方的那天」雙個展、也在2015年獲得「台南新藝獎」一千棵樹個展以及國內外重要展覽。在張志嘉的作品裡,看似攝影呈現但又帶有東方水墨韻味的繪畫呈現裡,重新匯集與再現旅途帶給藝術家的經驗與感受。

藝術家張志嘉。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此次展覽主題「沿途印象」由藝術家親自命名,講述旅行過程中經歷的體驗與景色。展覽中,藝術家也希冀透過早期作品的對照,以及近幾年來內心對於旅行沿途所經歷過的內心轉化,梳理所謂創作形式,使觀者能在早期既有的黑白景色當中,重新認識及感受張志嘉的沿途印象。

旅行,對於張志嘉來說不是目的地的征服與成就,而是經驗與感受旅行過程中的放鬆。聊到旅行對於作品靈感來源時,張志嘉表示:「我享受開車的過程,當車子發動開起車的那一刻開始,我認為旅行已經啟程了。旅行的意義對我而言不是在意去哪個景點或是終點的到達,而是種享受記錄這樣的過程與狀態。

張志嘉的作品中常以道路風景山脈樹木為描繪對象。近期創作的轉變更是著墨於構圖畫面的展現,簡單直接的幾何、平面拉線、透視與消失點成為畫面中不可取代的符碼。除了道路風景具有景深的空間感以外,藝術家選用黑白單色調的方式呈現,也使作品的寂靜氛圍蔓延於視覺感知。

張志嘉《Night》,2018。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我嘗試描繪旅行中所走過的道路與景色,這些旅行中沿途的景色,在我腦海中重新彙整,經由分解消化然後重組建構,近期的作品中也增添幾何與平面化的形式去表現,內心的轉化與感悟,藉由繪畫創作,呈現我心中的景色。

於台灣各宏偉的山林裡開著車暢遊是張志嘉所享受放鬆的事,台灣山中道路具有崎嶇綿延特性,每個蜿蜒的道路都看似沒有盡頭的延伸,但開著車環繞特殊的過程體驗也造就藝術家在創作上的特殊靈感再現。搖下車窗享受樹木芬多精的氣味、微風迎面而來的速度感、蟲鳴鳥叫的自然交響,是必須親自去感受這樣大自然的氛圍,才能有所對創作有進一步的想像。張志嘉舉例,「台灣的山林非常涼爽,對我來說是身心靈享受放鬆的狀態。而我也喜歡看海,海與山林的體驗當然不同,海是一種很純粹且廣闊的對象物,光腳踩著沙灘、聽著海浪拍打在岸上的靜謐感受,這些都是我對自然景色的原始感受與崇拜。

張志嘉《海》,2014。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此次於CC GALLERY展出的作品中,對於觀看解讀作品的方式,與攝影膠彩水墨三項媒材的關聯性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張志嘉與我們提到:「黑白攝影的行式手法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也開啟我對黑白單色調的研究與興趣。當我首次看到日本藝術家東山魁夷的作品時,深深被這位藝術家這樣處理畫面細膩幽微的手法給吸引,寂靜的空間氛圍讓我深受啟發,也希望能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或許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方風景畫家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位在日本具有「心象風景畫家」之稱的東山魁夷,更是把日本風景畫帶到與心靈謐靜相符的意境,也是在文學、散文、藝術創作中相當傑出的奇才,東山魁夷筆下所描繪日本山境的優柔之美,使其作品寓意更深耕於張志嘉的創作精神。

日本藝術家東山魁夷作品(局部)。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日本藝術家東山魁夷屏風作品(局部)。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P

黑與白的色調佇足在觀看張志嘉作品的瞬間,除了來自黑白攝影的研究與喜愛,黑與白的色調讓我們對張志嘉的作品有識別度的象徵,「黑白兩色對我來說,是經典的顏色展現。兩者顏色之間的過渡,非常單純,這樣的純粹性使我在我的作品中成為反覆的記憶,去除了多彩鮮明顏色的干擾,只想讓觀者可以更單純的去感受我將這樣的景物重新內化,理性的運用拼貼蒙太奇手法,感性的將畫面氛圍提升到精神性的層次。

張志嘉《Suspension bridge》,2018。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面對創作脈絡的延續,早期在畫面中也曾嘗試把鮮明顏色融入作品當中,但時常完成作品後卻不是張志嘉所想呈現的畫面力道,而漸進式的弱化顏色對於畫面的干擾,「顏色抽離之下,更能夠直接的表現我想在畫面中的感性。以前的作品是想完整還原景色,現階段的我更在意感性的氛圍呈現,描繪的對象物也在技巧上有所轉化,例如,我在描繪樹的時候,就會採用柔性的水墨暈染的方式,讓感性的層次藉由畫面引領出來。」

張志嘉《飛葉1》。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今年新作品是以幾何形狀為主,結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部分,道路是個明確的指示與視覺,線與面之間的關係也各自依賴,我必須從清晰的結構面來重組。」在《stagger》《Road》兩件作品中,甚至可以看到類似攝影蒙太奇的拼貼風格,運用斜角型的構圖,消失點於畫面的右上與左下,依照藝術家清晰邏輯整理,道路視覺的特質轉換,這些都是藝術家所屬具備的敏銳洞察力。道路物件的重新排列組合,歸納以及建構幾何元素的理性,但投身於內心層面的感性,形成有趣的呼應對照。

張志嘉《stagger》,2018。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聊到膠彩這項特殊媒材上的選材與以及未來創作的分享,張志嘉表示「我依然會延續膠彩礦物這項媒材,因為它能在既有的平面作品中展現厚度以及基底紙質上的特質。希望接下來能在進一步的研究基底材與膠彩礦物的個性,嘗試抽離紙張,讓幾何的形式更加清晰的呈現。」

旅行,依舊是張志嘉在藝術創作中最不可或缺的主軸思想,「我喜歡旅行這件事情,在旅行中所遇見的所有事物,光這些就夠我創作思考一輩子了。接下來的創作裡也希望把生活日常在簡單不過的物件,像是植物盆栽、走過的道路、樹木、視覺景象也作一些生活紀錄的交疊與結合。

張志嘉《Road2》,2018。圖/藝術家張志嘉提供。

藝術創作也像是一條無止盡的人生旅途,也是藝術家一輩子的理想追求。在這條藝術道路上,經歷過的美好也只有親自走過才知道。沒有盡頭的終點,持續感受藝術創作的能量,享受未來的沿途風景。

藝術家簡歷

張志嘉

學歷:

2014,碩士,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台中,台灣

2011,學士,私立東海大學美術系,台中,台灣

2005,高職,私立復興商工美術科,台北,台灣

展覽

個展

2016,「在他方的那天」雙個展,好思當代,台北,台灣

2015,「台南新藝獎」,一千棵樹,台南,台灣

2015,「寂靜印象張志嘉創作個展」,台中教育大學求真樓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5,「高雄漾藝術博覽會」,高雄駁二特區,高雄,台灣

聯展

2016,「水墨畫北水展」,金澤21世紀美術館,金澤,日本

2015,「丹青風華-膠彩畫面面觀」,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5,「作者街角-Artists on the Corner」,台南索卡藝術中心,台南,台灣

2014,「臺日國際水墨畫交流展」,台中教育大學求真樓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2,「驛動的風景」,20倉庫,台中,台灣

CC Gallery:【THE IMPRESSION ALONG THE WAY | 沿途印象 張志嘉個展】

展出時間 | Time to Exhibit 2018. 06.13 ndash 07.14

展覽地點| CC Gallery 新北市樹林區學勤路398號

展出藝術家 | Artists 張志嘉 CHANG,CHIH CHIA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