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火箭阿伯吳宗信揭台灣「太空夢」新篇章!正式接掌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08月03日02:47 • 發布於 2021年08月03日02:13

編按(2021.8.3更新):外號「火箭阿伯」、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吳宗信於昨(2)日正式接任國家太空中心新任主任。吳宗信表示,希望為台灣建構更完整的太空科技基礎能量,並促進太空產業供應鏈成形。
吳宗信在2020年於群眾募資平台發起全台第一支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集資計畫,最後集資有7,360人支持。以下為當時(2020.6.30)的專訪報導。

提到吳宗信這個名字,可能一時之間不知道他是誰,但提起火箭阿伯,或是五月天《頑固》MV,大家都能想起一個致力於在台灣發射100% MIT火箭的故事,而在經過將近5年的時間後,故事走到了下一個篇章。

自2010年發射第一支混合式火箭開始,國立交通大學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以下簡稱ARRC)主任吳宗信開始四處演講,倡議台灣要發展火箭產業,並自行發射能夠載物的火箭。

吳宗信

更在2015年,吳宗信為了維持ARRC運作、發射混合式火箭至100公里的高空,發起群眾集資,兩年時間共4,105人參與,募得新台幣1,200+萬元。在五年後,吳宗信要發起第二次的群眾集資,過去5年的時間,究竟發生什麼事?

兩年的業界洗禮,確信台灣有自製火箭能力

5年前的集資,ARRC成功募得1,200萬元,隨後2016年,吳宗信從交大借調,創辦晉陞太空科技,直到2019年底,晉陞決定在台東進行火箭試射,傳出未先跟當地居民溝通,引起各方討論,讓晉陞這家公司更廣為人知,吳宗信才於ARRC的Facebook上提到:

2018年中因堅持「誠信務實」等的理念不同,被迫離開一手創辦的公司(晉陞)回到交大,繼續帶領學生踏實精進火箭技術,朝向夢想繼續前進。本人與創始技術團隊離開晉陞之後,已與晉陞毫無任何關係,交大前瞻火箭中心(ARRC)與晉陞之間更無關聯,希望不知情人士不要有所混淆。

吳宗信在2018年離開一手創立的公司,才浮上檯面。而與晉陞切割得越乾淨,反而看起來故事越多,但談起這段歷程中的愛恨糾葛,吳宗信還是以Facebook上的那句話總結:「因為誠信與務實兩個方向不合。」緊接著補充說:「當年從學校離開的時候,我都笑說自己的社會經歷是幼稚園等級,離開晉陞後,就像是拿到社會小學畢業證書了。」

當初創立晉陞,吳宗信是希望讓學生畢業之後有地方可去,不然隨著學生畢業、研替結束離開校園,也讓過去的累積化為烏有。儘管結果也許不盡人意,吳宗信仍認為在晉陞的那兩年非常重要,「真正離開學校出去闖,那兩年時間接觸到的工業界,都是最專業的, 也是因為有這樣在外面走過一遍,我才確定台灣真的做得出火箭 。」

吳宗信舉例,不管是耐熱材料、氧化劑等,拆開一台火箭上萬種零件,都能在台灣找到最頂級的合作夥伴,「也因為台灣有強力的半導體基礎才能做到,像是高濃度的雙氧水,長期提供給晶圓廠使用,火箭也用的到,品質好價格又合理。」

2018ARRC.jpg

再次向群眾集資,火箭阿伯要發射「能載物的火箭」

而從晉陞離開後,吳宗信回到交大擔任特聘教授,發起第二次集資,他要做的是「發射類衛星載具」,也是在未來有能力載衛星到太空的火箭。

過去ARRC曾發射的探空火箭,任務目的是不斷地往上飛,但要能夠載衛星到指定高度的火箭(入軌火箭),必須要有精密的控制能力,抵達軌道的那一刻還需要有推力向量控制系統,甚至必須具備重新點火的能力。與先前最大的不同,吳宗信笑著說:「比起來五年前的火箭就像是沖天炮。」

之所以要集資,是因為發射火箭是一門硬科學,且需要「打群架」才能完成。吳宗信除了學生外,還養了15名全職工程師,年度人事支出就需要1,500萬元,靠著政府支援與自行籌措資金,ARRC仍有1,000萬元的缺口。

目前ARRC團隊正在進行火箭的懸浮控制,預計於2021年7月,完成可控制火箭的發射, 只要成功,在不遠的未來,台灣有機會擁有自行發射載物火箭的能力,全球目前也僅有13個國家有此能力 。過去台灣曾接續讓福衛五號、七號升空,皆委由美國代為發射。

為什麼發射火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測量HTTP-3AT火箭的重心.jpg

但射火箭到底有多難,台灣為什麼要能夠自己射火箭?

吳宗信解釋說:「只要投入火箭研發,你就知道理工學院裡為什麼會有這些科技。」要做一支火箭,必須整合數學、機械、電機、物理、化工、材料、航太等技術,沒有辦法以一人之力完成。

也因為火箭領域橫跨眾多產業,吳宗信認為火箭有機會成為一個火車頭,帶領所有產業前進,「要射火箭,每一個產業都要拿出最頂尖的技術、最頂尖人才,可以促進產業的升級。」就如同1950年開始的太空競賽到1969年阿姆斯壯登月,也造就一大步的科技躍進,包含從現在的運動鞋、運動場的天花板、防火衣、消防設備,甚至是電腦,都是太空競賽下的產物。

延伸閱讀:氣墊鞋、泡麵裡的蔬菜包都是!源自登月計劃的10大技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如果台灣有能力自製火箭,也有機會讓所有的產業升級。

此外,吳宗信認為,發射火箭有助於一個國家的自信心,「只要在現場看過火箭發射,真的會流眼淚,如果我們能自己發射火箭,對全民來說都是一種榮耀。」

當台灣有辦法將自製的載物火箭射向天空,可以證明台灣尖端科技的研發與系統整合的能力,也代表台灣可以有更多人有勇氣做夢。而對吳宗信來說,他的夢一直都在宇宙,將近30多年來從未變過,只是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是在台灣的地面上——讓ARRC能存活下去,「希望大家能再支持我們一次!」吳宗信說。

責任編輯:陳映璇、蕭閔云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6

  • Chen, Yen-Hua 陳彥樺
    加油
    2021年08月03日04:59
  • 建凱
    這個火箭阿伯是之前YT的胡子與黃小潔去交大做固體燃料火箭時跟他們交流合作的那個人吧?
    2021年08月03日05:26
  • 陳紜嘉
    希望能成功,這樣衛星發射就不用在倚靠美國了
    2021年08月03日05:23
  • Hunter Chung
    台灣要加油
    2021年08月03日06:14
  • Linda Wu🌱🌿🌲
    吳宗信老師不只是有夢最美,還很築夢踏實,支持火箭阿北一步步實現夢想!
    2021年08月03日05:5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