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同時有這2個指標,做假帳機率高達9成!知名會計師:6個假帳在財報上常見特徵

商周.com

發布於 2019年08月07日01:59 • 張明輝
同時有這2個指標,做假帳機率高達9成!知名會計師:6個假帳在財報上常見特徵

推薦理由

不少企業主或專業經理人,因為不懂財報數字的意義而吃大虧,許多投資人誤觸財報地雷而血本無歸。會計師張明輝,曾任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資誠(PwC)所長、執業30多年,剖析歷年來股市假交易、掏空案等上市櫃公司的真實財報,幫助投資人預先看出財報地雷,及早趨吉避凶。

你將收穫?

假帳在財報上常見的6個特徵:

1.過高的應收帳款天數
2.過低的存貨天數
3.過高的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4.過高的長期投資
5.過高的現金
6.過高的雜項資產

精選金句

■如果一家公司與同業相較,同時有「應收帳款天數過高」與「存貨天數過低」這兩個指標,做假帳的機率高達9成。

精華書摘

資本市場是一個創造財富與財富重分配的市場。有人辛辛苦苦經營企業有成後將公司上市,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財富增加利益,也有人因為勤於分析總體經濟與產業走向而投資有成、賺大錢;另一方面,卻也有人因為經營不善或看錯股市走向而虧大錢。

在股票市場賺錢的人,只要是遵守法令就沒有人有話說,畢竟努力和風險承受力與報酬之間也存在著關聯性。反之,如果是為了賺錢而製造虛假的財務報表,藉由破壞遊戲規則,昧著良心
圖利自己、坑殺別人,這樣的作為一定令人不齒。

遺憾的是,台灣平均每2至3年就會發生上市櫃公司財報造假的案例,例如報載從事LED的洋華科技自2012年起,涉嫌聯合宇加、百徽等20餘家公司,以假交易方式營造公司業績大幅上揚的假象,拉抬公司股價;從事印刷電路板的雅新為了避免股價下跌,銀行團收銀根,單單2006年即做帳虛增營收186億元,以隱瞞虧損。

對投資人而言,一旦企業做假帳的訊息經媒體披露,通常為時已晚,只能眼睜睜看著血汗錢化為烏有。究竟企業做假帳有無徵兆可循?若能提早看出投資標的的財報有假,可讓投資人及早
避禍,減少損失。

假帳在財報上常見的特徵

製造假帳公司的財務報表通常會有下列1至6項特徵,以下我們就一一加以介紹。

特徵1:過高的應收帳款天數

一家公司要創造利潤,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透過創造營收。為什麼是透過創造營收?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營收是企業產生利潤的主要來源:企業本業的獲利主要透過「營收-成本-費用」來的,製造假帳如果是透過減少成本或費用來創造利潤,會因為成本率或費用率異常而啟人疑竇。透過創造營收及成本讓帳上產生「合理的正常營業利潤」,最能吸引投資人。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收入是判斷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股票價格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建立在夢想上,這個夢想就是公司會繼續成長,獲利會繼續增加。而營收是否增加?增加多少?是判斷企業是否繼續成長的主要關鍵。因此主管機關特別規定,上市櫃公司必須在每月10日前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公告其上個月之合併營收數。所以做假帳如果不透過創造營收的話,還真對不起受騙的投資人。

創造營收的方式通常是先找一批不存在或是呆滯的存貨,然後安排幾個人頭公司來交易這批貨。比如甲公司先以100 萬元向B公司購入一批貨(這批貨可能不存在或存在但卻是呆滯品或瑕疵品),然後將這批貨以120萬元賣給A公司,A公司接著再以120萬轉回給B公司,從而完成營收增加120 萬、利潤增加20萬的艱困但漂亮工程。

接著甲公司再以120萬元向B公司買回這批貨,再以140萬元賣給A公司。如此這般不斷重複,就可以創造出要多少營收與利潤就有多少營收與利潤的財務數據。

這種作法的倒數第二步是透過一筆現金將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對沖,對沖之後在應收帳款只會留下一個痕跡,這個痕跡就是利潤,以上例第一筆交易來說就是20 萬(120 萬- 100 萬)。除非老闆拿錢來填利潤這個缺口,否則這個利潤會永遠留在應收帳款裡銷不掉。

這個作法的最後一步就是老闆拿錢出來把利潤這個缺口給堵上。老闆為什麼願意拿錢出來?原因有二。一是做假帳的刑期是1至7年有期徒刑;二是做假帳的目的是要藉此拉抬股價賺錢,如果老闆真的因此賺到錢,他從賺的錢中拿一部份出來把洞補上,是以免東窗事發後被關的應有之舉。

做假帳導致應收帳款大增的原因有二:

一、利潤沖不掉:老闆若沒有即時拿錢來填虛假利潤這個洞,藏在應收帳款裡的虛假利潤金額就會愈來愈高。

二、應收帳款被挪用:炒股票需要巨額的資金,當老闆資金不足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早付假交易中的應付帳款、晚收應收帳款方式,來挪用公司的資金去炒股。挪用金額愈多,應收帳款金額就愈高。

當應收帳款愈墊愈高,透過「(期末應收帳款/ 營業收入)×365 天」這個公式,所算出來的應收帳款天數就會很高。在第三章中我們提過,公司的整體帳齡超過3個月(90 天),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有可能是有巨額呆帳未承認或是存有假帳。

圖6-1是假交易以及挪用公司資金的流程圖。

2015年6月中旬,上櫃公司揚華科技爆發假交易掏空案。經調查局調查,該公司涉嫌在2012年3月起,與宇加、友旺、駿熠、佳營、百徽等20餘家公司聯合,進行虛假交易數十億元,以此營造公司業績大幅上揚的假象,再以不實財務報告,陸續辦理現金增資及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向投資大眾募集資金。表6-2 中可見揚華科2012、2013 及2014 年應收帳款金額及帳齡異常。

特徵2:過低的存貨天數

做偽交易的公司在虛增營收之時也會虛增成本。比如前面所舉的偽交易中,甲公司的第一次偽交易會為它創造120 萬元的營業收入,同時也為它創造出100 萬元的營業成本。

企業通常不會為了做假帳而去買一大批不需要的存貨進來,所以公司帳上的存貨還是真正可以出售的存貨,以致期末存貨與銷貨成本比起來,期末存貨就會變得很小。如此,將「(期末存貨 / 銷貨成本)X 365 天」所得出來的天數就會比同業低很多。

我們在第三章中有提過,除非是特殊行業或是採豐田式生產的公司,正常公司的存貨不宜超過2個月,但也不能太低,以免造成沒有原料生產或無貨可賣的情況,所以即便是統一超的存貨天數都將近30 天。當公司存貨天數不合理的低,例如5 天、8 天的,通常表示假交易做的太火熱所致。

據報載上櫃公司仕欽科技在2005 年間受到將遭仁寶電腦併購的消息影響,客源縮減、營業收入下滑。

當時由於銀行籌資額度告罄、營運資金日益短缺,該公司於2006至2008年,虛列與日商富士通、APEX 公司的不實交易,總計虛增不實銷貨63億8,600萬餘元。該公司再以不實交易憑證向大眾銀行、中國信託銀行詐貸超過40億元。

從表6-3 中可以看到仕欽科2005、2006 及2007 年平均售貨日數介於3到8天,顯示相關人員實在是太投入假交易這個偉大的事業中,以致產生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的現象。

如果一家公司與同業相較,同時有「應收帳款天數過高」與「存貨天數過低」這兩個指標,做假帳的機率高達9成。

以上這兩個異常指數是最基本的判斷依據。大多數做假帳的公司都是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但也有少數做假帳的公司會從事一些「高級的」作法,做得比較隱諱,讓投資人無法在第一時間很直覺地判斷出來。

特徵3:過高的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應收帳款過高除了可能被懷疑做假帳外,也可能被懷疑是否有巨額呆帳費用應承認,會引起查帳會計師及主管機關的注意及嚴查,這對於製造假帳以提高帳上獲利這項偉大志業者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解決的方法主要有3種:將應收帳款轉成「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長期投資」、「現金」及雜項資產。我們先講轉入「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如果一家公司的應收帳款不合理,但應收帳款突然在某一個時點消失不見,而「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卻大幅增加,有可能是該企業以高於市價方式購入資產(例如設備),迂迴地將過高的應收帳款轉入此科目了。複核的方法是比較營業額相當之同業,其「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之金額。

特徵4:過高的長期投資

做假帳的公司也可能藉由高價投資股票方式消化應收帳款或掏空公司資產。這交易如果占被投資公司50%以上的股權,這家被投資公司就會被編入合併報表,其過高的價格就會反應在商譽上。

依財報的編製規定,商譽會表達在合併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或「商譽」科目上。這筆交易如果占被投資公司不到50%的股權,依財報的編製規定,大多會表達在合併資產負債表的「按權益法之投資」這個科目上。

土地、廠房或設備大多有市價可參考或推算,要追查價格是否太高比較容易。未上市櫃公司的合理股價就比較不容易推算,曾有著名的外資投行告訴我「股價的主要依據是未來的獲利假設,對於傳產事業,例如銀行、保險、食品、通路、化工及汽車等等,他們的獲利比較容易預期,其合理股價也就很容易推算,但對於電子、遊戲、生醫等企業的合理股價就很難推算了」。

特徵5:過高的現金

轟動一時的博達案,有上萬名投資人受害。博達科技自1999年12月,以每股新台幣85.5元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後,股價一路上揚,2000年4月股價飆漲至368元,登上股王寶座,2002年更被媒體評為是「不景氣時的投資瑰寶」。

但其實該公司自1999 年起即以循環交易的方式美化財報,製造160億元的假交易及1.7億美元假存款。2003年該公司本業於當年度第一季首度出現虧損,據媒體報導過去一直存在的應收帳款過高問題,第一季更加嚴重,平均收款天數達到347天,本業未見轉機。

到了2004年,就爆發出做假帳的醜聞,引起市場一片嘩然。檢調發現,博達科技在葉素菲擔任董座期間,透過虛增營業額、以境外交易套取公司資金、發行不實海外公司債等手法,掏空公司資產63億元。

在整個假交易及假帳醜聞中,博達為了減少應收帳款金額,將幾十億元的應收帳款「賣」給國外銀行,為了讓銀行願意收買這批應收帳款,博達與銀行協議,在銀行尚未收到應收帳款的錢時,銀行支付這批應收帳款的錢,博達不能動用。

換句話說,搞了半天這個交易有做等於沒做。博達因此在交易帳上虛減應收帳款、虛增現金。我們可以從表6-4中看出博達2002年「現金及銀行存款」,再加上「短期投資淨額」合計高達47億元,可供該公司正常營運超過8個月。但另一方面,我們可看出該公司當年度之長短期借款超過92億元。

或許一般投資人不了解博達背後的數字遊戲,但隱約還是可從財報上看出端倪。根據博達2002年財報數字顯示,當年度該公司有92億元的長短期借款,而手上現金卻高達53億元。另一方面,眾所皆知,把錢放在銀行生的利息低,但是向銀行借款的利息卻很高。

我們從表6-5 中可以看到,博達因為債台高築,導致2002年利息費用超過4億元,但利息收入卻不到2千萬元;支付高額的利息費用,也是當年度純益僅剩1.5 億元的主因之一。試想在這種情況下,一家公司既然手上有那麼多現金,為何不趕快把負債償還掉,以減少利息支出呢?

其實,現金高沒有關係,但是,如果一家公司的現金不合理的高,且現金與銀行借款兩者都很高,就是不合理的現象。

特徵6:過高的雜項資產

大股東有資金需求而需一時挪用公司資金的方式通常有三。一是透過人頭公司與公司交易,再透過延遲付款的方式,挪用應收帳款,這在報表上會產生高額應收帳款;二是透過其他交易產
生其他應收款,這在報表上會產生高額的其他應收款﹔三是透過預付材料款、租金等方式將資金撥出去,這在報表上會產生高額的預付款項或存出保證金。

因此,當一家公司有高額的其他資產、預付款項或存出保證金等雜七雜八資產,而同業沒有或金額很低時,投資人就要小心了。

延伸閱讀:

●書籍簡介_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

作者:張明輝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9/06/20

☛最接地氣的財報書,看到數字馬上有感!購書連結

作者簡介_張明輝

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美德州大學會計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磐石獎評審委員,並擔任台灣大學、中正大學兼任教授,以及東海大學專任教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任內,有鑑於企業永續議題的重要性,特別設立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公司;接掌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後,持續貢獻其專長,協助台灣在會計、審計、稅務、公司治理及永續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工作,為台灣培育國際化人才,提升台灣競爭力。

責任編輯:林舫如
核稿編輯:黃楸晴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