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你為什麼會胖?15年營養學專家:搞懂這點,每餐吃飽飽也能瘦下去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更新於 2020年12月29日07:49 • 發布於 2020年12月24日06:25 • 仰望尾迹雲
你為什麼會胖?15年營養學專家:搞懂這點,每餐吃飽飽也能瘦下去
你為什麼會胖?15年營養學專家:搞懂這點,每餐吃飽飽也能瘦下去

減肥,你這麼吃就錯了!

我有一個女性減肥學員,46歲,肥胖程度比較高。她從3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減肥, 持續了十幾年。

她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減肥方法,但一直沒成功。一開始,她單純靠運動減肥,跑過步,游過泳,但是都失敗了。她總結,運動很辛苦,運動後吃東西更香、更多。因為沒有有意識地控制飲食,所以運動了半天,她的減肥毫無成效。

後來她完全放棄了運動,開始單純靠少吃來減肥。她曾做過最極端的事就是辟穀禁食,結果十幾天後,胃出問題進了醫院。休養期間,之前減掉的體重全都反彈。

她還用過穴位貼片來減肥,用的時候發現有效果,但這種減肥方法同時要求嚴格進行飲食控制,她難以堅持,最終還是放棄了。

我告訴她,用穴位貼片減肥,讓你瘦下來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飲食控制。穴位貼片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假如你不用穴位貼片,單純做飲食控制,照樣可以減肥。她恍然大悟。

減肥過程中,她用了那麼多方法,但最終都「誤入歧途」,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她一直沒有關注到減肥的根本,沒有理解減肥到底是什麼,不知道一種科學合理的減肥方法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後來,她專門到北京跟我系統地學習減肥,跟著上我的減肥課程,從頭開始看待減肥這件事。她漸漸明白人為什麼會胖,各種描述得「天花亂墜」的減肥方法為什麼有問題。在這期間,她一直踏踏實實地使用我的減肥方法,體重穩定下降,而且她覺得自己狀態越來越好,生活品質越來越高。

46歲這一年,她的體重達到了歷史最低點,跟之前胖的時候的平均體重相比,減輕體重不少於25公斤!從身材變化上看,完全換了一個人。

現在,她已經開始增肌塑型,希望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身材。增肌需要她改變之前的飲食,不能像減肥時那樣吃了。所以她擔心自己會復胖起來。我告訴她,完全可以放心,甚至可以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就像沒減肥一樣開始自由飲食。

自由飲食這件事,她完全不敢想。她認為,減肥是終生的「事業」,飲食永遠要有所節制。增肌的時候多吃一點能理解,但完全自由飲食怎麼行?我建議她別想太多,先試幾周看看。

於是,增肌訓練階段,她完全自由飲食持續了4周,卻發現除了身材緊致了一點,身體狀態感覺更好了一點,沒有什麼其他變化,脂肪一點沒增加。她特別開心,但想不通是為什麼。

減肥是什麼?減肥就是被判「無期徒刑」嗎?減肥就是每天謹小慎微地飲食、精疲力竭地運動嗎?當然不是。減肥就是改變你的人,改變你的生活,讓你更健康、更幸福,就是讓你不需要再去刻意控制飲食和運動,也能保持最美的身材。

真正的減肥,就是讓你不再需要減肥。

你為什麼會胖?

減肥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人為什麼會胖。

現在民間有很多關於肥胖原因的傳說,有的說是脂肪把人變胖的,有的說主食是致胖「元兇」,有的說是因為不活動、不運動才使脂肪堆積的,還有的說肥胖是腸道菌群紊亂或者所謂宿便導致的。而實際上,這當中絕大多數關於肥胖原因的說法,不是錯的,就是不全面的。

在減肥健身方面,民間有很多所謂「科學」的觀點,但實事求是地講,那不過是「傳說」罷了。你聽到的很可能都是錯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不少民間減肥健身「科普者」水準嚴重不足(這是很客觀的現象。名不符實的「專家」太多,是大眾科普領域的頑疾);另一方面,就是商業利益的驅使,要麼是為了博眼球,要麼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比如賣低碳水減肥餐的人,一定會說吃碳水化合物使人發胖)。

其實,你為什麼會變胖?沒別的,就因為一件事──熱量盈餘。

從核心邏輯上講,卡路里,也就是飲食熱量,才是決定人胖瘦的根本因素。而飲食結構、運動、活動或腸道菌群紊亂等,都是引起肥胖的或大或小的外在因素。

人變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這多方面的原因最後都匯聚成一個核心的根本原因──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多。

甚至,就連使用激素引起的肥胖,最終還是因為盈餘的熱量。激素只是讓身體更容易熱量盈餘而已(「激素胖」的問題我在後面會詳細講)。

因為在整個宇宙中,所有的能量和物質都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人體當然也是如此,你吃得多,消耗得少,有了多餘的熱量,身體就要把這些熱量「處理掉」,而處理多餘熱量的核心方式,就是把它「變」成脂肪,於是人就慢慢胖了。

把攝入的多餘熱量變成熱能散失掉,是一種不會讓人變胖的處理多餘食物熱量的方式。只不過,這種方式是絕大多數人處理多餘熱量的非常次要的方式。

這是說人變胖的根本原因,而反過來從減肥角度講,人變瘦的關鍵也在於熱量。不管怎麼減,只有讓熱量攝入量明顯小於熱量消耗量,人才會瘦下來(當然,這是從總體上講)。因為如果消耗的比攝入的熱量多,那麼這部分熱量赤字,無論如何都要有個來源,哪怕欠著1千卡,也要從減肥者身上出。怎麼出?主要就是把身上的脂肪變成熱量(身體蛋白質也能變成熱量,但不是主要的方式),於是人就瘦了。

說到這裡,我們也就明白了兩件事。

第一,只要熱量攝入不足,人就會慢慢消耗脂肪(一般也包括部分身體蛋白質)。但如果熱量攝入多了,人卻不一定會增加脂肪,因為身體還可以把多餘的熱量變成熱能散失出去。

那麼,換句話說就是,減肥比增肥容易。

熱量多了,還可以通過產熱的方式消耗掉;而熱量不足,只能靠消耗身體成分(主要是脂肪)來補足。

第二,減肥其實就是個「熱量遊戲」。不管用什麼減肥方法,最終還是要靠製造熱量缺口這一核心途徑來實現。

好了,上面我用通俗的方法講了人變胖的根本原因。深入講,現在最「頑固」的一種偽科學說法就是,人是因攝入碳水化合物而變胖的,或者說碳水化合物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加,使人變胖。

下面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這個說法,幫助大家進一步理解肥胖的原因。

很多人說,減肥的時候不能吃主食,一吃主食,人就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有一個功能就是促進脂肪合成,所以人就胖了。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實非常可笑。

促進脂肪合成,的確是胰島素的一個功能,但胰島素還有一個功能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那為什麼沒人說吃主食能讓人變成「肌肉男」 「肌肉女」呢?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絕大多數地球人都在吃主食,為什麼有的胖,有的瘦?發達國家胖子多,不發達國家瘦子多,比如非洲一些貧窮的國家,人們的飲食主要以主食為主,一般吃不起肉,為什麼他們普遍都很瘦?

其實,人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甚至生命,無時無刻不需要一定量的胰島素。胰島素不可怕,沒有胰島素才可怕。胰島素的作用是處理過多的血糖,這對我們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非常重要。

而且,胰島素雖然能促進脂肪合成,但是人們沒有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胰島素只是促進脂肪合成,而身體還是要靠多餘的熱量來合成脂肪的。

沒有多餘的熱量,再多胰島素有什麼用?

打個比方,銀行的理財顧問能夠使你銀行帳戶裡的資產增值,這當然沒錯,但是沒有一定的資產作為本錢,找再多的理財顧問,你的錢還是不會變多。道理就這麼簡單。

如同德國耶拿弗裡德里希‧席勒大學醫學博士、著名營養學家克利斯蒂安‧馮‧勒費爾霍爾茨所說:「胰島素其實一直都是代罪羔羊……最終對減脂有效的還是能量負平衡,是它讓我們的體重發生了變化!」

關於主食威脅論、胰島素威脅論,還有一派說法是:主食可以吃,但是如果吃高GI的主食,人就會胖。

高GI主食是讓人變胖的元兇?

GI就是Glycemic Index的簡稱,也就是血糖指數。一種食物血糖指數的高低,說明這種食物升血糖速度的快慢。

具體講,我們的血糖主要來源是食物裡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主食。一種主食吃進去,裡面的碳水化合物被人體吸收、轉化,最終成為血液裡的葡萄糖,就是血糖。

但是,不同的主食「變成」血糖的速度不一樣。有的主食消化吸收快,可能吃進去1個多小時,就「變成」血糖了,有的慢,可能要2個小時。於是,一種食物碳水化合物「變成」血糖的速度越快,升糖越快,這種食物的血糖指數就越高。

比如米飯、饅頭,人體消化吸收得快,血糖指數就很高;粗糧一般慢一點,血糖指數就相對低一些。

攝入血糖指數越高的食物,越會迅速升高血糖。於是這時候,我們的胰島素越可能會迅速升高,去處理快速升高的血糖。所以,很多人認為,吃血糖指數高的食物才會發胖。

其實這還是胰島素威脅論在作怪。

減肥期間,我也建議吃一些低血糖指數的東西,因為更有利於減肥,但這最多只是給減肥「錦上添花」,而並不是說,吃高血糖指數的食物人就一定會發胖,吃低血糖指數的食物人就一定能變瘦。

血糖指數這個資料對減肥不能說完全沒用,但是我們大可不必太過在意食物的血糖指數,甚至變成「血糖指數緊張症」,真沒那個必要。

首先,即便是吃高血糖指數的東西,胰島素升高很多,但也不一定就會發胖。

這一點我們剛才已經講過了。胰島素確實有利於脂肪的合成,但是也要有多餘的熱量才可以。沒有多餘的熱量,胰島素再多也是白搭。讓人變胖的是盈餘熱量,而不是胰島素。

第二,退一萬步講,血糖指數高的食物不一定就會明顯升高胰島素。

很多人都覺得,食物GI高了,血糖就高了,胰島素相應也高了。實際上不一定。比如說,白糖的GI很高,但如果你只吃一小塊糖,血糖其實沒多大變化,胰島素變化可能更微弱。

因為這裡存在一個量的問題。假如血糖雖然升得快,但是只升高了一點,那麼也不需要更多胰島素來處理。反過來說,血糖升高雖然慢,但是持續升高,總量很多,那麼需要的胰島素也多。所以,胰島素需要多少,最終還是要看我們有多少血糖需要處理。

所以,營養學界就出現了GL,也就是血糖負荷的概念。

血糖負荷,不僅考慮我們吃的食物的GI,還考慮我們吃這種食物的量。怎麼算呢?就是用一種碳水化合物食物的GI,乘以你吃了多少量,再除以100。

比如米飯的GI按85來算,我們一頓飯吃了300克米飯,裡面大概有75克碳水化合物,那麼這頓飯的GL就是85×75/100 =63.75。看,處理這75克碳水化合物,確實需要不少胰島素。

但假如我們只吃了100克米飯, 那麼這頓飯的GL就是85×25/100 = 21.25。處理100克米飯裡的25克碳水化合物,需要的胰島素就少多了。

都是米飯,GI都一樣,但吃多少對胰島素的影響差別很大。

所以,即便我們假設胰島素跟減肥有絕對相關性,那也主要還是要看食物的GL而非GI。低GI的東西吃得多,胰島素照樣高,只有碳水化合物的量都一樣的時候,對比GI才有意義。

在實際操作當中,血糖指數其實是挺「不靠譜」的一個數據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血糖指數不是食物固有的資料。它不像食物的熱量含量、營養素含量相對比較穩定,血糖指數是基於個人測出來的,很不穩定。

GI這個資料,舉例來說,是讓人吃下50克的某種碳水化合物,然後採血看其血糖的變化,最後計算得出的資料。

那人和人之間差別就太大了,同樣是白米飯,有些人吃了血糖只升高5個單位,有些人可能升高10個單位,這種情況很正常。

即便是用同一個人計算,資料也不穩定。有研究稱,同一個人吃同樣的東西,昨天吃和今天吃,測出來的GI值都不一樣,能相差23%~54%。即便是同一天,上午測和下午測,血糖指數也有可能差很多。

同一種食物也一樣。如胡蘿蔔,帶皮生吃,血糖指數也就十幾,去了皮吃就變成30多,煮熟了吃變成50左右,而有些做法甚至能讓胡蘿蔔的血糖指數超過90。

混合食物的血糖指數就更混亂了。

什麼叫混合食物?我們一般都是幾種食物混在一起吃,比如一頓飯,有主食、有菜、有肉,甚至有水果。而這些食物一起吃進肚子裡,它們在胃裡會被攪拌混合,變成食糜。在這種情況下,各食物的血糖指數會相互影響。

比如你午飯吃300克牛肉、1個洋蔥、一些生菜、200克培根,再選擇200克主食。這時候精挑細選來對比主食的血糖指數其實沒有意義,選白麵包還是選紅薯,差別不大(注意,這僅僅是從血糖指數的角度講)。

因為,如果跟高蛋白、高脂肪的東西一起吃,高血糖指數的食物都會變成低血糖指數的。原因是如果混合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占比大,那麼會極大地延長胃排空的時間。主食的血糖指數再高,胃排空慢了,血糖指數也會被拉低。

大多數人每頓飯都是吃混合食物,所以只要吃的主食不是特別多,那麼食物血糖指數的意義就很有限了。

有些食物的血糖指數本身很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跟別的東西一起吃,混合食物的血糖指數就變得很低了。比如,饅頭的血糖指數可以高到80多,但是跟醬牛肉一起吃,混合食物的血糖指數就只有49了。米飯的血糖指數也是80多,跟魚一起吃,混合食物的血糖指數變成了37。

所以,從減肥的角度來看,過多考慮食物的血糖指數,其實意義並不大。營養學界也有很多低血糖指數飲食減肥效果的研究,綜合來看,低血糖指數飲食和普通低脂飲食或普通血糖指數飲食相比,從長期來看並不能讓我們減掉更多的肥肉,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足以說明問題。

減肥,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更多內容詳見《減肥,我要飽飽地瘦下去>>>

〉〉老是愛上同一種人、每年減肥又復胖…人生不想再鬼打牆,你應該嘗試的3種突破方式

★ 一鍵加入Cheers【LINE@】好友:職場最新資訊完整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