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沒保護好媽媽,我心懷歉意」 威爾史密斯談創傷:身體要健康,心先強大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1年11月15日06:39 • 發布於 2021年11月15日06:3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梁元齡編譯 圖/Will Smith Facebook
「沒保護好媽媽,我心懷歉意」 威爾史密斯談創傷:身體要健康,心先強大
「沒保護好媽媽,我心懷歉意」 威爾史密斯談創傷:身體要健康,心先強大

威爾史密斯近期帶著瘦身紀錄片、自傳《Will》與世人見面,自揭心理問題如何影響了他的健身計劃,更分享自己不典型的「健身失敗經驗」,卻也意外紓解童年的創傷。

53歲的美國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日前啟動20週健身計劃,甩掉累積1整年的疫情肥。他將健身過程拍攝成紀錄片《The Best Shape of My Life》全系列,發表在YouTube上。

原本的完美規劃,是他一面減重、一面把自傳《Will》撰寫完畢。但在計劃剩下5週時,威爾史密斯放棄了:著書過程中,他一點一滴揭開自己的黑暗面,意志力難以為繼。他發現:想用運動獲得健康,內心問題要先處理好,身體才能跟上。

「我以為自己正朝最完美的模樣邁進,追求體態上的完美。」史密斯說:「但心境上,我並不在這個狀態裡。到最後我發現,還有許多隱性的黑暗面要處理。」片中,威爾史密斯一度眼淚潰堤,向外界揭露心底創傷,坦言曾想過自殺,甚至求助南美洲部落的薩滿(巫醫),數度嘗試死藤水(ayahuasca)民俗療法。

(威爾史密斯高中時上自然課的景象。圖片來源/MIT)

高中時的威爾史密斯成績優異,拿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入學機會,並受邀加入MIT的工程培訓營隊,但為了唱饒舌音樂的夢想,他都婉拒了,也沒有繼續讀大學。

他以嘻哈音樂歌手的身分出道,後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簽約,踏進影視產業,演歌雙棲,常替電影錄製原聲帶,代表作包括《MIB星際戰警》、《絕地戰警》,更以《當幸福來敲門》等作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童年創傷伴他長大 父親是啟蒙也是苦痛來源

威爾史密斯於回憶錄中自揭,9歲時,他眼睜睜看著爸爸重擊媽媽頭部,媽媽倒下後血流不止,「在房裡的那一刻,比起任何時候,都更定義了我是誰。」愧疚的種子悄悄在他內心種下,沒能及時保護媽媽,他深感虧欠,爾後一度想過自殺,「我很失敗,是個懦夫。」

對父親,威爾史密斯的情感複雜。成長中父親雖常以暴力相見,卻也是個稱職的爸爸。「孩子們的遊戲時間、音樂表演,他從不缺席。」威爾史密斯說:「他是個酒鬼,但我每一場電影的首映會,他都保持清醒地看完;我的每一張專輯,他都有聽。」

(威爾史密斯與父親(後)一直維持緊密的關係。圖片來源/Will Smith Facebook)

父親在世期間,兩人關係也一直保持緊密,直到有一回,照顧年邁父親時,他推著輪椅行經樓梯口,竟萌生將爸爸往樓梯下推的衝動:「小時候我常對自己說,等我長大了、強壯了,有天一定要幫媽媽報仇。」他最後沒有這麼做,父親在2016年癌症病逝。

「沒有人是完美的」 原諒就是放過自己

父親是史密斯最大的恩典,也是痛苦的來源,他的工作態度、人生觀念都是父親給的,期間夾雜的家暴卻也撕裂著他,「我努力想找到他使用暴力的原因。」紀錄片裡,他生平第一次向母親親口坦承此事,並獲得母親的理解。

(威爾史密斯向母親坦言自己內心的黑暗面。圖片來源/截取自Best Shape of My Life YouTube)

紀錄片中史密斯提到,父親臨終前,他陪在父親身邊,告訴爸爸:「你是一個很棒的人,我會幫你照顧所有你愛的人們。」

鼓起勇氣回顧與爸爸的複雜關係,史密斯漸漸釐清愛的本質。「到了盡頭,別人有多愛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愛人。」他說:「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犯錯的人,當下都是用盡全力在生活著。你不能因為過錯懲罰他們。」

這也無形中影響到他的教養方式。對史密斯而言,孩子們原本就有各自獨一無二之處,父母該做的是輔助他們「成為自己」,而不是變成父母期待的模樣、用孩子來替自己的育兒經加分。

精神科醫師:健身要同時關照身與心

美媒Everyday Health採訪健身教練認為,當健身計劃較具挑戰性,就很容易激發過往的負面經驗,變得情緒化。某些重大的情緒突破,確實能使人成長,但沒有做好準備,也很容易壓垮一個人。

聖荷西精神科醫師拉格以(Julian Lagoy)分析史密斯的經驗說,不少人在健身時,只把精力放在身形雕塑上,卻輕忽心理狀況。

醫師建議,沒有安排健身的「恢復日」,除了讓身體休息,也須做深度自我檢視,適時調整健身目標、回歸健康初衷。此外,他也建議跟信任的人分享內在的所有感受,不要獨自承擔,讓運動計畫成為一段結合身心的旅程。

正如威爾史密斯所體會的,內在的平靜與完滿,並不存在物質世界裡、不單單是肉體的登峰造極。體態雕塑並非終極目標,身心靈的雕塑才是。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參考資料:Everyday Health、The Blast、ET Online

延伸閱讀:

正念習慣救孩子一命 郭葉珍:有些挫折,是為了讓自己上到那班對的列車

導演蔡銀娟:我家三代同堂,都非親生父母,卻有滿滿的愛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