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夜間盜汗、無故咳嗽...5症狀恐是「淋巴癌」警訊!成因、影響器官、治癒率一次看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2月17日01:00 • 謝懿安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指出,淋巴癌可以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兩大類,又可再區分數十種次分型,不同類型的淋巴癌,發病症狀也會有別。

若有異常發燒、夜間盜汗、體重無故減輕,要當心可能是淋巴癌(lymphoma)的警訊。淋巴癌為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球癌化而形成,淋巴癌細胞透過血液循環,可出現在身體任何一個組織與器官中,又被稱為「變化多端的腫瘤」。該如何儘早發現淋巴癌、有哪些治療方式與如何緩解副作用,本篇一次解答。

出現5大警訊,當心是淋巴癌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指出,淋巴癌可以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兩大類,又可再區分數十種次分型,不同類型的淋巴癌,發病症狀也會有別。以最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症狀可能包含:

1.異常發燒
非感冒、流感引起的發燒,常常是莫名原因間歇性發生,就要特別留心。

2.夜間盜汗
交感神經掌控汗腺分泌,流汗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的反應。一般來說,夜間休息時是交感神經最平和的時候。若非因為天氣炎熱,或其他環境因素,夜晚無故大量冒汗,甚至到棉被、枕頭都濕掉,就可能是淋巴癌警訊。

3.體重突然減輕
沒有刻意控制飲食、改變生活習慣,但體重卻突然下降,如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一成(例如從50公斤降到45公斤)、且容易感到疲倦,就可能是淋巴癌的症狀。

4.無故咳嗽
淋巴癌若侵犯到縱膈腔,胸腔出現腫瘤,就會有無故咳嗽的症狀出現。

5.淋巴結腫大
若是脖子、腋窩、鼠蹊部出現隆起、無痛感的異常腫塊,可能是淋巴結腫大。

黃泰中強調,由於淋巴癌次分型多,加上癌細胞可以透過血液流動到身體各個器官與組織,外顯症狀也各有不同。除了上述症狀外,還可能會影響眼睛、扁桃腺,或是癌細胞跑到耳咽管,造成耳鳴或聽力受影響。

此外,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屬於免疫功能失調,也會影響淋巴球的正常調節,也是淋巴癌的高風險因子,例如乾燥症患者就比普羅大眾容易出現淋巴癌。

因此,若是有癌症家族史、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加上符合多項上述警訊,就要特別留心,建議至血液腫瘤科就醫確認。

淋巴癌分四期,愈早治療存活率愈高

淋巴癌的分期主要可從癌細胞停留在淋巴結內,或是已向外擴散來區分。淋巴結分佈在脖子、腋下、腹股溝處。臨床上現在可以以正子斷層造影檢查確認分期,如下:

第一期:癌細胞侵犯單一淋巴結群,例如僅有脖子一處,為第一期。

第二期:若是侵犯一處以上的淋巴結群,且為橫膈膜的同一側,如脖子、鎖骨兩處,則為第二期。

第三期:若是橫膈膜上下的淋巴結群都出現癌細胞,如脖子、腹股溝兩處,則為第三期。

第四期:侵犯到淋巴結以外的器官或骨髓,器官如肝、肺、胃、腦部等,屬於第四期。

黃泰中指出,以惡性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為例,若是局部單一淋巴結有腫瘤,透過治療有九成治癒的機率,但若惡化到第四期,癌細胞散佈全身,則兩年無疾病存活率可能下降到四成。及早發現、治療,能提升淋巴癌的存活率。

一旦確診為侵襲性淋巴癌,會以標靶結合化療為第一線治療方式,近七成的病人都有治癒機會。若是效果不佳或復發,則有新一代標靶與化療藥物可運用,近年蓬勃發展的細胞治療CAR-T也是治療新選擇。

黃泰中指出,近兩年有不少國際藥廠與臺灣合作,進行臨床試驗,皆有衛福部與醫院嚴格把關,若符合資格,也是可爭取的治療管道。

化療副作用別擔心,與醫療團隊討論緩解策略

許多人擔心化療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包含疲勞、胃口不好、掉髮等。黃泰中指出,治療過程中可與醫療團隊討論,透過妥善輔助性治療減緩不適感。另外,過去認為噁心嘔吐的症狀,隨著止吐藥物推展進步,臨床上已經可以有效紓緩症狀,幫助病人進食、增加體力。

此外,不少淋巴癌病人的發病年齡輕,接受化療擔心影響生育。黃泰中表示,只要在病況不迅速危急生命下,可考慮先設法保存卵子或精子;若病況較危急,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可能盡量避免傷害到精卵功能,希望保有生育力。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與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設計「淋巴癌攻略」衛教網站與手機APP,提供病友充足且正確的治療資訊,陪伴淋巴癌病人走過治療期,可以多加善用。網址:https://lymphoma.ecancer.org.tw

諮詢醫師/黃泰中(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癌醫分院兼任主治醫師、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復發別恐慌! 細胞免疫治療帶來新曙光
脖子上的淋巴結按壓會痛,會是癌嗎?血液腫瘤科醫師教你:如何判別良性與惡性
以前不愛運動真的大錯特錯…1年半抗癌成功,李開復靠「走路」消滅癌細胞!

責任編輯:謝懿安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