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解讀 2024 牛劍年度代表字:「腦腐」與「顯化」

換日線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12月13日09:35 • 黃經偉/大衛的世界經緯儀 David’s theodolite
解讀 2024 牛劍年度代表字:「腦腐」與「顯化」
解讀 2024 牛劍年度代表字:「腦腐」與「顯化」

2024 年 12 月初,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OUP)依循往例,發表了今年的關鍵字「Brain rot」(中文可譯為「大腦腐蝕」或「腦腐」),掀起針對數位科技和網路文化的諸多討論。

而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Assessment)則是在 11 月時就已公布「Manifest」(常譯為「顯化」)為今年的代表字,也讓大家開始探討「心想事成」和「心靈力量」等議題。

本文將簡要梳理這兩個詞分別代表的定義和脈絡,並與讀者朋友分享它們背後共同的底層邏輯,希望能透過釐清 2024 年的「牛/劍觀點」,點出隱憂,正面看待時代趨勢,在歲末年終一同鑑往知來。

2024 年牛津關鍵字:Brain rot(腦腐)

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定義,「Brain rot」為名詞,意指「個人心智狀態在過度消費瑣碎或單調的內容(目前尤指線上內容)後,呈現衰退的現象」,亦可用以代稱「可能造成前述現象的內容」。

該詞其實最早可回溯至 1854 年,美國文學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湖濱散記》(Walden,註一),他以該詞針砭當時社會「看低複雜觀點」而「偏好簡化概念」的趨勢,認為這代表世人心智的普遍衰退。

然而,過去 12 個月,在俄國網路迷因《馬桶人》作品、美國網友對俄亥俄州的自嘲怪誕迷因「only in Ohio」(只有俄亥俄州才有)等網路內容催化下,「Brain rot」相關詞彙在 TikTok、各大社群平台的使用率激增,因而獲選為年度代表字。

而這也引發大眾憂心,擔憂在社群媒體上看太多此類低價值、低品質的內容,恐導致「腦腐」現象,尤其是孩童或青少年的心智發展,而進一步檢討網路文化、迷因氾濫的現象。

2024 年劍橋關鍵字:Manifest(顯化)

劍橋大學出版社將「Manifest」定義為「使用視覺化、正面宣告等方法,想像自己得到想望的事物,相信這樣做能提升心想事成的機率」,一般常譯為「顯化」,將心裡所求的事物透過想像,具體彰顯出來而成真。

其實該詞在身心健康(Wellness)或自助(Self-help)社群已流傳許久,但在新冠疫情期間,「顯化」的實踐愈發受歡迎,2023 年起更是有許多「顯化網紅」(Manifest Influencers)在社群上大肆推廣這項做法,促使劍橋辭典在該年就將這個新的定義收入辭典詞條中。

此外,今年奧運和帕奧期間,如美國女子競技體操選手 Simone Biles、美國田徑運動員 Ezra Frech 等都提及「顯化」對他們的幫助,再加上美國歌手 Sabrina Carpenter 宣稱透過「顯化」有幸和泰勒絲成為朋友等事件,都讓該詞的搜尋次數激增。

劍橋大學出版社表示,在綜合考量用戶數據(User Data)、時代精神(Zeitgeist)和語言意涵之後,選定該詞成為今年的代表字。

以古鑑今還是歷史重演?不約而同的「返古」趨勢

這兩個詞,其實都顯示出網路世代中,語言使用呈現動態演進,甚至快速更迭的有趣特質;然而,在深層意涵上,卻不約而同體現一種「返古」、「重現」以往社會特質的現象。

就「大腦腐蝕」而言,其實在傳播研究中,早有對於「傳媒科技負面衝擊閱聽眾日常生活」的批判和擔憂。自從電視發明以來,針對電視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即有一系列的研究傳統探討青少年發展、人際交往和心智發展等相關議題,對應當今針對數位媒體的關注議題,簡直如出一轍。

傳媒研究中,早有「Dumbing-down」(降智)效應一詞,原本是指為了迎合大眾而簡化、娛樂化媒體內容的現象,也常延伸指涉媒體對人們心智產生的不利影響,從電視以往戲稱為「Boob tube」(笨蛋映像管,映像管為以往電視機的笨重構造)即可看出端倪。

由此來看,藉由傳播科技的更迭軌跡和社會演進,我們亦可見主張「科技決定論」(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的著名傳播學者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偕同其子提出的媒體四大律(註二)的彰顯。

至於「顯化」,則是體現出「科學的盡頭是玄學」這句近來很紅的一句話。在科學化、世俗化普遍成為時代精神的當代,「顯化」所彰顯出的是一種「心誠則靈」,像極了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魔法」;也像是訴諸超自然、宗教信仰,乞靈難以名狀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在流行文化中,也有想像力和魔法關聯性的類似例子。像是現象級日本動漫作品《葬送的芙莉蓮》的魔法世界觀,就明顯點出「魔法是奠基於想像力的世界」,無法視覺化、無法想像出來的東西,就無法以魔法來實現,不是單靠咒語或結印就能施展魔法。

此外,在社群媒體上,也很常看到用「宇宙」來取代「神佛」,例如常見的「吸引力法則」中「向宇宙下訂單」這種說法。

現今世界的真自由?「能動性」的省思

所謂「能動性」(Agency),是指在社會結構中獨立行動、自由選擇,進而產生影響力的能力,是社會科學中的重要概念。

舉例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是當生活中不得不面對檸檬的酸澀時,若能選擇把檸檬變成酸甜可口的檸檬汁,那就是發揮了能動性。
在「大腦腐蝕」的情境中,網路使用者在廣大的社群網路結構中,因為缺乏能動性,囿於網路成癮、或缺乏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導致自身心智能力因為過度消費「腦腐內容」而衰退;在成癮的陰影下,所謂「主動的閱聽人」(Active audience,註三)到底還存有多少「主動性」,值得深思。
而在「顯化」的脈絡下,則因為之前新冠疫情嚴重、當今政經環境動盪、戰爭頻仍、財富分配嚴重不均,以及天災不斷等現實困難,「顯化」竟成為一種個人嘗試體現「能動性」的方式,然而這種「魔法思維」(Magical thinking)是否真能產生影響,就變成一種牽涉「玄學」的議題;特別是近期常見的、希望透過「顯化」追求財富的現象,更是反映出現實的無奈。

如何面對當代「大腦腐蝕」帶來的隱憂?

根據之前討論,雖然「大腦腐蝕」不算是新的社會問題,但以往「電視」的潛在害處還是多半關於大眾媒體的「線性傳播」模式;而如今,則是牽涉「社群媒體和行動裝置」的「多向傳播」型態,暴露程度明顯較高,不可不慎。

著名 Podcaster、美國史丹佛大學腦神經科學家 Andrew Huberman 教授,曾在自己 Podcast 節目上訪問著有《深度工作力》、《深度數位大掃除》等作的喬治城大學資工系 Cal Newport 教授,探討如何更專注、提升生產力。

這個訪談的結論是:社群媒體的運用,只是真正的社交互動、甚至生產活動的虛擬替代品;因此體察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並且付諸實行才是正道。

至於實際做法,那就是嘗試提升「對無聊的耐受度」(Boredom Tolerance),而不要用手機填補生活中的一切空白;Huberman 教授則進一步提及間隙效應(Gap Effect),適度留白,其實有助於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提升學習或工作效率。

有趣的是,Cal Newport 教授補充道,他過去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時,會效法梭羅一樣漫步(Thoreau Walks,就是前面提到的《湖濱散記》之作者),單純地放空並親近自然,而這對他的工作效率大有幫助。

「顯化」真的只能是空想嗎?

專門研究假消息的劍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 Sander van der Linden 批評「顯化」是一種「偽科學思維」(Pseudo-scientific thinking),是一種疫情期間在百般聊賴和無奈中獲得掌控感的方式。

事實上,只要「昇華」到下一個層次,就不會只是空想。

在視覺化(visualization)的過程中,不要只是「向宇宙下訂單」期望單單心想事成,而是把整個步驟都想清楚,如同 Andrew Huberman 教授指出心理學中的「程序視覺化」(Procedural Visualization),這對於培養習慣將大有助益。
接下來,只要真的採取行動,進展到運動員常用的「意象訓練」(如同世界棒球 12 強賽台日決戰中,台灣隊長陳傑憲在打出三分砲前鏡頭捕捉到的練習畫面),相信我們也能在人生的棒球場上,帥氣揮棒,打出又深又遠的全壘打。

註一:《湖濱散記》散文集常選為外文系學生必修課「美國文學史」的必備讀物,梭羅在本書中敘述在麻州瓦爾登湖畔離群索居、漫步自然的過程,意境悠遠,對於美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影響深遠。

註二:媒體四大律(Tetrad of media effects),指媒體形式在迭代過程中對於文化可能產生的四大影響:放大、淘汰、重拾、轉化。

註三:有關傳播研究中對「閱聽人主動性」的探討,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Bauer 於 1964 年提出創新的「頑固的閱聽人」(Obstinate audience);Blumler 等學者於 1979 年闡述了「主動的閱聽人」(Active audience):接下來還有著名的「使用與滿足」理論(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近年來也因為傳播科技的演進,擴大研究手機、網路和社群媒體等相關應用。

【延伸閱讀】

●「牛津年度代表字」是怎麼決定的?──談老牌出版社如何翻新影響力
●賈伯斯為何限制孩子上網?瑞典學者:螢幕使用時間越長,憂鬱症風險越高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frizzyfroggy
    翻譯仍生硬
    12月16日10:0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