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福利太好,加拿大已成懶人天堂?

換日線

更新於 15小時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 殷琦/表達藝術治療師的港移加生活手記
福利太好,加拿大已成懶人天堂?
福利太好,加拿大已成懶人天堂?

加拿大這片廣袤的北美土地,在國際上素以優厚的福利制度和相應的重稅政策聞名。在外界無數人眼中,加拿大是個理想的移民天堂、生活天堂:社會穩定、醫療免費、教育普及,許多人都渴望成為這裡的居民。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在當地卻有越來越多公民提出質疑,加拿大的這些政策是否已經開始失衡,最終甚至成為專門「養懶人」的國家?

這個問題看似半開玩笑,實則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

加拿大「養懶人」的雙重涵義

說加拿大「養懶人」,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它可以指「加拿大養了很多懶人」,即加拿大的政策變相鼓勵某些人不工作或持續要求自己進步;第二,它亦可指「加拿大會把人養懶」,即使勤勉工作的人,最終也因制度限制而變得懶散。

坦白說,我認為這兩個說法都不無道理,而這正是由其政府的種種政策所致──作為選擇移民到這裡的永久居民,我非常讚賞當地的許多社福制度、當然也認同每個國家應該為國民提供基礎的社會安全網,並且一定程度地進行適當的財富重分配、避免貧富差距過大。然而,這不代表當天秤開始過度傾斜到另一端,甚至開始影響整個國家的財政與競爭力時,政府仍不需要做任何改革或調整。

而這正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加拿大正在出現的問題。

首先,加拿大諸多「夢幻」的社福支出、背後絕大多數的來源均是國民所得的稅收。而越演越烈的重稅政策,可謂國民「懶惰化」的一個重要推手。

重稅政策:阻礙工作進取心

加拿大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和很多國家一樣都採用累進稅率系統,這意味著收入越高,所繳納的稅率也越高。但其稅率的累進幅度,卻十分驚人:

根據加拿大稅務局(Canada Revenue Agency)2024 年的稅制推算,若一個人的年收入超過 55,092 加元(約新台幣 130 萬),稅率將從 15% 提升至 20%。而當收入超過220,000 加元(約新台幣 517 萬)時,稅率則逼近 50%。換言之,當你賺得越多,繳稅的比例就越高,收入幾乎被稅收剝去一半。

這樣的稅收制度確實能夠重分財富、縮小貧富差距,但也帶來一個問題: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努力工作的價值——既然賺得越多,交稅也越多,那麼努力賺錢的動力自然會減弱。

事實上,當地就有不少人會選擇不超過某一收入線,以避免進入更高的稅率階層。這導致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人們故意放慢事業步伐,避免晉升或挑戰更高薪的工作,因為他們認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這種情況不僅限於個人層面,企業也受到影響:許多企業發現雖然提高工資可以激勵員工,但當工資增加到某個水平後,員工的稅後收入反而不如預期的多,結果是企業和員工都失去了進一步提升效率和收入的動力。

無怪乎加拿大的經濟長期疲軟: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加拿大的 GDP 增長率已從2010 年代早期的 2.9% 逐漸下滑至 2022 年 2.1%,而 2024 年預測甚至更低,僅為1.4%。這種經濟增長的停滯不前,與高稅率對勞動力市場的壓制密不可分。當高收入人群失去進取心,企業無法有效激勵員工,最終自然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

重稅政策在某些層面上達到了財富再分配的初衷,但同時也削弱了加拿大人對提升自我和追求高薪工作的動力,最終使得經濟發展裹足不前。

EI 制度:福利的雙刃劍

除了重稅,加拿大的就業保險制度(Employment Insurance, EI),也被認為是「養懶人」的另一大原因。

EI 是一項政府福利計劃,為因各種原因失去工作的加拿大人提供收入支援,包括因公司裁員、季節性工作結束等原因而失業的人。此外,EI 還包括產假、病假和照護者福利,為家庭和個人提供一個較為靈活的選擇。

根據加拿大政府的資料,EI 的常規福利金額約能補助過去收入的 55%,但每周最高可達 650 加元(相當於每週領 15,275 元新台幣),所以亦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看似是一種體現社會責任的政策,保障了當地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但在現實中,這項政策卻也成為部分人士「養懶」的溫床。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 EI 在制度設計上的問題,造成領取者不願在領取福利期間積極找工作:根據規定,若在領取 EI 期間找到工作,政府將扣減一半的福利金額,這變相讓人們更傾向於不去工作,甚至有些人會刻意「調整」工作時間,使其剛好符合申請 EI 的條件。

我就曾實際聽聞,部分當地人會採取「工作一年,休息(主動失業)一年」的生活模式──這樣的「生活風格」雖然在其他國家簡直是不可思議,但在今日的加拿大絕非罕見。

此外,領取福利金的加拿大人也並不如大家印象中的「都是弱勢族群」,某些季節性工作者,比如漁民或建築工人,其實在重視勞權的加國平均收入並不低。但他們有人會在工作期賺取足夠收入,然後在非工作期依賴 EI 度過,完全沒有經濟壓力。

社會心態的變遷

最後,已經逐漸走向失衡、甚至「養懶人」的種種政策,也影響了加拿大人的整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心態。

與美國相比,加拿大人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追求更多個人時間和休閒,這點當然無可厚非。然而,前述的關鍵在「平衡」,一旦「生活至上」的觀念過度發展、在某些層面上也可能演變成為「懶惰文化」。當大家都(因前述的稅負問題等原因)不願賺取更多,或追求更高的職業成就時,整個社會的進取心也會逐漸消失,效率和競爭力也會隨之下降。

許多人選擇早退,或是在工作上不再投入更多精力,這也反映在加拿大經濟的某些產業領域上。所以不少當地朋友之間都言:「有能力的人都不會長久留在加拿大,而是到美國發展去了。」

結語

今(2024)年,加拿大的政府財政再次出現高於預期的赤字、並出現了國家債信遭到降評的危機,而政府提出的解決方案,也再次傾向增加富人和企業稅。

加拿大的重稅政策和福利制度,雖然在某些方面確實體現了社會公平和正義,但似乎亦在無意中「養懶」了部分國民。人們選擇懶於上進,或者刻意避免賺取更多,以逃避高稅收;而依賴 EI 的福利政策,也讓部分人失去了工作動力。

當然,我們不能單純地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制度本身,這更涉及到社會文化和個人選擇。也許在某些人眼中,加拿大這種「養懶」的現象恰好是其生活品質高、社會保障完善的象徵。但長遠來看,這樣的趨勢是否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競爭力與發展,更重要的是相關制度若持續失衡,是否真能永續下去?仍值得我們深思。

【延伸閱讀】

●加拿大的「華人社會鄙視鏈」
●加拿大迎戰全球缺工危機,從工作到移民政策無縫接軌,臺灣呢?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6

  • Arya
    加拿大是税上加稅,EI也是從你的薪水裡先扣。你的聽說…有根據嗎?你的薪水一半都是税。
    10小時前
  • 生活至上就叫懶惰,想當奴隸就去北韓中國阿! 人家花時間陪家人、培養興趣,滿滿幸福感。 你就只知道工作,被操成公司的形狀還在那邊見不得人好。 整天只想刷數據衝國家排名是有什麼比賽拿獎金嗎?
    8小時前
  • JIM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有錢人40%賺的錢都繳稅給政府了
    1小時前
  • George 🪬
    台灣只剩一堆猴
    2小時前
  • 菜鳥仔
    台灣奴隸國講人家養懶人?🤣😂
    40分鐘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