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京兆堂改建變書苑 專家提醒這關鍵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2022年01月20日08:12 • 發布於 2022年01月20日04:31 • 何哲欣/專題報導
保留方小心拆下一磚一瓦,準備重建京兆堂。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保留方小心拆下一磚一瓦,準備重建京兆堂。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位於桃園楊梅的宋崇玉京兆堂上週四遭建商剷平,極力爭取保留的宋家28世孫宋鴻喬曾一度要與祖厝共存亡,但如今也重新振作,要把京兆堂拆下的一磚一瓦重新蓋回。他原本在附近就有塊地,未來祖厝重建後將改名「京兆書苑」,盼能變觀光文創景點,「我會化悲憤為力量,既然官方文化局不重視,我們就用民間的力量,繼續發揚歷史,傳承客家文化。」

▲宋鴻喬與文史工作者小心拆下一磚一瓦。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宋鴻喬與文史工作者小心拆下一磚一瓦。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一路陪伴宋鴻喬捍衛祖厝的妻子鄭淑芬說,楊梅地區發展歷史悠久,有觀光農場、仙草花季,也有秀才觀光步道,重建後的京兆堂希望能變歷史文物館,帶動周邊社區觀光。宋鴻喬說,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再重現京兆堂原貌,但他會用一年、兩年、三年,甚至用一生的時間努力,「正面積極,就會有希望。」

京兆堂的老鄰居、當地文史工作者簡泳玄從本週六起,也會每週在線上講,暢談楊梅地區在1895乙未戰爭中,「書本沒有研究透徹的崩坡段戰役」,未來還會邀請學者教授,談論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及重要性,喚醒社會大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關注。

▲ 京兆堂早年風采。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 京兆堂早年風采。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根據國家文化資產網,楊梅地區已獲指定為古蹟的建築,包括2015年7月登錄的道東堂玉明屋與2019年5月登錄的道東堂雙堂屋,兩者都是楊梅鄭氏開台祖鄭大模房下祖厝。另外2021年8月登錄的泉水窩江夏堂,則屬楊梅黃氏宗親五房黃盛祥所建。可惜的是,楊梅宋氏開台後第四代宋崇玉所建京兆堂,無法被列古蹟,與其他宗氏互相輝映。

▲文史工作者幫修補宋崇玉塑像。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文史工作者幫修補宋崇玉塑像。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宋家後代要重建京兆堂,傳承文化精神,文化部前部長洪孟啟相當肯定。他提到位於宜蘭縣傳藝園區內的廣孝堂,原本是坐落在宜蘭市區的鄭氏宗廟,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面臨拆除命運,最後決定移到傳藝園區還原原有風貌。還有台北的林安泰古厝,原本位在大安區,也因道路擴寬面臨遭拆命運,經當時台北市政府協調,最後拆遷到中山區濱江街旁重建,規劃成「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重現世間。

▲宋家子孫盼京兆堂精神重現。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宋家子孫盼京兆堂精神重現。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洪孟啟說,古蹟要異地重建,都需要與地方人士積極溝通協調,找出對各方最有利的方式,才能圓滿解決爭議,建議宋家後代,「理直氣和、多為其他人著想。」

不過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張玉漢則說,古蹟旅遊本來就是獨特性跟分眾的市場,除了在地人外,外來遊客難有感情,何況現在台灣的名人故居這麼多,如果都只有文化導覽、或是引入文創、或變成咖啡廳,遊客頂多只會停留2個小時,也很難吸引他們再來一次。

張玉漢建議,既然要讓京兆堂重生,就讓它恢復時代功能,它曾是見證乙未戰爭的古宅,曾是日治時期的國語傳習所,就讓京兆堂恢復原狀,讓遊客能實際體驗,才能感受到京兆堂的精神與存在意義。他提醒宋家,找出京兆堂的特色,才有助於未來永續經營。

▲ 林安泰古厝。翻攝「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粉絲專頁
▲ 林安泰古厝。翻攝「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粉絲專頁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