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中國缺水危機 全球供應鏈恐受衝擊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2022年08月26日11:10 • 發布於 2022年08月26日10:29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中國乾旱
▲中國近來面臨酷暑以及乾旱夾擊。圖為乾涸的嘉陵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執行嚴格清零政策,導致供應鏈受到衝擊。近來中國又面臨高溫乾旱侵襲,在8月12日後,中央氣象台連發10個最高級別高溫預警,長江鄂州段水位甚至來到1865年以來的最低點。中國缺水情況持續嚴重下去,可能將引發糧食短缺以及供應鏈混亂。有學者更憂心,可能將造成世界範圍的經濟與政治動盪。

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公共政策中心的加百列‧柯林斯(gabriel collins)與氣候變遷研究平台「Ready for Climate」創辦人戈帕爾‧瑞迪(Gopal Reddy)先前曾投書《外交政策》,指出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早已不新鮮,水資源其實沒有任何替代品,而中國每天要消耗100億桶水,這是中國原油消費量的700倍之多。由於中國經濟40年來的爆發性發展,加上中國的糧食自給自足政策,中國的水資源遲早會面臨無法永續利用的困境。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標準,當一個地區每年的供水量跌破500立方公尺時,就是陷入「水資源絕對稀缺」。而202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華北平原居民每年每人僅能分到253立方公尺的水資源,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情況也相去不遠。

根據中國政府的調查指出,中國水資源有很大比例不適合人類使用,即使近年來進行水質改善,中國的地表水仍有19%的水資源不適合人類飲用、7%不適合任何用途;地下水更有30%不適合飲用、16%不適合任何用途,且可能會因農業和工業的化學污染,導致無法使用的比例繼續增加。

柯林斯與瑞迪指出,雖然目前中國的旱災災情主要在出現在南部地區,但北部超抽地下水問題一直是中國水資源的危機核心。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帶聚集了超過10億人口,但這個區域的湖泊、河流與地下水的存量卻在過去15年持續下降。中國國北部部分地區的地下水位以每年1公尺的速度下降,除了地下水存量快速減少,甚至造成地下蓄水層出現崩塌,使得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也難再恢復。

中國政府在2003年啟動了南水北調工程,後續也開始進行人工造雨項目,即使每年對水資源的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但河北一帶的地下水仍在大規模枯竭,有學者預測,到了2030年可能將會入不敷出。

乾旱容易引發飢荒與動亂,因此中國政府過去都將提高糧食產量、確保糧食供應視為重點施政項目。但隨著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日益激烈,糧食安全問題也變得更加重要。中國糧食自給率長年維持在8成左右,功歸於地下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華北地下水抽取速度遠遠超過自然界補水的腳步。若得不到充足的地下水支援,使得華北糧倉以及南方水稻產量減產,中國就得在國際市場大肆購買糧食,將會讓糧食價格飆升,對國際市場造成莫大衝擊。

▲若缺水導致中國華北以及南部地區減產,將會衝擊國際糧食市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若缺水導致中國華北以及南部地區減產,將會衝擊國際糧食市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除此之外,水力發電是中國近年來最大清潔能源來源,但中國有將近90%的電力供應,包括燃煤、核能等發電方式,也高度仰賴水資源。當中國的整體水資源出現不足,包括農業與民生用水將會排擠發電廠的用水需求,電廠的供電能力勢必會受到影響。

由於中國電力消費有65%屬於工業用電,若中國發生缺電,不僅是民生用電,而是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就如同2021年中國遭遇大規模停電限電時的狀況相同。由於中國是鋁、鉛、錳、鎂、鋅與許多稀土金屬的最大生產國,即便只是一個區域的停電限電也可能影響全球市場。

目前中國缺水限電的現象,以四川受害最深,因為當地超過75%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廠,這個內陸省份又剛好是這波旱情的重災區,再加上高溫使得四川的電力需求激增,旱災又讓長江沿岸的水力發電量減少了一半,若在酷暑天氣持續限電,成都工業區設廠的富士康、福斯與豐田汽車、以及特斯拉的零件供應商,也都只能宣布減產。

柯林斯與瑞迪指出,中國缺水問題不僅是對中國的農業與工業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全球性的糧食與工業原料短缺,規模將遠遠超過新冠疫情與烏克蘭戰爭所帶來的傷害。因此各國政府更應該立刻行動,讓全球市場為中國長期的水資源危機做好準備。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