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高年級遊學生」的陪讀媽媽

換日線

更新於 2023年01月04日08:14 • 發布於 2022年12月27日03:23 • 華緒里
「高年級遊學生」的陪讀媽媽
「高年級遊學生」的陪讀媽媽

疫情趨緩,旅遊、遊學的促銷活動又開始出現在網路,看到「熟年遊學」的字眼,心想自己稱不上熟年,用個跟得上時代的說法,應該是「高年級遊學」吧!

4 年前因為不捨 11 歲的孩子單獨到美國唸書,申請了留職停薪打算當陪讀媽媽。即使孩子持有 F1 學生簽證,但礙於美國只發 F2 簽證給配偶及小孩,不像加拿大可以發給父母伴讀簽證,所以要陪讀得先面對長時間居留的問題。原本只是打算拿旅遊簽證,以 3 個月離境一次的方式陪孩子適應境。後來考慮到如果停留時間過長,會有無法再入境美國的可能性,於是決定申請語言學校,開啟高年級遊學的新生活。

語言學校的簽證與時程安排

剛決定要申請語言學校時,很擔心自己脫離學生生活太久,恐怕不耐久坐,也沒有毅力堅持到課程結束,一度要打退堂鼓。但是在現實的考量下,還是咬著牙購買了 Academic year 的課程。所謂的 Academic year,聽起來是一整年,其實只有 9 個月。像我通常從 9 月中開始,課程就會在 5 月底左右結束。期間如果你沒有離境,就沒有理由長期請假,一定得持續上課,上完 12 週後可以申請兩個禮拜的假期。由於考慮短期語言學校的學生,一般美國的假日並不會每個都放假,只有像是馬丁路德日這種全國性的重要節日才會停課(學生可能只買一兩個禮拜的的課程,如果假期過多,對他們而言比較不公平)。當然像是感恩節及聖誕節,親友團聚的大節日,就會停課較長一段時間。

在課程結束後,你會有兩個月的 Grace period,可以留在美國旅行或休息,只要在課程結束日後的兩個月離境,都是合法的。以 F1 的語言學校學生來說,每週至少得上 18 小時的課,一般的做法是平日每天 3 小時的必修課程,不足的 3 小時則是再上兩個可自由選擇的選修課程,來滿足 18 小時的需求;如此一來,平日會有 3 個半天是可以自己運用的時間,感覺不會太緊湊也不至於沒有自由時間。不過課程安排因校而異,也有很嚴格的學校,要求每天從 9 點到下午 4 點。當然最重要的,為了維持你的 F1 身份,你的出席率必須在 80% 以上。如果學校的行政單位發現你低於 80%,便會有行政人員來教室請你到辦公室談談,關心你的生活,請你把準時上課放在心上。

學校、住宿選擇多樣

我想沒有人會否認教育產業是美國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從國中寄宿學校開始,一路往上到高中、大學、研究所,國際生貢獻的消費及學費不容小覷。除了正規學校外,入學門檻較低的語言學校也是教育產業重要的一環,在美國各大城市都有為數不少的語言學校,從規模很大、分校散布在各大城市的名校,到「校長兼撞鐘」的一人小校,各式各樣的學校都有,良莠不齊自然可以理解,學費也是天差地遠,如何選擇端看個人需求。

我從第一年在台灣的語言學校辦事處付好全額,第二年懂得找 3 個人轉校再加上利用促銷方案拿到 8 折優惠,到了疫情最嚴重全程線上教學時,學校的學生少到可憐,回不了家的同學們再一起團購,折扣當然讓人更滿意。費用除了學費外,根據美國政府的規定,F1 學生一定得有醫療保險,如果怕麻煩,就是請學校代購,學校都會有合作的公司,費率一致,只要告知所需時間長度,學校行政單位便能處理,請學校代購還有一個好處是如果需要理賠時,學校也能幫忙,比較不擔心後續處理。

住宿也是必須在行前安排妥當的,在整個留學過程中住宿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通常如果是年輕的孩子,第一個有可能考慮的是 home stay,就是透過學校安排找一個當地的家庭住宿,沉浸在全英語環境中是一大優點, 關鍵是如何與寄宿家庭磨合讓自己適應。安全問題應該是考慮住宿時的首要重點,透過學校安排的家庭,在學校的把關下,相對比較少有問題發生。一般來講 home stay 的費用應該都包含早餐跟晚餐,但是先有心理準備,質量有可能不如預期;不過也有不少朋友遇見親切的家庭,有著美好的回憶。我在波士頓的第一個學校規模很大,有著寬闊的校區,還擁有個可供數十人入座的小型圖書室,在學校的建築物裡還有宿舍,在這樣的學校,選擇住宿也是個選項。當然如果時間不長,Airbnb 是另一個方便且豐儉由人的好選擇。

「高年級同學」別因年齡卻步

要申請語言學校前,其實擔心自己會不會是「萬小叢中一個老」,入學之後發現的確是年輕人居多,但青壯年甚或熟年也為數不少。語言學校的學生年紀區塊很廣,在同一個教室上課的有可能從 15 歲到 60 歲。十來歲的可能是給自己一個 gap year,唸完英文後再回去唸大學,或是準備來美國就讀大學或研究所,先在語言學校加強自己的英語能力;青壯年則是短期充電居多。高年級族群相對像是渡假,比較悠哉,因此有志於語言遊學的高年級同學,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年紀而躊躇不前。

其中也有不少像我這樣的陪讀媽媽,有些媽媽是用自己的學生簽證帶著孩子在美國念書。在語言學校,每個禮拜都有人結束課程離開,每個禮拜也都有人加入課程,每個禮拜二第一節課(我的學校,新生會在星期一報到,進行測驗以便能力分班,星期二正式入班上課),簡單的自我介紹一定少不了的,感覺語言學校的老師每個禮拜都在送往迎來。

在語言學校最大的驚奇應該是同學真的來自世界各地,有時真不知道你的同學來自何處,還得趕快Google 一下好了解同學的背景。根據老師的說法,在川普執政前,中國學生是語言學校的主要生源;自己的經驗是在疫情擴散前,中國、中南美洲的學生很多,但到了疫情趨緩時,感覺身邊好像都是土耳其人。亞洲學生除掉中國以外,韓國人居多,日本人跟台灣人這兩年並不常見。

絕大多數的人是為了加強英文能力來念語言學校,其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另一種深度旅遊的方式。試想如果你有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親近一個城市,可以規劃半天去上語言學校,藉由跟老師的對話及課程,有機會了解當地人的想法;自由時間裡則可以像個在地人一樣漫步在城市,也許逛逛博物館,或者買張球票去觀看運動比賽。我相信這樣的旅遊方式一定比來去匆匆的旅遊更有意義,也會讓你回味更久。

經過這幾年的語言學校學習生活,當然在語言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我收獲最多的是有機會認識更多與我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同學,藉由課堂的交流,了解到許多我以前沒機會理解的文化及想法,讓自己更能體會世界何其大,又何其豐富。

【延伸閱讀】

●多益只有 200 多分的我,在紐西蘭打工度假 8 個月──別讓語言限制了你的旅程
●貸款留學、念語言學校壓力真的很大嗎?──3 個方法,讓你省到錢又能出國留學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