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口腔癌前兆有哪些?口腔黏膜潰瘍6症狀注意,掌握7風險因子+5點助預防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23年01月30日11:20 • 發布於 2023年01月30日11:00 • 健康遠見編輯部

根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口腔癌為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的第5位,另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顯示,每年發現超過8000名個案被診斷為口腔癌,其中男性患者佔90%。資深藝人徐風因罹患口腔癌逝世,歌手陳昇也在2年前發現罹患口腔癌。口腔癌有哪些徵兆?我們又該如何有效預防?

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病變!出現6大症狀請留意

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平常民眾可以定時面對鏡子照著口腔的各個部位循序自我檢查,包括用眼看和用手摸,若發現有以下各種情形時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

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

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或原先存在之痣面積增大、表面增高、變粗、出現潰瘍或色澤發生改變。

潰瘍

超過2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應接受活體組織切片檢查。切勿擅自塗抹任何口內藥膏,以免延誤治療良機,而使病情惡化。

腫塊

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應儘快接受正規醫學的檢查和治療。

舌之運動與知覺改變

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之喪失、麻木,皆應儘早查明原因。

顎骨部性腫大與牙齒動搖

顎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有時合併有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或牙齒動搖等症狀,須請牙科醫師就其是否長瘤,或是一般牙周病,小心做鑑別診斷。

口腔黏膜之知覺與開口度改變

有嚼檳榔習慣的人應注意是否感到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或有刺痛感,以及開口受限,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可能是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等。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等。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嚼檳榔罹癌率多28倍!慎防7大口腔癌危險因子

嚼食檳榔、吸菸及飲酒

嚼食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8倍,而同時抽菸、飲酒及嚼檳榔者更比常人高123倍。

口腔衛生不良

長期的口腔衛生不良,易產生口腔內各種炎症,而某些細胞對致癌物較敏感,進而引發口腔癌。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導致新陳代謝失衡。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增厚、角化過度;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例如食物含鐵量低、總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量不足、鋅缺乏等,可能導致黏膜上皮損傷,長久下來增加罹患口腔癌風險。

蛀牙及不當假牙

蛀牙以及長期異物刺激牙齒所形成的銳利邊緣、有毒物質製作的假牙、假牙製作不當或粗糙不平等,長期與口腔舌部、頰面磨擦,刺激口腔黏膜,造成局部慢性潰瘍,並發展為口腔癌。

口腔白斑或紅斑症

患者口腔黏膜有局部變白或變紅且增厚。

陽光照射

長期日曬是罹患唇癌的重要因素,農夫、漁夫及戶外工作者罹患下唇癌機率較高。

HPV病毒感染

近期研究發現,如果口腔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16型(簡稱HPV 16)的人, 罹患口腔癌機率比起沒有感染的人,罹病機率高出約22倍。

檳榔、吸菸、喝酒一起來,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高達123倍。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檳榔、吸菸、喝酒一起來,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高達123倍。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戒除檳榔、菸、酒,有效預防口腔癌

預防才是制癌的上上之策。遠離各種危險因子如檳榔、菸、酒、口腔衛生不良和情況不好的綴物(如破損的假牙等),並定期請耳鼻喉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做口腔檢查,即有助脫離口腔癌的威脅,永保良好的口腔衛生和健康。

避免菸草、檳榔、酒等長期對唇、舌和口腔黏膜的刺激

在台灣研究報告中已知檳榔是主要的禍首,發現單獨嚼檳榔的口腔癌致病危險率已達28倍,甚至比吸菸+喝酒的22倍還高,更遑論大多數的人都是「三合一族」,檳榔、吸菸、喝酒一起來則高達123倍。

保持口腔衛生

養成刷牙、潔牙習慣,口腔衛生不良會致使細菌在口腔內孳生,反覆的口腔病變及發炎容易引發癌症。

避免牙齒不良補綴物

不良補綴物會刺激及摩擦口腔,造成口腔內壁潰瘍,長期的外傷潰瘍則可能引發口腔癌。

飲食營養均衡

有時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要素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變化,也有可能誘致癌症發生。

避免感染HPV病毒

HPV的感染來自於性行為,保持安全性行為,或是透過施打疫苗來避免感染。此外,藉由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以及充足營養,可維持較佳的免疫力,可使身體自動清除病毒,避免反覆受到感染。

只需3分鐘!口腔癌檢查揪出病兆

政府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嚼檳榔(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國民健康署指出,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進行口腔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檢查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檢查過程只要3分鐘。

全國口腔癌篩檢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之口腔病變者,高達7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菸檳習慣搭配治療,就可降低癌前病變惡性轉化之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早期發現、適時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0%以上。

國民健康署提醒有菸檳習慣的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讓口腔癌不輕易找上門!民眾可持健保卡(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檢查,相關篩檢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

衛生福利部口腔癌防治

衛生福利部:定期口腔黏膜檢查 降2成6死亡風險! 口腔癌男性比例高 預防更勝治療

衛生福利部:國人每年超過3千人死於口腔癌 早期檢查 揪出病變

台灣癌症基金會口腔癌的症狀與自我檢查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口腔癌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口腔癌Q&A

Mayo Clinic:Mouth cancer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