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鳳林復耕在地有機大豆 拓展國產雜糧通路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2年05月04日13:11 • 發布於 2022年05月04日11:06 • 黃小琪 花蓮鳳林

因為全球通膨,在這波進口物價上漲潮中,更凸顯出臺灣糧食自給的重要性,花蓮鳳林就有一群平均年齡40歲的年輕農民,近來積極復耕在地的有機大豆,而且他們還組成了生產合作社,要提高有機小農農產品的競爭力,拓展國產雜糧未來通路。

大豆選別機正隆隆作響,將豆子依大小顆分級處理,這是由花蓮農改場所研發的,在地大豆品種「花蓮一號」,陳正昇之前在花蓮農改場擔任研究工作,現在加入鳳林在地的生產合作社,他說花蓮一號豆出漿率高,適合做豆奶原料,而且自行留種品質也能看得到。

生產合作社成員 陳正昇:「那我們農民通常都是自行留種,那留種有一個好處就是,其實我們在這一期生產的種子,我們可以經過不用太長的儲藏時間,然後我們到下一期就可以種植,它的活性會更好。」

「我想要做兩支新的加工品出來。」

因為看見雜糧自產的發展性,這群平均年齡40歲的花蓮青農,自組生產合作社,他們不但在鳳林鎮生產大豆,也與地方農友合作收購原料,建立平台也整合資源。

生產合作社理事長 王彥棠:「那我們對於進口豆的最大優勢,當然是我們在地國產的豆子,都是比較新鮮的,新鮮直送的 對,這個部分的話一定比國外進口的,坐船運來的時間來得更新鮮。」

走入契作田區,鳳林復耕大豆追求友善或有機種作,因為東部日照不比西部,產量也較為不足,當廉價進口原物料不再,人們轉思從自己的土地上生產,農民積極拓展有機,政府部門也提出相關對地獎勵。

鳳林鎮有機農民 鄭仁壽:「也並不是說慣行使用農藥,是一個什麼原罪之類的,那但是個人來講,我就是想說我要種完全不用農藥的,一個有機栽種這樣。」

農糧署東區分署分署長 徐煇妃:「那如果是有機的話,1年是獎勵3萬元,那另外的話我們也鼓勵集團產區,就是成立集團產區,採契作契銷的一個模式,希望能夠穩定產銷。」

花蓮鳳林曾是大豆重要產區,因開放進口衝擊而沒落,現在又有機會再起,在地青農們希望藉由聯合平台來穩定生產,更要找出自己的消費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