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保險不是賭博

現代保險雜誌

發布於 2022年05月18日03:59

每天的新聞,除了確診人數與防疫政策外,防疫保單的各種問題與報導則是無日無之,持續近一個月的防疫險亂象,不僅賠上保險業辛苦建立的形象,全國民眾更是上了一堂將保險當賭博的負面課程。

日前,一位朋友女兒確診輕症居家照護,在薪水照領〈防疫病假半薪加上勞保五成薪的普通傷病給付〉下,因有多張防疫保單,輕輕鬆鬆十幾萬理賠金入袋,朋友難掩欣喜的說:「沒想到確診不用上班,還發了一筆意外之財!」

有人說「保險就是賭博,但你不會希望贏。」之所以不會希望贏,是因為必須先有損失才能有賠償,而且為了避免理賠金額超過保戶的實際損失,保單更設有許多限制條款。這就是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損害補償原則,保險商品的設計若脫離這個原則,不但容易引發道德危險,嚴重還可能造成保險公司重大財務損失,甚至危及清償能力。

一向以客戶的風險管理專家自稱,以銷售填補損害商品為主的產險業,原本應比其他產業更具風險意識與風險管理能力,面對百年一遇的瘟疫,在缺乏相關損失經驗下,要精算出適足的費率本就不易,而設計的又是訴求只要隔離或確診就能定額給付的防疫商品,在幾百元保費就能換來數萬甚至數十萬元給付的誘因下,只要疫情一升溫民眾就排隊瘋搶,這樣的現象過去兩年在國內屢屢上演。

去〈2021〉年年底,南非變種病毒omicron大舉入侵,繼歐洲大爆發後,亞洲也難逃Omicron肆虐,在日、韓、新加坡各國確診案例節節攀升之際,國內產險業者卻仍沉浸在防疫保單業績亮眼的喜悅中,完全嗅不出山雨欲來的風暴,連最重要的風險預警機制似乎也失了靈。

最後,就在政府的防疫政策,從「清零」急轉為「與病毒共存」及喊出台灣確診率可能上看20%情況下,產險業者才驚覺事態嚴重急忙想踩煞車,但卻在引發民眾恐慌下又造成一波搶購高峰,接著就陸續上演續保爭議、為領理賠塞爆急診搶做PCR,到近日要以「重複投保」為由拒絕承保等。

雖然保險契約是自由的商業行為,保戶提出要約必須等保險公司承諾,契約始能成立,保險公司的核保審核權本屬理所當然,問題是,過去沒有好好執行的核保權,如今疫情爆發才要強力主張,也難怪會引發眾怒,準保戶要跳腳。

如今每日確診數都超過6萬,在輕症比例高達99.76%之下,確診民眾的防疫保單絕大多數都是「買到賺到」。一場防疫保單的亂象,讓全國民眾對保險的關心度與討論度大幅提升,但這種誤把保險當賭博的熱度,卻也讓台灣的保險教育倒退了好幾年。

而原本立意良善的保險商品,如今卻演變成保險業者的經營危機,也讓保險業者與主管機關成為眾矢之的。這場代價慘痛的教訓,相信將是風險管理課堂上最好的教材,而保險業者更應從中記起教訓,「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