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在春節前正式開跑,預計開放超過800個圓夢機會,第一梯次的申請時間是即日起至3月14日,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理事長劉千萍表示,不少移民青年因為有往返媽媽母國尋根的需求,都對此計畫展露興趣,她個人也覺得這是相當亮眼的計畫,她不只打算申請,也很積極把相關資訊分享給需要的人。
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理事長劉千萍表示,不論是對整體台灣青年的培力還是從外交策略來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的確是相當亮眼的計畫,身為現年27歲的越南新二代,她當然特別關注有沒有任何回到媽媽母國尋根的可能性;劉千萍指出,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其實公部門和民間單位都曾辦理過相關計畫,例如移民署「新住民及其子女海外培力計畫」就是一個例子,而她在2018年也曾參與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心南向」計畫,前往越南蹲點一個月拍攝紀錄片,那次經驗對她與家人的關係以及未來生涯規劃都有重大的影響。她說:『(原音)像是越南家人之間的那種情感的糾結跟台灣的不一樣是在哪裡,然後這個如何影響我和母親的親子關係,或是影響媽媽在婚姻裡面的角色,這個是我出發前我感受不到的,然後可能對越南會有部分的過度美化或部分的過度醜化,這種是潛意識裡面沒有察覺的,然後可能在那個旅程中,透過其他二代夥伴的提醒,我覺得,那時候對我去共感其他跟我不同的二代這件事情上有很大的幫助。』
劉千萍指出,移民青年群體存在一定的異質性,例如和她一起去拍攝紀錄片的兩名越南新二代越南語說得很流利,從小到大往返越南的次數比她多,跟外婆家關係非常緊密,而她在當年卻是一個17年沒回到外婆家的人,對越南語的掌握度也遠遠不及她的夥伴,所以,7年前那趟尋根之旅對她來說意義非凡。為了更認識媽媽母國文化,她也曾自費往返越南,但對年紀輕輕的她來說依舊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公部門和民間單位辦理的相關出國計畫在疫情爆發後也都陸續喊卡,到目前為止大多沒有恢復辦理,直到「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的出現,才讓她和不少移民青年再度燃起希望,他們摩拳擦掌準備送出申請書。
劉千萍坦言,她仔細查詢過「海外翱翔組」開出的600多個圓夢機會,整體來說,前往東南亞國家的機會相對較少,她覺得有點可惜,所以,她目前打算鎖定「築夢工場組」自主提案的圓夢機會;此外,劉千萍也注意到本次計畫針對原住民或經濟弱勢家庭的青年,將從優考量或優予補助,每人最高有機會獲得提案計畫5%的額外獎勵金,她建議政府以及第一線教師可以加強宣傳,確保這份美意能傳達到需要的人的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