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高雄百工之內陸縱貫線&聚落 | 生活工藝師老手藝之精彩人生

勁報

更新於 2021年01月08日08:28 • 發布於 2021年01月08日08:28

【勁報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我己文創共同重磅出版《熟手の慢工細活》系列專書三:高雄百工之內陸縱貫線&聚落生活工藝師老手藝之精彩人生。今(8)日在鳳山打鐵街辦理新書發表會,文化局副局長蔡秀玉盛讚這部專書以時下最受關注的地味職人與攝影、插圖書寫方式呈現,圖文並茂,時值歲末年初,在平時庶民生活熱鬧的鳳山市仔辦理,象徵來年新春豐收喜臨門,更感動於各位藝師的用心與堅持留下老手藝,退休後要買書去每個景點走過一次。

文化局為留存在地百工庶民工藝的紀錄,邀請11位高雄在地作家蘇福男、余嘉榮、洪榆橙、朱珮甄、潘弘輝、林佩穎、王昭華,插畫家林建志,攝影家盧昱瑞、鍾舜文、李阿明等,共同攜手費時兩年完成百工專書。蔡秀玉指出,這部專書以高雄內陸縱貫線出發,書寫高雄百工庶民與即將失傳的工藝師老手藝,邀請讀者跟著庶民工藝師遊高雄,體驗大高雄豐沛的人文力量。

《熟手の慢工細活》-高雄百工系列來到第三冊,不免發現每一種傳統工藝的開始與表現都和庶民宗教信仰有著相當直接的關聯.兩年來,大隊人馬翻山越嶺、沿海走溪,深入城鄉社區庄頭,探訪分佈在大高雄各地的百工職人藝師,從木匠開始,修築廟宇、佛像雕刻、神轎與神桌製作等;從環境開始,為獻祭而製作的常民點心與

食物、自然材質的器具,都在傳統工藝的項目中佔了極大的份量。

走過山線、踏過海線,編輯團隊兵分三路沿街敲鑼打鼓尋找藝師蹤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原區、山腳區、鳳山區,各自因緣於其地理環境所供給的養分及歷史緣由而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間信仰可說是常民文化的定海針,人的溫度、樣貌,也在這樣的組成結構裡,清晰可見。本書也繪製「百工總圖」,跨幅橫閱、拉展視野,縱覽剖析高雄百工海線工藝師精彩人生。

鳳山區(鳳山 大寮 大樹) 踏實工藝無限風華

大鳳山城區兼具傳統農業與文化工藝產業,展現百年縣治之城無限風華,及踏實的工藝文化,創作與創造都源自於庶民生活所需。鳳山、大寮、大樹,其實早已是不可切割的大鳳山生活圈.緊鄰高屏溪又有鳳山溪貫穿,好水質,讓大寮與大樹成了重要的農業發展區域,並且發展了陶窯工藝及木炭業,四代人百年情三和瓦窯、雕老磚刻舊瓦磚雕師、大樹荔枝染工坊也位在此區。

而曾短暫成為縣治所在的鳳山,轄區內擁有多間百年以上老廟宇,儼然成為這三區中最熱鬧的新城。因著宗教信仰而延伸的木雕工藝聚落(現今雙慈亭前三民路)、打鐵店聚落(三民路底東便門內)成為鳳山重要的工藝文化所在,而位在鳳山北門外,昔日往舊城古道上的赤山聚落,傳承無數世代的傳統米食,更是鳳山人回味鄉愁的地方。

平原區(橋頭 岡山 路竹 湖內)熱絡常民經濟

庶民生活中有許多在我們此時看來所謂的生活知識、手工技藝、戲曲娛樂等,通常都是圍繞著當下工作與生活需要而自然發生的,打鐵店裡牛環或鋤頭一定比菜刀多、竹行裡神明轎或廟裡要用的器具一定比茶桌多,那種單純只是為了生活和工作上所需、而專注並投入歲月與時間的技藝,現今都成了紀錄臺灣這塊土地文化發展的重要線索。

有著百年歷史的農用工具市集的岡山籃籗會,充滿熱絡的常民經濟交易,農會或是公司行號的員工制服的西服手工師傅;橋頭臥虎藏龍居然有尺八藝師(日本傳統器樂),純樸低調的路竹,從輕農業

轉型成科學園區,卻也保留了傳統建造宗教廟宇的泥塑剪粘技藝;發展精緻農業的湖內,仍然保留了少有的工藝文化,不難發現這些近年被稱為文化創意的產物,其實都只是當時人們在維持基本生活與宗教信仰精神寄託意念下,順勢發展而出的生活日常。

山腳區(鳥松 仁武 大社 燕巢 田寮 阿蓮)豐富多元農業常民工藝在高雄轄區內的山,表情百種,變幻莫測,有里山意境、有極惡地形,而或許就是情緒這麼起伏的豐沛土壤、水質與天然環境,間接發展出特有性格鮮明的地方傳統工藝與文化。

因為靠近山脈而所特享的豐富水源環境,不僅養足了人民,也孕育和發展出豐富且多元的表演藝術、農業文化與常民工藝。金繕鋦瓷修復深藏在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文物修護中心,賴文進修復師指出這種修補技術在過去其實是相當普遍,早期鋦瓷的匠人不時出現在街上,挨家挨戶替人補碗修碗,非常常見。尤彥傑是雕佛第二代,潘順龍福州手工麵線由第二代潘建忠再創新局,而已傳承到第七代的東華皮影戲團,不僅走跳在百年歷史的光影中,更是高雄文化資產現存最精彩的國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