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影評】《茉莉人生》:淵源流長的波斯芬芳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6月23日19:05 • 電影文學希米露

很慶幸在 21 世紀,我是住在台灣的人類,我肯定是運氣好到靈魂的頂點,才能抽到天堂的上上籤。

雖然我們自稱鬼島、自嘲我們的政治與社會亂象、也氣憤地主哄抬房價等等,但是在看完《茉莉人生》(Persepolis) 的漫畫與電影之後,我一點也不敢抱怨埋怨,只能不斷地感謝上帝與自己,感恩領到住在台灣的入場券。

《茉莉人生》電影海報。
《茉莉人生》電影海報。

 

《茉莉人生》保守的伊朗,黑白的禁錮

伊朗對許多人來說,是個神秘的國度,關於伊朗的政治與歷史,多半朦朧未知,大概只有伊朗很保守,還有伊朗有許多戰爭與革命的印象,頂多還知道有位政治與宗教強人何梅尼,曾經在 1989 年下令追殺撰寫《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 的英籍印裔作家魯西迪 (Salman Rushdie)。

不過,假若有機會,可以去找《茉莉人生》的漫畫來讀讀,或是看看《茉莉人生》改編的同名電影,肯定會對於伊朗有另一翻深度的認識。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打從 1980s 年代,伊朗政局極度不穩,革命戰爭接連不斷,最後政治落入保守的什葉派,由原本親美與西化的政經走向,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轉身走回基本教義派的伊斯蘭教。女性自此穿回全身都包裹在黑色頭巾與罩衫的西賈布或 Chador。

《茉莉人生》的主角,就是已經移居法國的作者與導演瑪嘉莎塔碧 (Marjane Satrapi),也是最近剛導演《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rtive, 2020) 的導演。她成長於西化的家庭,熱愛自由與歐美文化,青少年時期喜歡好萊塢影星(李小龍),熱衷搖滾音樂(Michael Jackson, ABBA 等等),但是,這些都是伊朗保守政權所不能接受的西方文化,更別說集會、辦趴、或是男女手牽手走在大馬路上。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與此同時,伊朗的革命運動與對外戰爭未曾停歇,國內保守政權與左派勢力的革命運動,一場接著一場,對外則有兩伊戰爭。更可怕的是,美蘇把中東當作角力的前哨,販賣武器給中東各國,伊朗人也在這場美蘇角力賽中,自相殘殺。

《茉莉人生》中,最讓我驚嚇的一句話,是由維也納回到德黑蘭的高中生瑪嘉,在雪地裡一邊走一邊思忖:

「走在德黑蘭,就好像走在墓園一樣。」

因為,這個城市每條街,都是由烈士的名字命名,許多烈士其實都是年青少年,每場革命或是戰爭,都是以青年少年的鮮血與軀體堆積而成,而整個德黑蘭的地底,經過十幾二十年的戰亂,已經不曉得埋下多少年輕人的身體,埋下多少家庭悲劇,也噤聲多少的斷腸心酸。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做一個「波斯波利斯」

《茉莉人生》的「茉莉」一詞,與瑪嘉的外婆有關,是個很美又很感官的小故事,是個貴族後代的優雅與驕傲,也是外婆留給瑪嘉的精神遺產。對於前朝王子之女的外婆,還有赴義犧牲的伯父來說,他們最希望瑪嘉傳承的,肯定是關於伊朗人的家族、精神、文化與歷史。

不過,與其說自己是伊朗人,瑪嘉在書名已經註明,她更想稱自己為「波斯波利斯 (Persepoilis)」,也就是波斯城或波斯人的。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帝國的首都,也是波斯文化傳承的核心。瑪嘉一家人原本認同的巴列維王朝,就曾經在 1971 年盛大地舉行波斯波利斯的 2500 年波斯帝國慶典,為這個古老的帝國慶生,也宣告巴列維王朝是傳承於波斯精神。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不過,事實上巴列維王朝因為是受西方勢力推拱,於是受到基本教義派與保守派的強烈抨擊,面對廣大無知的文盲,基本教義派使用「民族主義」就輕易地改變政局。理想主義者如同瑪嘉的家庭,最後只能一一離開伊朗,前往歐美,走向自由之境,避開封閉與暴政,同時也帶著波斯波利斯的精神遺產,來到西方世界綻放。

這就是導演瑪嘉莎塔碧透過《茉莉人生》創造的漣漪,如此,關於茉莉的芬芳與波斯的故事,就隨著瑪嘉的記憶,來到我們的心理。這是悲傷的故事,但是因為敘說與流傳,宛如芬芳的茉莉馨香,關於波斯人的故事肯定還會繼續蔓延,即使波斯早在兩千年前就消失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火下。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電影《茉莉人生》劇照。

延伸閱讀: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