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醫學院畢業後,如何去歐洲當醫師?

換日線

更新於 2021年08月26日10:50 • 發布於 2021年08月18日06:18 • OYA 歐涯顧問團隊/歐涯!我們,去歐洲
台灣醫學院畢業後,如何去歐洲當醫師?
台灣醫學院畢業後,如何去歐洲當醫師?

前言

上一次見到 Pin 是十多年前高中畢業那天,等待指考放榜的日子。畢業時我得知成績一直優秀的他,考上了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是大家眼中擁有美好未來的準醫師。多年之後,我在社群媒體上得知他移居到了英國約克(York)並在當地醫院工作。除了行醫,更可以看出 Pin 在歐洲擁有多采多姿的生活和旅遊經歷。

此次我和 Pin 再次聯絡上,除了訪問他的職涯歷程,也滿足自己對於歐洲醫療體系的好奇心。

在台的背景和準備

Pin 遵循台灣醫學體制,在高雄醫學大學完成了 7 年的學業,加上在林口長庚醫院 1 年的 PGY(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也稱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並取得了台灣的醫師執照。出國行醫並不是 Pin 進入高醫時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而是在大學期間因接觸來自歐洲各國的交換生後,慢慢萌生的想法。

在各國交換生當中,和 Pin 最要好的朋友是一位來自瑞士的醫學生。在相處過程中,Pin 不但對歐洲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也認識了歐洲的醫師生活和醫療制度,他非常驚嘆歐洲醫療業仍然能享受 Work Life Balance 的生活方式。

在求學期間,Pin 也多次到歐洲各國旅遊、拜訪朋友,他漸漸發現自己不但對歐洲的人文歷史擁有強烈的嚮往,也認識到自己熱愛旅遊、探索不同文化的天性。由於 Pin 很清楚在台灣目前的醫療體系中,工時長、休假少是年輕醫師難以逃避的工作型態,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在成為醫師的職涯路上,同時實現在歐洲生活的夢想呢?

Pin 開始著手尋找在歐洲就業的可能。在研究過程中,Pin 發現比起台灣人前往美國取得醫師執照,當時(2016 年)關於到歐洲的資訊卻相當稀少。因為考慮到醫師需要和病人有相當深入、準確的溝通,如果選擇德國、法國等需要第二外語的國家,自己將需要花費多年的時間精通語言,才能進一步準備當地醫療相關證照。

深思熟慮後,Pin 決定以英國為主要目標,並利用於林口長庚醫院 PGY 最後一年的時間,同時準備英國 PLAB 考試(Professional and Linguistic Assessments Board)。

就 Pin 所說,雖然台灣關於英國醫學考試的本地訊息不多,但因為官方語言為英語,資訊仍然非常清晰明確。且台灣的醫學教學承襲歐美制度,因此對台灣醫學生來說,準備英美的醫師執照考試相當有優勢。

進入英國醫院的管道

Pin 飛至英國通過基礎醫學測驗與臨床考試後,終於取得了英國醫師執照。但取得執照後,就保證可以到英國醫院工作了嗎?不,這只是重重關卡中的第一關。儘管有了英國的醫師執照,也不代表你取得了英國的工作簽證,關鍵還是獲得醫院的工作邀請。

因此,在 Pin 取得證照後,他寫信聯繫了多家醫院,尋找 Clinical Attachment 的機會,即使沒有薪資酬勞也希望能先到當地取得經驗。過程中,Pin 也提及文件轉換的困難,因為不同的醫學院體系,許多醫院要求的文件常常讓人傷透腦筋,只能翻譯最相近的台灣文件。

不久後,Pin 得到了劍橋整形外科的回應,並先用觀光簽證直接前往英國開啟未知的旅程。在見習期間,Pin 積極申請各大醫院,並取得了伯明罕(Birmingham)一所醫院神經外科的工作機會,也藉著此工作機會得到了英國 Tier 2 簽證。

於伯明罕數月後,Pin 又有幸爭取到了名額極少的專科訓練(Training Post)機會,因此移居到約克(York),意外地輾轉進入婦產科。在英國制度中,專科訓練醫師必須在同一地區多家醫院受訓,Pin 也於不同城市之間漂泊後,在約克這個離倫敦不遠、恬靜卻充滿活力的小鎮定居了下來

與台灣經驗的差異

當問到了英國與台灣醫院的不同,Pin 提到幾個有趣的差異,尤其是醫生與護士的責任分工。

在台灣,抽血、打針皆是護士的工作,但在英國則是一般由醫生負責。相反地,台灣實習醫師每天面對的導尿管、鼻胃管、心電圖,在英國則大多是護士的工作。另外,與病人溝通時,也需要依文化差異來調整自己問診、傳達資訊的方式。

關於自己在兩個國家作為醫師的工作經驗,Pin 的回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 國際化的醫師組成:

雖然 Pin 是醫院內少數的台灣醫師,但絕對不是少數的外國醫生。因為英語系的環境和對醫療人員的高需求,英國約 28% 的醫生皆為外國人,除了其他歐洲國家和多數的印巴地區醫師之外,國民保健署(NHS)可以找到來自 160 多個國家的醫師。比起台灣相對單一的文化環境,在英國要合作的同事和醫療人員絕非只有英國人,而這樣國際化的環境,也讓國際醫師較沒有外來者或少數族群的感覺。

  • Work Life Balance:

英國醫生就像其他行業一樣,根據年資可享有 5-6 週年假。比起在台灣實習的日子,Pin 擁有相當多時間實現他悠遊歐洲各國的夢想,不需要因為從事自己理想的職業而放棄生活品質。除此之外,他也驚訝地發現「請病假」在歐洲是如此容易的事。醫院普遍注重每位醫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身體不適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在家休息,不需要過多的解釋,這和在台灣儘管發燒也得上班的經驗很不同。

  • 注重團隊合作與平等:

相較於在台灣的工作經驗,英國的文化更鼓勵團隊合作、遇到棘手問題時,醫院會鼓勵多位醫師共同做決定解決問題,而非由一個人扛下所有責任。此外,英國較沒有所謂的學長學弟制,如果彼此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資歷較淺而被忽略。

  • 社會看待「醫生」的眼光:

在台灣,醫生在社會中有著特別崇高的地位,自從成為醫學生起就常常被稱為「人生勝利組」,人生似乎大局已定。但在英國,醫生雖然也是相當受尊重的職業,但卻不會直接和「有錢人」、「成功者」這些名詞劃上等號。許多行業賺的錢不比醫生少,最聰明的人也不一定選擇當醫師。「醫生」只是一個人對於自己職業的選擇。

給予醫學生的建議

當然,英國的工作文化和生活也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都有適合自己生活的環境,可能是英國、台灣、或其他國家。根據和台灣經驗的差異,Pin 統整了適合在英國醫院就業的人格特質:

  • 喜愛團隊合作而非英雄主義
  • 注重生活品質,懂得規劃空閒時間
  • 能夠擁抱多元文化

相較之下,如果較喜歡獨立作業、獨自完成任務的人格,可能不會適應英國醫院需要大量溝通、討論的工作型態。另外,對於不習慣種族多元環境的人,在英國工作也許會受到許多文化衝擊。

沒有一個國家絕對比另一個國家好,只有對個人的適合與不適合。不需要一味追隨其他人成功的故事,而是找到讓自己最能感到幸福的環境。

結語

在這次訪談中,看到老同學能夠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深耕、同時過著理想的生活,非常為他感到開心。無論是 Pin 或其他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好友,我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了兩個很重要的特質:

  • 了解自己:

他們在出社會前就有很廣的交友圈和閱歷,藉由各種機會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例如 Pin 很清楚自己無法適應工時過長的工作環境,自己生活的動力來源為旅遊)。如果無法改變大環境,與其抱怨工作,他們會付出行動、為自己找到出口。

  • 積極與行動力:

當 Pin 發現台灣當時沒有太多關於醫學生到英國就業的資訊時,他並沒有因此退縮。沒人做過的事並不代表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另外,當 Pin 取得執照但還沒有工作機會時,他也主動聯絡各家醫院毛遂自薦,爭取往夢想邁進的任何機會。

雖然到歐洲當醫生算是非常特殊的案例,希望 Pin 的經歷可以啟發每個想改變現況、追逐夢想的人。

執行編輯:任檥
核稿編輯:孫雅為

【延伸閱讀】

●跟英國相比,台灣其實是病人的天堂
●美國至少 10 萬名醫生來自文組──單一的篩選標準,讓台灣錯過多少優秀的「文組醫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其實就是平均分配 歐美各種工作的平均薪水都差不多 所以可按照興趣做自己想要的工作 台灣的各種工作薪水落差極大 所以都擠破頭搶那幾類的工作
    2021年08月18日06: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