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谷關溫泉「入關博物館」開展!嵐霧林間、沐林浴、沐山湯等 5 大展出重點,探訪隱身山林的微型博物館

Shopping Design

更新於 2021年02月08日06:03 • 發布於 2021年02月08日04:25 • Stephie Chiu

觀光局的溫泉區示範品牌「PLUS 19 台灣溫泉鄉」品牌計畫第一彈揭曉,以谷關遊客中心為基礎打造的「入關博物館」正式開展,透過自然的導覽場域帶領旅人用新視野走入谷關山林泉水之間!

入關博物館35.jpg
「PLUS 19 台灣溫泉鄉」品牌計畫第一彈,位於谷關溫泉遊客中心的「入關博物館」正式開展!

「PLUS 19 台灣溫泉鄉」是由觀光局與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共同策劃,同時並邀請了各領域的創作者及團隊透過轉譯的方式為台灣溫泉區帶來新的視覺觀點。計畫第一彈將原本的谷關遊客中心翻轉成在地博物館來接待旅人,希望遊客以此作為準備探索谷關入山旅遊泡溫泉前的最佳巡禮中繼站與知識的充電起點。

谷關溫泉水性溫和,泉水清澈,屬於弱鹼性碳酸泉。「入關博物館」作為準備探索谷關入山旅遊泡溫泉前,最佳的巡禮中繼站與知識的充電起點。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谷關溫泉水性溫和,泉水清澈,屬於弱鹼性碳酸泉。「入關博物館」作為準備探索谷關入山旅遊泡溫泉前,最佳的巡禮中繼站與知識的充電起點。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參與團隊邀來包含攝影師 Sam、TaiTai LIVE WILD 阿泰&呆呆、策展人陳宣誠帶領共感地景團隊、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插畫家陳怡庭、廖浩哲工作室團隊、台灣的親子日常風格品牌 Little Seed Collection主理人、POM(Project On Museum)及樂誠創意團隊等陣容,透過實地踏查與設計轉譯,為入關旅人開啟一場啟發真實感官的體驗旅程。

重點01 從影像踏查的過程,描述谷關的視覺風景

地形環山圍繞的谷關,有一種清澈、隱約,隨著時間變化的動態質感。大甲溪溫泉露頭蘊藏的熱氣,灰白色地質,陽光穿過樹間的影,在一日與四季的時序中,形成孕養萬物的生態環境。團隊透過知名攝影師Sam的鏡頭下踏查了各種谷關的自然姿態。

B攝影師sam影像踏查3.jpg
攝影師sam影像踏查
B攝影師sam影像踏查2.jpg
攝影師sam影像踏查
B攝影師sam影像踏查.jpg
攝影師sam影像踏查

重點02 來自山林的友善提醒,是對於入關旅人的疼愛

谷關迎接入關旅人的款待儀式,是沐山健行後再以泡泉作為結尾,靠近自然的簡單,從一個週末開始,你也可以,從一個步道開始。

因為想看見旅人們因身體舒暢流著汗卻擁有著開心的笑顏,所以安全是一路上的守護者。團隊特別邀請了時常在戶外旅行、健行,傳著山野生活的恬淡與美好的TaiTai LIVE WILD 阿泰&呆呆步道踏查分布在博物館裡不同的地方,一同實際探訪谷關周圍步道與於入山博物館提供合適的登山訊息。

C透過山知道的自然足跡踏查出適合入山谷關的登山訊息2.jpg
透過山知道的自然足跡踏查出適合入山谷關的登山訊息。
A谷關擁有多樣的山脈樣貌與不同難易度的步道型態.jpg
谷關擁有多樣的山脈樣貌與不同難易度的步道型態。

從「沐林浴」為走向山的入關旅人做為基本指南,介紹谷關的地理環境,理解山的個性,又或是應該準備什麼配備;到「沐山湯」為泡入泉的入關旅人作為泉浴的滋養提醒,為的是供給您一趟放鬆無虞的享受。

重點03 入口區「嵐霧林間」連結山林意象

「嵐霧林間」由知名策展人陳宣誠帶領共感地景團隊打造,透過對於谷關遊客中心入口區進行包覆式地景創作,概念在創造一處「間」,一種關係性的創造與連結。連結環山意象與林間的樹狀結構,連結人和遠方的群山;讓樹影在新的立面上顯影,透過自製銅瓦、鋁瓦和錏瓦的組裝,堆疊出隨著時間與觀看角度差異變化的立面,也連結國內外旅客與谷關的印象。

入關博物館36.jpg
谷關遊客中心入口區,由知名策展人陳宣誠帶領地景團隊打造「嵐霧林間」。

重點04 跟著森林走,感受自然如何述說生活

谷關以林木、鳥類與昆蟲與我們相遇,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他們也藏著許多緊緊相連的交互關係,像是模仿的方式,在不同的環境裡保護著自己。

入關博物館23.jpg
入山前先進踏進入關博物館實際踏訪與找尋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入關博物館04.jpg
谷關的地理環境、歷史介紹與捎來步道資訊,於入關博物館提供旅人基本指南。

靜靜地跟著森林走;「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實地走進入關博物館(谷關遊客中心)周圍的步道和自然環境,將看見的,以自然的方式述說生態的生活,轉化為標本創作。

入關博物館08.jpg
B1F昆蟲標本區,親子一起在這裡近距離觀察昆蟲的形體與樣態。
入關博物館10.jpg

入關博物館內展出以蝴蝶紋理與谷關周邊石塊做為對應關係的創作,還有那常被我們貼上刻板印象的蛾類,其實有著幻化迷人的多樣色彩;甲蟲和殼斗科的橡實形態則有著相似的語彙,隨風飄落或飛行的樣子,都成為風中的小幅風景。一眼望去,在天空中飛翔的鳥兒們,則邀請了插畫家陳怡庭創作,從她的視覺觀點,呈現以飛翔寫姿態的圖像繪製。

入關博物館05.jpg
谷關常見的鳥類大部分是為台灣中低海拔具有代表性的鳥種。
入關博物館13.jpg
蛾類展開的翅膀如蕈類多樣的菌蓋,有著千變幻化的色彩。
入關博物館01.jpg
谷關有留鳥和特定季節出現的鳥類,因臨大甲溪,也會有溪澗鳥的蹤跡。
入關博物館11.jpg
蝴蝶的紋路色澤與谷關環境裡的石頭紋理像是有關係的並存。

重點05 遇見自然圈,有聲音圖書室還有混合林的綠意陪伴

走往地下2樓,迎來的是混合林的植物圍繞。谷關因著地形走勢,藏匿著豐富多種的自然圈,而有著乾濕分明的林相與生態,如順著山徑而行,身旁的巨幅植物影像,由廖浩哲工作室團隊的實地採集後拍攝,帶來親臨遇見的虛實感受,與石材生態創作呼應,用步履採集著自然的足跡,自在的沐浴其中。

入關博物館14.jpg
行走在山中時可以看見日常的植物,也能遇見高山的針闊葉林相。
廖浩哲工作室團隊創作中2.jpg
廖浩哲工作室團隊創作中
入關博物館19.jpg
谷關的地形樣貌蘊含乾燥林相與潮濕林相。
入關博物館21.jpg
松林、落葉林和常綠闊葉林的生態樣貌,親子一起學習自然。
入關博物館16.jpg
透過實際踏查,將谷關所見的豐富自然圈分為九張圖像展示。

除此之外,這裡有著父母與孩童一字一句閱讀的些許笑聲。特別邀請台灣的親子日常風格品牌Little Seed Collection主理人為主題選書,讓大人小孩皆能輕鬆自我的知識補給,圖書室的存在理由,成為迎接親子旅人片刻的休憩所在。

入關博物館32.jpg
入關博物館26.jpg
圖書室由Little Seed Collection主理人主題式選書,讓親子與山一起閱讀。

因應遊客服務中心的再設計,POM(Project On Museum)及樂誠創意團隊共同重新製作入關博物館各樓層指示標誌,配合山湯主題,指示標誌延伸到捎來步道的整體規劃。

入關博物館31.jpg
POM(Project On Museum)為入關博物館進行指示標誌的設計再造。
入關博物館27.jpg
透過望遠鏡讓視野放大一點點,看看今日會遇見什麼樣的風景。
入關博物館29.jpg
偌大的面窗風景,旅人可以在此稍作準備或休息。

「PLUS 19 台灣溫泉鄉」以谷關溫泉鄉為第一站,入關博物館以「生態」的角度引導觀者展開新的視野與記憶重整,將感受持續帶往步道,走向山林,用身體體會山的高低起伏,對於山林的感謝,我們更要好好守護與珍惜。谷關,讓時間有了新的步調,我們可以有更多理由待久一點,靠近一點,多泡一點。

入關博物館(谷關遊客中心)
重新開幕日:2021年2月7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8:30~17:30
電話:04-25951496
地址:臺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102號
PLUS 19 台灣溫泉鄉
主辦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協辦機關: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更多請搜尋粉絲頁:PLUS 19 台灣溫泉鄉 (www.facebook.com/PLUS19HOTSPRING

*更多設計生活情報,加我們 Line 好友吧→https://goo.gl/cwpwq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