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聲此起彼落,直擊新聞幕後,一大早,腦袋已經早早開機,準備功課。
白板上都是敲定好的行程,上一秒,還盯著電腦螢幕,下一秒,人已經全副武裝,直奔新聞現場。
有有有,OK,好,走吧。
頂著高溫也要包裹全身,器材也一樣不能漏掉,疫情之下,如今,這幾道程序,省略不得。
記者與受訪者:「這樣怎麼收音,有,它還是收得到,對。」
和受訪者溝通幾句,開機拿出專業氣勢。林亦庭,從事記者工作3年,身兼主播,0402太魯閣出軌事故,現場不間斷連線,颱風天,道路淹水,照常往前衝。她形容,自己性格不拘小節,有時沒想很多,但防疫該做的事,她絕不偷懶。
大愛台文字記者 林亦庭:「我會覺得身為一個記者,就是應該要把大家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一些真實的人事物、故事,分享給大家知道,但是因為病毒就是看不見,所以自身保護還是要做好。」
家鄉在花蓮,疫情進入三級後,原本每月兩次的返鄉行程,林亦庭都只能忍痛取消,哪怕想家的心情越來越濃,但就怕有個萬一,連累家人。
大愛台文字記者 林亦庭:「再也沒有回過家了,因為之前其實我還滿想要回家,就是以前的頻率 大概就是兩三個禮拜就回去一次,但這次就是疫情發展已經一個多月了,然後一次都沒有回到家。」
回看今年初,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當時說起部桃,人人迴避,但大批媒體卻前進現場,幾乎與18年前的SARS同陣仗。守候在現場,攝影記者葉宜琳,與病毒只有一牆之隔,但燃燒的記者魂,反而讓她更想衝鋒陷陣。
大愛台攝影記者 葉宜琳:「會怕還是會怕,但是、就是那個想往前衝的感覺,反而更,就是大過於那個害怕的感覺。」
吃苦當吃補,這,就是記者,第一時間,滿腦子都是工作,哪管得了害怕?不得不說,採訪,常常得試探在危險邊緣。
大愛台攝影記者 葉宜琳:「(妳覺得記者算是高危險的行業嗎?)可能算,中間偏高的那邊。」
有時候,為了採訪,要挺進別人不敢去的地方。為了採訪慈濟志工送愛到疫區,文字記者吳意萱,跟攝影搭檔王昭中,不敢鬆懈,因為等在前頭的,可是詭譎多端的變種病毒。
大愛台文字記者 吳意萱:「我的搭檔王昭中,他就說 吳意萱妳不要下車,妳給我留在車上,然後自己衝出去了。」
深入疫區,帶出熱騰騰的訊息,但這還沒結束。
大愛台文字記者 吳意萱:「快篩的時候 覺得很刺激鼻腔,想流眼淚流鼻水,但是鼻塞就有通了這樣,希望接下來不要再有快篩的機會。」
大愛台攝影記者 王昭中:「有一個慈濟的師姑,她是醫師,教我們正確穿脫防護衣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前提之下,去完成這個採訪任務。」
疫情擴大,媒體這行飯碗,越來越不好端,但記者是大眾的信使,倘若訊息斷線,只怕引起社會不安,記者們用生命採訪,防護措施不敢懈怠,不讓自己成為疫情破口。
王以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