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發表 EOS M 系統已有不短的歷史,多年間在市場上也頗有斬獲,市佔率在無反相機中更是名列前茅,發展迄今已是一個成熟的系統。
不過身為相機第一大廠的 Canon 並未因此滿足,在入門機以及 Vlog 領域推出了更經濟實惠的新機種:EOS M50,不僅開創了新的產品線,同時它也成為了 Canon 旗下入門無反相機的新選擇。
說起 EOS M50 的命名邏輯可說有些奇特,在 EOS M 系列中過往多是以單數字命名,例如二代機種稱為 EOS M2、三代機種稱為 EOS M3,而注重文青市場的改進型稱為 EOS M6,附有電子觀景窗的頂規旗艦版本則稱為 EOS M5,入門版則有 EOS M10 以及 EOS M100,單從 M50 的命名看來似乎像是基本的入門機型,但其實從規格上來看,它卻是台介於 EOS M6 和 EOS M5 之間的中階規格機種。
破格的越級表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事實上 EOS M50 可說是集 EOS M6 以及 EOS M5 兩大機種的各項特點而成,在感光元件上 EOS M50 具備與 EOS M5 同級的 2,400 萬畫素 APS-C 格式感光元件,感光度為 ISO 100-25600,並且同樣具備 Canon 引以為傲的 Dual Pixel 雙像素對焦系統,在單次對焦下擁有 10fps 的連拍速度,而若是開起連續伺服對焦也有 7.4fps 的連拍能力,機身非常的輕巧,機身含電池與記憶卡也僅只有 387g 而已(黑色款),並且售價也與 EOS M6 相同,單機身同樣都是 18,900 元。
▲ 雖然是較入門的機型,但 EOS M50 仍舊保有模式轉盤以及前滾輪的配置,且具備獨立錄影鍵。
不過,說到 EOS M50 最大的好處還是在於它的「錄影能力」上了,它具備 4K、24fps 的錄影規格,這是 EOS M 系列中首見的 4K 規格,同時也是 Canon 數位相機產品線中最經濟的 4K 選擇(以往要用 Canon 錄製 4K 影像,最經濟的選擇是 EOS 5D Mark IV,而它的售價是單機身 97,000 元)。
Canon EOS M50 重點規格表
- 感光元件:2,410 萬畫素 APS-C 格式 CMOS
- 接環系統:Canon EF-M
- 錄影:4K 24fps,流量 120Mbps
- 感光度:ISO 100-25600
- 連拍速度:AFS:10fps、AFC:7.4fps
- 對焦:雙像素 CMOS 自動對焦 (Dual Pixel CMOS AF)
- 螢幕:3 吋 104 萬點觸控翻轉式
- 觀景窗:236 萬點
- 無線傳輸:Wi-Fi、NFC、藍牙 4.1
- 重量:黑 387g/白 390g(含電池與記憶卡)
- 尺寸:116.3 x 88.1 x 58.7mm
- 售價:18,900 元(單機身)
Canon EOS M50 機身介紹
Canon 在 EOS M50 身上所端出的好料可不僅如此,它搭載了「側翻式觸控翻轉螢幕」,這不僅對錄影、自拍、Vlog 等用途來說非常方便,同時也是 EOS M 系列中首款搭載此螢幕的機型。此外,EOS M50 也具備一具 EOS M6 所沒有的 236 萬點電子觀景窗(EVF),使它成為 EOS M 系列中唯二具有 EVF 的機種,使之在大太陽和強光環境下具備不受干擾的構圖能力。
▲ 在模式轉盤上切換為錄影模式可快速調整錄影參數,包含 4K 錄影選項都須調整錄影模式才可調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 EOS M5 和 EOS M6 相較,EOS M50 拿掉了曝光補償轉盤(EV 轉盤)。
▲ 採用三吋翻轉式觸控螢幕,這對 Vlog 用圖來說也是必要的配置。此外,EOS M50 也支援「觸控與拖曳對焦」,可在使用 EVF 構圖的同時用手指在螢幕上觸控拖曳選擇對焦點。
▲ EOS M50 是 EOS M 系列中唯二搭載 EVF 的機種,同時也是 Canon 有 EVF 的機種中最便宜的一款。Canon 官方並未公布這具 EVF 的放大倍率,不過個人使用的感覺似乎是比 0.7x 略低,或許在 0.62x 左右,而調整屈光度的地方則在 EVF 下緣。
▲ 右側操作鈕,就如同過往機種一樣,沒有很特別值得一提之處。
▲ 內建一具小小內閃,這具內閃的開啟方式十分簡單,就是往上搬開,使用完畢再手動蓋上即可。這樣的開啟方式過往我們也在底片機上見過,雖然簡單但卻十分有效,也等於減少了一個閃燈開關的零件。
▲ 機身右側具備基本的連接埠:micro USB 以及 micro HDMI
▲ Vlog 使用者也很重視的一項規格,那就是有沒有麥克風擴充埠,這點 EOS M50 也有具備。
▲ 非常輕巧的體積,簡單可一手操作的設計,EOS M50 其實是一台經濟且容易使用的入門相機。
Canon EOS M50 與 EOS M6 機身比較
由於兩者售價相同,我們這次也借到了 EOS M6 來與此次新推出的 EOS M50 做外觀上的比較。由下圖可以看出,EOS M6(左)相較起 EOS M50(右)輕巧一些,M50 的機身握把也較深一些,加上 EVF 凸起的外觀,EOS M50 其實更像是旗艦款的 EOS M5。
▲ EOS M6(左)與 EOS M50(右)外觀比較
▲ 兩台機種的寬度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機身厚度有所區隔,各一方面是因為 EOS M50 採用了較厚的握把以及側翻式螢幕所致。
▲ EOS M50 首度採用了側翻式翻轉螢幕,相較於 EOS M6 更適合用在 Vlog 用途上。
真的是台 4K Vlog 機種嗎?
Canon 之所以在 EOS M50 身上搭載了如此多的好料,不可諱言的是為了攻佔影音面向的入門消費者,或者可說是「Vlog」市場,例如 YouTuber、直播主等等,而 EOS M50 在上市時亦強打此一特點。然而,這台相機真的適合 Vlog 嗎?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EOS M50 支援 4K 24fps 錄影,流量為 120Mbps,而且機身具備電子防震以及 Dual Pixel 雙像素對焦,單看規格似乎是無可挑惕,無疑是現階段 Canon 最好的錄影神機。但其實使用 EOS M50 錄影時必須面對的是它那驚人的裁切倍率,錄製 4K 時會有 1.6 倍的裁切,意即視野會變窄,構圖也會犧牲廣角,而若加上 Canon APS-C 本身的 1.6 倍等效焦距倍率,則錄製 4K 時等效焦距換算相當於 1.6X1.6 = 2.56 倍,這已經相當於 M4/3 以及 BMPCC 的裁切倍率了。
4K 錄影的硬傷
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當使用 15-45mm Kit 鏡頭錄製 4K 影片時,其等效焦距最廣僅只有 38.4mm(15X2.56=38.4),形同沒有廣角可用的狀況,而若是使用 EF-M 接環現有最廣的鏡頭 11-22mm,則最廣仍只有 28mm(11X2.56=28.16)。對專門錄製影片的玩家來說,28mm 這個焦距在日常隨拍還算是堪用,但若要拿來用做拍人帶景、多人拿相機自拍 Vlog、錄製風景縮時影片等用途上,EOS M50 那較高的裁切倍率就不免顯得有些力有未逮了。
除了較高的裁切倍率之外,EOS M50 在錄製 4K 影片時也不能開啟 Dual Pixel 雙像素對焦功能,而僅能使用對比式對焦系統,這點在定點錄製時仍屬堪用,但若要錄製會移動的目標時,對比對焦的缺點就隨之浮現了。此外,若開啟機身電子五軸防震功能,還需要額外面對 1.3 倍的裁切倍率,等於全部的裁切倍率達到 3.3 倍(1.6X1.6X1.3 =3.33),缺乏廣角的狀況讓 Vlog 使用者要手持 EOS M50 來錄製 4K 影片變得相對困難,但換個角度來說,這樣的裁切倍率倒是在錄製生態題材上可發揮望遠的效果。
EOS M 系列的定位?
另一項問題是,Canon 是否有打算將 EOS M 發展為水準之上的錄影系統呢?舉例來說,在擅長錄影的無反光鏡廠牌中,僅有 Canon 並未在 EF-M 系統上發表「電動變焦鏡」,至今也仍沒有推出「恆定光圈變焦鏡」,但這對錄影來說又是十分重要的功能,僅憑現階段 EF-M 接環的鏡頭,其實很難做出平順的 Zoom in/ Zoom out 效果的。
因此即便 EOS M 系列有著優秀的 Dual Pixel 對焦(雖然錄製 4K 時無法使用),但週邊硬體卻沒有跟上機身性能,就定位來說,不難見到 Canon 仍是將 EOS M 系列定位為拍照為主、EOS 單眼系列向下延伸的入門型產品線,而並未將之視為可與 DSLR 平起平坐的專業系統。
Canon EON M50 影片錄製效果
(持續更新中)
Canon EOS M50 實拍照片
以下的實拍照片皆使用 EOS M50 機身 Jpeg 直出拍攝,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後製軟體調整。使用的鏡頭主要是 EF-M 28mm F3.5 Macro 微距鏡、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旅遊鏡這兩顆,範例圖也會附上 EXIF 資訊以及使用鏡頭供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幾張感光度達到了 ISO 6400,很適合用作高感度的範例圖,筆者認為在縮圖下的表現來看 ISO 6400 的實際畫質以比預期中來的出色了。
▲28mm f/4 1/125s ISO 6400,EF-M 28mm F3.5 Macro
▲70mm f/6.3 1/2500s ISO 10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28mm f/3.5 1/60s ISO 1000,EF-M 28mm F3.5 Macro
▲76mm f/6.3 1/125s ISO 10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79mm f/14 1/160s ISO 50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28mm f/3.5 1/125s ISO 400,EF-M 28mm F3.5 Macro
▲28mm f/4 1/125s ISO 320,EF-M 28mm F3.5 Macro
▲150mm f/6.3 1/320s ISO 20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150mm f/6.3 1/320s ISO 25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28mm f/3.5 1/15s ISO 6400,EF-M 28mm F3.5 Macro
▲28mm f/8 1/25s ISO 1250,EF-M 28mm F3.5 Macro
▲28mm f/4.5 1/400s ISO 1250,EF-M 28mm F3.5 Macro
▲150mm f/6.3 1/250s ISO 25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28mm f/4 1/125s ISO 200,EF-M 28mm F3.5 Macro
▲150mm f/6.3 1/2500s ISO 100,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28mm f/3.5 1/125s ISO 800,EF-M 28mm F3.5 Macro
總評:仍是優於預期的平價機種
其實憑心而論,EOS M50 的規格仍然是相當吸引人的,單機身不到兩萬元內的價格其實相當超值,無論是電子觀景窗、側翻式翻轉螢幕都相當實用,也有 Vlog 使用者額外重視的 3.5mm 麥克風接口,如果不考慮 4K 錄影的缺陷,而僅只是錄製 1080p 影片的話,其實這台相機並沒有什麼問題。再退一步來說,即便是維持原本的價格而拿掉 4K 錄影功能的話,18,900 元的售價看來也十分合理,照相功能方面亦相當理想,仍然是一台適合入門者的高性價比相機,因此與其說它是一台有缺陷的 4K 相機,倒不如說它額外多送了你 4K 功能,這就別太期待了吧。
而回到 EOS M 系統的本科 -- 拍照功能上,EOS M50 仍舊有著 Canon 入門相機所擁有的缺點,那就是在操作反應上似乎總是慢上半拍,首先是切換拍攝模式時螢幕會卡頓一秒左右(但在 EOS M50 身上切換模式時會有動畫顯示,間接掩蓋了這項缺點),其次是拍攝完成後,機身會經過大約一秒左右才會顯示剛才拍攝的照片(拍攝結果預覽),這在連續拍攝時其實很容易干擾到拍攝節奏。若是拍照後想立即透過 EVF 看照片,也需要等候機身運算一小段時間才可觀看。
真正的問題是,Canon 至今仍然沒有推出一台足以滿足各方面(或者說多方面)錄影需求的相機,在長久以來廣大的需求下,不免就有許多使用者對這台史上第一台平價 4K 機種 EOS M50 如此期待。其實話說回來,EOS M50 在實際的表現上就是一台入門型的相機,如果不是對它有著過高的期待,而一開始就將它視為初階機種的話,這些缺點也並不會如此明顯,用更持平的角度看它,EOS M50 仍然是一款還不差的相機。
回到標題一開始的問題:「Canon EOS M50 會是年度最佳 Vlog 相機嗎?」針對這點,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它也許會是一個錄製 Full HD 1080p 很好的隨身解決方案,但它並無法滿足多方面的錄影需求。或者更精確的說,Canon 還仍未推出一台真正以 Vlog 為主、主打影音的相機,而這個角色也並非 EOS M50 所能擔當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