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1)日是24節氣當中的夏至,氣象局也在中午前後,氣象局中午針對六縣市發布高溫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而衛福部統計,截至昨日為止,六月已經累計142人因熱傷害就診,國健署也提醒,熱傷害高危險族群,像是長者、慢性病患者等,一定要記得穿著清涼、輕便同時多補充水分。
中央氣象局中午針對臺北市、雲林縣、臺東縣地區,臺南市、高雄市近山區或河谷,花蓮縣縱谷發布高溫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國健署表示,臺灣的夏天炎熱又潮濕,人體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無適當防護措施,身體可能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就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情形,其中又以中暑最為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且死亡率超過30%。衛福部統計,昨(20)日熱傷害就診人次為9人、前天為16人,而六月截至昨日為止已有142因熱傷害就醫。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都是熱傷害高危險族群。
國健署表示,避免熱傷害一定要「保持涼爽」,像是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也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車內。還要記得補充水分,建議成人每天飲用6-8杯水(240ml/杯)的白開水,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但患有疾病或經醫囑限制水量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並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的白開水較為適宜,還要避免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嬰幼童或是長者,盡量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國健署提醒,如果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留言 0